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杜克大学 环境研究中心,江苏 昆山 215316)
挪威有着源远流长的海洋历史。自1905 年以来,渔业和航运业一直是挪威的重要产业,与此同时,挪威大陆架的油气勘探活动也于1905 年独立开始。因沿海岛屿众多,海岸线漫长曲折,挪威还有“万岛之国”之称。挪威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线不到20 公里的陆地。[1]海洋是挪威海鲜产业和海洋工业的根基,远洋捕鱼、水产养殖、航运和海底勘探等海洋产业为全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然而近年来,由于海水污染、海洋垃圾、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资源过度开发等原因,挪威海洋环境正面临巨大压力。
201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2015年至2030年需要实现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为国际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一个全球框架。其中目标14——“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其实现势必会对其他追求和平、稳定与安全的重要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海洋和海洋资源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人类活动给海洋造成的压力和影响也十分深远。为此,挪威政府制定了健全的海洋政策,努力促进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长久以来,海洋产业一直是挪威全国就业、经济增长和提升福利的重要基础。挪威政府通过绿色航运、海洋人才培养等计划,加速绿色经济转型,提升海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先后签订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区域协议和国内法律,确保海洋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体见表1。
表1 挪威国内外海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及政策
续表1
挪威海洋综合管理、生态系统管理的根源出自《保护海洋财富》(Report No.12(2001—2002) to the Storting)白皮书。该白皮书描述了维护清洁的海洋环境和可持续的海洋资源的愿景,以便后代能够持续获取海洋所提供的丰富资源。此后,挪威议会审议并批准了挪威所有海域的综合生态管理计划。
挪威北部与巴伦支海接壤,西部与挪威海接壤,南部与北海和斯卡格拉克接壤。挪威海深水深度达3 000—4 000 m,北海的平均深度是90 m,而巴伦支海的平均深度是230 m 。[2]挪威海是挪威最大的海域,大约是挪威陆地面积的3 倍。[3]挪威海的特点是水域深、生物多样性丰富。由于水深变化大,底栖动物种类繁多,挪威海的大陆架边缘有着大型珊瑚礁杂岩。巴伦支海—罗弗敦区域目前最主要的产业是渔业、海上运输和石油勘探。北海—斯卡格拉克地区是挪威最繁忙的海域,相关产业支撑着挪威的主要经济发展,也是世界上港口吞吐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北海蕴藏着挪威大部分的油气资源,是挪威重要的海洋工业基地。
高技术的油气开采活动、高捕获量的渔业活动与海洋资源保护之间的利益冲突无时不在这些对挪威意义非凡的海域上演着,这对政府管理制度的内容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因此,挪威政府针对各海域分别制定了白皮书,与专家合作执行,目标就是为了建立一个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领域综合管理制度,具体见表2。
表2 挪威重要海域的综合管理计划
管理计划的工作由挪威气候和环境部负责,包括专业知识的提升和实现良好环境状况等一系列措施。目的是通过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为海洋产业价值创造提供一个框架,同时还需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产力和多样性。因此,管理计划是促进价值创造和食物安全以及维持挪威海域高环境价值的工具。
挪威拥有丰富的海洋活动经验和知识库,有以知识为基础的、综合的、负责任的海洋管理体系。然而,想要形成海洋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国际框架,仍有必要扩大对海洋的了解。随着管理计划的更新,政府也需要形成一套长期、综合的海洋环境政策,旨在促进价值创造的同时,保护挪威海域和沿海环境。通过对商业活动和海洋环境及其发展状况的纪录,强调商业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再将其与所受影响的后果相联系,以此作为管理计划的科学依据。
马里亚诺(MAREANO)计划于2006 年启动,由挪威贸易、工业和渔业部以及气候和环境部资助。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绘制挪威水域的深度和地形、沉积物成分、污染物、生物区和栖息地的地图。MAREANO 已经绘制了从斯塔德海到俄罗斯边境大部分区域的地图,收集了有关海床地质、沉积物、生物多样性、生物群落和污染水深的测量数据,这些信息被研究人员用作制定海域综合管理计划的科学依据。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ICES)指出,MAREANO 可能是世界上同类海底测绘项目中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个。
巴伦特斯沃奇(BarentsWatch)是一个信息监测系统,对海水温度、浮游生物、鱼类和海鸟等海洋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监测,旨在获得关于挪威海域环境的有效信息,由封闭和开放两部分组成。封闭部分是一个公共行政系统,各政府机构可以利用该系统更方便地交换或提供信息和数据,以便能够及时对海洋环境的状况及其变化作出反应。变化的数据可以提醒管理人员海洋环境可能受到了污染或影响,需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开放部分则是一个公开的门户系统,向所有海洋用户提供有关气候、环境和海运等方面已经过编辑和处理过的信息。
海鸟计划(SEAPOP)于2005 年启动,提供了有关海鹦、鸬鹚、绒鸭和许多其他物种的知识扩充。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新技术跟踪鸟类全年的迁徙模式,从夏季的悬崖筑巢到冬季的远海迁徙,有些物种还是“晴雨预报员”。如果环境发生了改变,人类可以首先从这些鸟类种群的进化中发现。例如,当罗斯特的成年海鹦找不到幼鸟的食物时,我们就能知道鲱鱼鱼苗不在它们通常生活的位置。
目前,挪威正在利用综合海洋管理制度,为其所有海域实现良好环境状况提供基本框架。为了更好地促进私益主体收集数据,并与其他国家、科研团体和政府部门之间共享数据,最终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果,挪威还参与了数据收集和监测方面的国际合作,以便各种用户群体可以更容易地获得海洋数据。挪威正在通过诸如欧洲海洋观测和数据网络(EMODNet)以及欧洲海洋观测系统(EOOS)等协定,与其他国家合作共享数据。EOOS 是一个协调平台,旨在促进欧洲海洋的总体数据能够被更大范围地获取和查看,同时制定一种共同的数据收集方法,以便能够更容易地比较和分析各国收集到的数据。
人类社会与海洋环境之间的联系是纷繁复杂的。关于人类对海洋环境究竟有多少影响充满着未知性,然而,海洋研究和管理系统在面对这些未知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洋研究和管理系统是基于对生态系统所掌握的现有科学知识,对人类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管理,以确定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的行为,并对此制定规划、采取行动,为海洋资源的管理和利益相关者的共存和合作找到平衡点。挪威在海洋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通过建立整体海洋管理制度,强化海洋生态系统管理,重视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完善海洋污染防治等举措,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这些对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启示。
政策和法规是资源管理发展的起点,海洋政策描述了如何实施海洋环境的管理。建立整体海洋管理制度比较重要的指标是:1.政府和私益主体之间的合作;2.海洋一体化;3.建立处理环境影响、发展海洋多功能性的系统;4.累积效应评估;5.如何定义和应用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通常而言,海洋管理没有单独的法律框架,政策是海洋环境管理向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根据部门立法作出的决定对资源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政策阶段过后,就该制定具体计划了。海洋管理计划应当包含设定目标、行动措施和战略,以实现既定的规划事项。该计划可由法律框架和制定的政策框架作为指导。
据估计,全球至少有23 个国家和4 个主要区域正使用着海洋生态系统管理。[4]整体海洋管理制度采用生态系统方法处理人类活动和海洋环境问题。这种制度是通过国家内部、双边或多边协议建立的,其目的是实现海洋一体化,将各类海洋管理机构集中起来,并通过政策、法规为应对管理将面临的挑战建立一个共同框架。制定一个全面的海洋管理制度不是为了取代部门管理,而是为了整合各职能部门并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
管理计划中关于应对挑战的机制,其目的是为环境状况确定具体实施目标,通过环境指标的监测来评估当前环境是否达到了治理目标。通过对跨部门合作、国际合作和利益相关者的整合,完善监管信息库,确定实现目标的优先顺序。为了加强对生态系统的认识、更好地管理海洋、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对数据的收集和监测也必不可少。通过收集有关生态系统状态的数据,绘制人类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图,评估累积效应。对累积效应设定一个评价标准,作为更新管理体系的重要依据,对设定的目标和行动效果作出客观评价。评价标准用于评估生态系统状况和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对制定规范和指导方针、评价规划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海洋规划情况的“蓝图”,没有一种能够全面处理多个问题、多种管辖权和多个部门关系的体制模式。但不管何种管理方法,都要求优先处理计划中紧急或重要的问题。管理计划的用意并不是要取代部门法,而是协调部门间的决策,制定一个不同海事部门都会涉及到的海洋使用和保护框架。
海洋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是规范人类行为和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试图平衡使用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寻找二者共存的解决方案或推荐最佳可用技术,同时绘制规划区的生态价值图。这些都会涉及累积负荷的问题。累积负荷原则被认为是生态系统管理的原则之一,针对生态系统的特性进行评估,指出哪些因素单独或与其他因素一起会造成最严重的影响。通过确定人类活动对物种和栖息地产生负面影响的程度和后果,作出最合理的管理决策。
在监测系统中设定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用于评估“生态系统状况”。这些指标用于反映由于自然灾害或其他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变化,对于评估海洋规划的结果至关重要。同时,在管理环境过程中,应该提供造成环境变化的信息,以便在来源已知的情况下采取适时的行动。挪威在指标应用方面发展很快,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包括海洋气候、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海鸟、海洋哺乳动物、底栖拖网捕捞、人类行为(污染和捕捞)等的指标体系。
海洋生态系统管理是加强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以海洋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管理集中于处理专属经济区所限制的规划区的协议中。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开始,可以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扩展到其他领域,还可以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方面开展更多国际合作。
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提出的目标,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采将是蓝色经济增长的关键。近年来,气候变化和海洋酸化、海洋垃圾、某些鱼类资源的过度捕捞、海鸟种群的减少以及珊瑚栖息地的破坏成为了海洋环境治理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我国政府部门应该吸纳其他国家的经验,制定以知识和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管理计划,积极应对来自海洋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