薛媚 闫琼
摘 要:“00后”是基于代际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年代群体概念,是对2000—2010年出生的一代人的称谓。对“00后”大学生现在正处于拔苗孕穗期,高职院校应因势利导,结合“00后”大学生的代际特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课堂教育教学活动。
关键词:“00后”大学生;代际特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课堂
“00后”大学生已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队伍的主力军,高职院校是培养职业化、专业化人才的地方,因此,对高职院校“00后”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尤为必要。但随着“00后”大学生代际特征的逐渐体现,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课堂主要是通过网络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客观需求的必然产物[1],高职院校应将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2],抓住“00后”大学生的代际特征,借助第三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
一、“00后”大学生代际特征分析
(一)性格心理特征
“00后”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队伍的主体,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他们个性张扬、思想独立,他们创新意识较强,遇到困难能够迎头而上,不轻言放弃,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看法和认知非常有把握。他们喜欢一切新鲜的东西,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走在时代前列,但热情来得快退的也快。他们对自己极度自信,对事物正确与否有着自己的判定标准,但正是这种盲目的自信和認知,使得自己容易被事物的表象所蒙蔽,他们难以真正透过现象而认清事物的本质。做任何事都易于凭借个人经验来进行,“个人感觉”便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思路”。
(二)社会交往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爆炸,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作为“00后”大学生来说,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都了如指掌,通过手机、电脑便可知晓天下事。当今的“00后”大学生,“宅男”“宅女”越来越多,他们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是在宿舍内的床上度过的,他们懒于交友、疲于沟通,或许在网络上是侃侃而谈的“心灵大师”,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不折不扣的“社交恐惧症患者”。不与周围同学和父母沟通,导致与周围人渐行渐远,与父母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甚至引发心理问题。
(三)媒介接受特征
“00后”大学生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游走于网络之中,在网络中消耗大量的精力,甚至过度依赖。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功能对大学生的学习发展无疑是一个宝贵的求知利器,而面对这样一个资源巨库,大学生对信息的选择也往往容易陷入潜藏的危机[3]。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一旦进入网络,所有信息喷薄而来,暴力、色情、违背主流价值观的信息层出不穷,极易侵蚀“00后”大学生的思想。但正是因为“00后”大学生对于网络的追随性和接受性,使得他们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接收到互联网这一媒介的相关信息,在网络当中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
二、代际特征下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课堂建设对策
(一)占领网络阵地,夯实第三课堂阵地基础
“00后”大学生思想较为活跃,一个个都是“手机党”、“电脑党”,每天会在网络上消耗大量时间,他们了解外界世界和社会的主要渠道为互联网,通过手机和电脑接收外部信息。网络的便捷化、信息化、迅速化能有效传递信息。部分高职院校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主要借助第一课堂的思政课这一主渠道,还有部分高职院校虽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但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课堂还有留白,即便有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但程度不深、力度不足,仍有欠缺,存在形式主义和走过场之嫌。因此,高职院校要抓住当前“00后”的兴趣点和关注点,结合学生实际,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借助互联网丰富第三课堂教育教学平台,夯实第三课堂阵地基础。
(二)设置在线课程,加强线上线下互动
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达到如盐在肴,化于无形、融于细微,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就应当扩充教育教学内容、丰富教育教学手段。高职院校可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在线课程,如文学鉴赏课程、红色经典艺术课程、书画鉴赏课程、党史课程等,让学生利用手机、电脑、平板电脑来参与在线课程学习,在线课程学习的地点不受限制,可以在宿舍、图书馆、教室、餐厅等地进行学习。为了扩大接受在线学习的广度,打破在线学习流量消耗局限,相关部门落实责任,加强联系,共同解决流量消耗问题,实现校园网免流量学习,较大程度减轻学生学习外界负担。考核方式可采用小组研讨、提交个人感受、在线答题等方式。在课程下方设置互动区和评论区,提供学生互动交流的区域,让学生们在线下也能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在线上线下互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网络主题活动,发挥思想引领功能
高职院校应结合“00后”的代际特征,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样的网络主题活动。网络的虚拟性较强,信息较为零散,虽然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但由于信息的零碎化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网络上的信息喷薄涌向“00后”大学生,使得他们一时之间难以筛选出有效信息,短时间内也难以获取对自己有益的信息,网络信息的复杂性也使得学生无法准确获得相关信息。作为“00后”大学生,他们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课堂受众,也是网络主题活动的引领者。因此,开展丰富多样的网络主题活动,让学生们在亲身参与、思考和总结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第三课堂吸引力,改变单向灌输的教育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定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课堂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曾维伦.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红色网站传播的实效性研究[J].前沿,2011(13):194.
[2]黄楚新,张安.网络新媒体:青少年发展面对的双刃剑[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1):56.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基金项目:2019年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项科研项目红“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三个课堂”建设研究(编号:DJZ19-1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薛媚(1993-),女,陕西西安人,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闫琼(1991-),女,陕西咸阳人,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