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屠呦呦之前中国医学界最有希望的诺奖得主,是中国疫苗之父,研制了中国第一批狂犬疫苗、牛痘疫苗和世界首支班疹伤寒疫苗,其医学成就甚至使中国在攻克天花病毒的路上领先世界16年;他技惊世界,首次分离沙眼病毒(后被命名的沙眼依原体);
还是他,剿灭了1950年华北鼠疫,千万人因他活命;也是他,让沙眼发病率从95%降至不足10%。然而这位中国医学界巨子却因为无故袭来的欲加之罪,自绝谢世,让属于中国的诺贝尔医学奖迟来数十年。
这位伟大的医生名叫汤飞凡,他,就是东方的“地上天使”。
汤飞凡,曾名汤瑞昭,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生于湖南醴陵。汤家在同邑是有名的书香门第,到了汤飞凡父亲汤麓泉这一代虽家道中落,却还是有功名在身的一方乡绅,更是乡里的私塾教师;故而汤飞凡幼时算是吃穿不愁,还接受了不错的启蒙和教育。
汤麓泉有个好友名叫何忠善,也是同邑有名的乡绅世家子,汤、何两家是世交,二人又是挚友,就一起创办了私塾。这个何忠善的儿子即是国民政府著名的何键,只不过那时候何健也才是个刚刚结婚的青年人;
而何键算得上是汤飞凡的半个老师,汤飞凡少年时的数理知识都是何键教授给他的,两人既有世交之情,又有师生之谊,故而何键从那时起就开始将汤飞凡认定为自己的女婿了。
汤飞凡十分勤奋好学,少年时眼见农民病苦,所以下定决心要学成医术,治病救人,成为振兴中华医学的一份子。1914年时,恰逢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首届招生,汤飞凡亦然从湖南甲工学校退学,报考湘雅医校,遂如愿以偿考进医学院,并于1921年毕业获得湘雅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
从湘雅毕业后,汤飞凡自觉所学不足,就前往北京协和医学院进修细菌学。这期间,汤飞凡应何键的强烈要求与何键之女何琏订婚。在协和医学院进修的三年间,汤飞凡不仅醉心于学习细菌病理,更锻炼出了极强的病理实验和临床分析的能力,导师和同窗都对何键的学术水平赞叹不已。因此,1925年时,汤飞凡被协和全院推荐到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留学,自此,汤飞凡踏上了他的留洋之旅。
1925年,汤飞凡与夫人何琏共赴留洋之旅,在哈佛师从美国著名细菌学免疫学大师秦瑟,H·教授,在秦瑟教授的培养下成为当时医学界内少数不多的研究病毒和细菌之间的支原体的微生物学家之一。本来以汤飞凡在留学期间就取得的莫大成就,留在美国医学界发展必能获得远大前程;然而学业有成的汤飞凡却并未听从秦瑟教授的建议留在哈佛继续研学,而是在接到一封故乡来信后,毅然踏上了归国之路。
原来来信的人,正是汤飞凡在湖南湘雅的导师,中国近代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颜福庆。而授业恩师的请求就是诚邀汤飞凡任教当时人才稀缺的上海中央大学医学院。恩师的诚挚邀约和祖国的召唤,让汤飞凡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归国路。1929年春,刚刚携夫人一同回到上海的汤飞凡,出任了中央大学医学院细菌系副教授。
由于学科基础薄弱,师资力量和学科科研仪器的缺失,让汤飞凡不惜自掏腰包,也要建成细菌学实验室,务必保证能一边开课,一边进行研究。
在上海任教期间,汤飞凡在传染病的防控领域的研究突飞猛进,陆续发表了二十余篇高质量学术论文;一时间在中国医学界无人能出其右。1935年,在汤飞凡的盛名之下,英国国立医学院研究所向他发出邀请,欢迎汤飞凡赴英国进修。
而在英国的进修却并不像当初在美国那样顺利,1937年,日寇的战争号角打断了汤飞凡的英国进修。国民政府急召汤飞凡归国主持重建中央防疫处以对抗当时各地疫病及支援军需。国难当头,汤飞凡火速回国,投入了中央防疫所的建设工作。
正是在这期间,他不仅一手建成中央防疫所,更为中国打下了宝贵的医疗生物制品研制基础。中央防疫所的壮大,不仅供应了西南的防疫需求,还为在陕甘宁解放区和在远东作战的英、美盟军提供了后勤支持。而中央防疫处在抗战时期所做的更突出的贡獻,就是成功地自主研制出了国产青霉素,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能够成功研制出青霉素的七个国家之一。
抗战胜利后,中央防疫处回迁北平并改名中央防疫实验处。汤飞凡再次白手起家,重建了毁于战火的防疫处。就是在这期间,在汤飞凡的主持和美国的援助下,中国于1947年建成第一个抗生素生产车间。
解放后,汤飞凡没有逃亡台湾,这位心怀天下的仁心医者决定继续为新中国的医学建设,贡献力量。也正是汤飞凡的拳拳赤子心,让他在建国后,排除万难,先后攻克了国产疫苗、天花防治、华北鼠疫、沙眼病潮等诸多难题;可以说,几位中国近代医学的奠基人里,绝对有这位救了几千万国人的伟大医生的一席之位。
(来源: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