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成 寿伟义
摘要:1+X证书制度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创新制度设计,在1+X证书制度试点中,教师是关键,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此,教师必须转理念,做学生发展的服务者;转角色,做学生职业技能的引导者;进企业,做专业的实践者;进团队,做团队的合作者;勤反思,不断升专业水平做“工匠之师”,以适应1+X证书制度的实施。
关键词:1+X证书制度;职业院校;教师发展
一、从“双证书”到 “1+X证书”制度
职业教育推行“双证书”制度始于教育部2006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十多年来,“双证书”制度在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就业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国家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高端制造业成为我国产业形态发展方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双证书”制度暴露出了管理体系的“责、权、利”不清;部分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不高,社会认可度低;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不能有效实现互转互认;学生不能自主选择,精准就业能力不足等问题。1+X证书开发主体是职业教育评价组织,技能等级证书覆盖面广,体现市场机制,和产业发展联系紧密。1+X是两种证书的有机融合,强调能力本位,强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分互转互认。X表示若干个证书,学生可自主选择,体现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有利于学生获得高质量就业“入场券”。
1+X证书制度不是“双证书”制度的升级版,而是新时期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体现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创新制度设计。教师是支撑新时代国家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1+X证书制度试点给教师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值得职业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思考。
二、1+X证书制度对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
(一)类型教育带来的发展理念挑战
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不同于普通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类型的转变意味着范式的变化,是一种制度创新。任何一种教育类型都有与其教育功能相适应的内在结构和活动特征。[1]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要得到社会认可,就必须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量技术技能人才。1+X 证书制度就是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类型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一项创新制度设计。教育改革关键在于教师,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内在要求。“跨界”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随着1+X证书制度试点推进,职业教育形成跨界合作的办学格局,这种格局打破了以往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的封闭性特征导致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路径不畅的瓶颈。职业院校教师发展须对接1+X证书制度和职业教育改革的需求,以新的发展理念来应对1+X证书制度试点带来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模式的改革。
(二)书证融通带来的挑战
1+X是两种证书的有机融合,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是两个并行的证书体系,而是两种证书的相互衔接和相互融通。[2]书证融通是1+X证书制度的精髓。书证融通给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挑战,首先是要对接职业教育评价组织开发的职业技能证书等级标准的要求,培育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教师,职业院校必须把掌握职业技能证书等级标准列为“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其次是职业技术等级证书培训内容如何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当前职业教育学制一般是2.5年+0.5年,在学习时间有限又在不增加学习负担的情况下,学生要拿到1个或者几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能力,必须将证书的考核标准转化为课程建设的依据,优化课程设置。第三是教学能力的挑战,教师要提升教学能力来适应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教学和实践场所的变化。
(三)育训融合带来的挑战
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促进书证融通,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基本原则。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虽都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们有很大的区别。从学习迁移理论来看,迁移可分为自迁移、近迁移和远迁移三个水平。培训主要关注的是自迁移,即个体所学的经验影响着相同情景中的任务操作。因此,培训的教学过程多以企业真实生产过程为主线,通过培训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结构化的、单一情境中的工作任务,及时补充企業中最新职业要求。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取得是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评价,能完成证书所对应的岗位工作任务,可纳入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而教育在注重自迁移的同时更加强调近迁移和远迁移,即要把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学习情景相似的情境中、迁移到与原初学习情景极不相似的情境中。需要归纳企业真实工作过程,构建结构化、序列化的学习情境,系统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拓展专业范围的学习获得更为广泛的就业适应能力,保证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X证书的培训在面向本校学生开放的同时,也要积极为社会成员提供培训服务,这也是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部分。职业院校必须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要求和相关专业建设,改善实训条件,盘活教学资源,提高培训能力,积极开展高质量培训。[3]
(四)多方评价带来的挑战
1+X 证书制度突出办学主体的多元化,要求政府、行业企业、职业学校和社会组织深度协同参与现代职业教育。教育部印发的《“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指出:培训评价组织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建设主体,对证书质量、声誉负总责,主要职责包括标准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发、考核站点建设、考核颁证等,并协助试点院校实施证书培训。政府部门应做好1+X证书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企业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可机构。职业院校是技能等级证书主要的培训机构和鉴定机构,同时也可以成为发证参与机构。1+X证书制度的多元化主体特征,带来了评价的多元化。对职业院校教师来说,教育教学水平将受到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培训评价组织的多方评价。
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应对
1+X证书制度试点全面地影响着教师的专业生活和专业发展。不能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需求的教师将逐渐被时代和专业淘汰。职业院校教师要提升专业水平、获得专业发展,需要在充分考虑职业教育新时代特点基础上进行系统架构。
(一)转理念,做学生发展的服务者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定位,将破解国家极为重视职业教育,企业不愿参与职业教育,学生不乐意接受职业教育的困境。学生将有上升的通道,不再是“断头教育”“二级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张掖市山丹培黎学校时强调,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职业教育大有可为。职业院校的教师也将大有可为,需要教师转变发展理念,树立专业发展的自信,树立服务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学生职业发展,实现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学生搭建一条适应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通道。职业院校教师要主动适应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育人机制改革,强化合作意识,加强与企业、企业师傅合作。
(二)转角色,做学生职业技能的引导者
职业教育学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打造学生一技之长,1+X证书制度精准指向这一目标,可以有效解决教学脱离实际、专业脱离职业、学生脱离岗位等难题。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1+X证书制度试点指引了一条职业院校教师发展正确之路,教师要更新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改变传统角色定位,成为学习学生职业技能的引导者、职业素养的示范者,2017年教师节前夕李克强总理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对学生们说:说你们毕业后既是老师,又是师傅。希望你们既像老师一样传授职业之技,又像师傅一样传承工匠之道,培育铸就大批中国制造的合格人才。[4]李克强总理讲的话也是对广大在岗职业院校教师的期望。
教学是以知识、技能、道德伦理规范为媒介的,师与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职业院校教师只有掌握更高更新的技术技能,要让自己成为“X”证书的拥有者,才能胜任“X证书的培训教学工作。教师要不断的参加学习,要不断认识与解读职业领域对能力的需求,实现学生培养与岗位所需能力的动态适应。另外,教师还应是学生职业素养的示范者,做一个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要体现对职业岗位热爱,表现出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精益求精,通过言传身教促使学生在思想中接受职业素养的要求并内化于心。
(三)进企业,做专业的实践者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教育是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结合最紧密的教育类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指出:“职业教师既要有产业界技术技能杰出人物之经验,又要有普通教育之学术,再拥有实用技术之教法”。[5]职业院校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这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要求。各高职院校要切实推进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深度融入区域产业发展,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认定,有利于职业院校教师进入企业核心工作岗位实践,有利于职业院校教师通过挂职、担任技术顾问、与企业师傅结对等多种形式,合作开展企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提升专业实践能力。职业院校要结合实际,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为教师在企业工作期间提高服务与保障。真正实现教师“参与企业实际生产”和“技术研发”等深层次合作,确保校企“真融”和“真合”[6]。
(四)进团队,做团队的合作者
任何一项教育改革实施,必须有一支优秀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来保障。高水平、结構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以立德树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由知识与技能互补的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能工巧匠组成,能运用创新性的思维来探索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教材与教法改革,推动课堂革命的团队。作为一个团队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式必须是分工协作。不是每一位教师都同时具有很强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通过团队可以解决专业教师的个体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团队中不同角色承担者的优势互补,组成的团队才是有力的。教师的发展必需融入团队,加强合作,相互学习,做团队的合作者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五)勤反思,做“工匠之师”
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P.J.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的著名公式。舍恩在杜威反省思维理论的基础上,把“反思”与“行动”结合起来,提出“反思性实践”这个理念,强调反思是专业工作者基于实践中问题的发现及其解决。1+X制度证书试点要求将证书培训的内容有机结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教育的改革需要教教师的实践与反思才能取得成功。
职业院校教师要通过自身视角、学生视角、同事视角来进反思。自身视角的反思要通过教师自己撰写的“教师日志”“教后感”“教育叙事”等方法来进行。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了解自己开展教学实践的观念是否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应专注于自己的日常教育实践,并从跨界交流中捕捉反馈信息,不断修正方向和充实内涵。通过反思性实践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争做工匠之师。
四、结语
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大幕已在开启。《方案》提出要多举措打造“双师型”(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教师,并从教师来源、素质提长、教育培训、团队建设、企业实践等方面作顶层设计。职业院校教师要充分认识1+X证书制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转理念、转角色、进企业、进团队、勤反思,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专业水平,获得专业发展,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杜怡萍,李海东,詹斌.从“课证共生共长”谈1+X证书制度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4):9-14。
[2] 张伟,李玲俐.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0):16-19。
[3] 唐以志.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5-12.
[4] 教师节前夕李克强总理鼓励“工匠之师”[EB/OL].人民网.
[5] 胡晓风,等.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1:31.
[6] 崔涛,黄礼娥.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河北职业教育,2019,3(02):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