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恒
● 上班前,打开地图看了下,堵车变得严重了。每个人都讨厌堵车,但那一刻,我心情并不算太坏,至少这意味着,城市正在恢复正常。一个朋友在朋友圈也发消息说,“这周开始,终于接到房产销售的骚扰电话了,有点感动。”我后面回她,真实生活正在回来的路上。老家一亲戚,站在田垄上,摇摇晃晃拍了一段视频,地里,麦苗已经泛绿,一眼望不到头,看得我几乎落泪。虽然我们依然要戴着口罩出门,还远没到见朋友、撸串的时候,但那可见的生活细节——哪怕是我们日常不那么喜欢的细节,都成了隔离生活中的一丝丝安慰。
● 楼下的喧闹声、火锅里升起的氤氲、亲人朋友的推杯换盏,甚至,邻里的吵架声都好令人怀念。在澎湃新闻网,看到记者采访湖北作协主席李修文,谈他在武汉观察到的情况。李修文说,前几天去社区,看见两个老太太站在阳台上,戴着口罩隔空吵架,先是争执萝卜怎么做才好吃,后来发展到互相挖苦对方厨艺。两个老太太都是标准的“武汉嫂子”,大嗓门,说着说着又哈哈大笑。“当时我站在楼底下,听得鼻子发酸。”李修文说,“这就是最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生活正在到来的路上,我们也必将再次真正地拥有它。”
● 我们大概从未想过,寻常生活竟然如此重要,柴米油盐竟然有着抚慰人心的力量。以前很多人可能会认为,烟火气是一种俗气生活,人应该有更高的追求,精神追求、艺术追求,现在才发现,它竟然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底层生活逻辑。看汪曾祺写老舍,提到齐白石一段掌故。这位大画家家里人口多,每天煮饭都是他亲自量米。齐白石拿着一个罐子,边放米边念叨:“一下、两下、三下……行了!”有时候,觉得人多,米少,又说:“再添一点,再添一点!”旁人知道了,觉得国宝级画家,怎么每天还做这些琐事。他们提出要把齐白石从家里接出来住,让他从柴米油盐中解脱。老舍先生知道了,赶紧拦住说:“别!他这么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老舍先生活得通透,知道寻常生活带给人的力量有多大。
英国林肯郡,73岁的退休老人Don Davis 拍摄到两只翠鸟激烈争吵,摄影师认为这两只翠鸟在“禁止捕鱼”警示牌前公开争吵,似乎是因为“育儿”问题。他脑补道,雄性翠鸟决定停止喂养幼崽,由雌性翠鸟独自喂养,雌性翠鸟勃然大怒,对雄性翠鸟咄咄逼人。( 东方IC 图)
● 寻常生活,当然并非淘米煮粥这些琐事,还有各种习以为常,饮食男女、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等等。疫情期间,摄影师吴国勇开始了一个项目,“千家万户——1000个中国家庭庚子疫期的宅家日常”。他在征集倡議里写道,“我们希望留下普通人被大事件裹挟中的生存日常,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段历史的一部分,连同这个庚子年春节,必将给我们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互联网时代,最不缺公众参与,一周时间,他们就征集到了16000个人的家庭细节。唐山的公交司机“慕”,因封闭管理,和父母以及在父母家的孩子分开,他们的全家福,是一张视频聊天的截屏;湖南娄底李永红一家人,“整个春节都没有换上年前购买的新衣服,一套睡衣过完了春节”;江苏何群益一家人,每年都会拍一张全家福,今年,做医生的妻子没有休假,只能让她在医院拍了一张单人照,再拼进全家福……很多照片里,都能看到人们戴着口罩。口罩和小区出入证,是我们当下生活里最具时代性的生活细节。
● 有些人或许觉得,当前这种氛围下,谈生活,过于鸡毛蒜皮了。实则不然。法国思想家列裴伏尔对日常生活下过一个判断,认为它“是一切生活的汇集地,是它们的纽带,是它们的共同根基”。2月29日——这个四年才一遇的日子,英国首相约翰逊宣布与其女友西蒙兹订婚,英媒称,他很可能成为200年来,英国第一位任内结婚的首相。媒体上有很多关于两人的生活琐事,比如争吵,西蒙兹指责他花钱大手大脚,还把红酒洒在沙发上。人们注意到,两人在一起后,原本不修边幅的约翰逊,变得注意自己形象了,剪去了长乱的头发,减轻了体重,开始穿熨烫过的西装。约翰逊改变着英国,而生活,改变着他自己。中国一位学者也曾如此写过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是人类社会或人的世界的最基础层次,也是它的最低层次,从日常生活向后退一步,人就同自然存在物无异。”也就是说,日常生活实则是文明的底线。我们最不能崩溃,最无法失去的,就是那一道道轻飘飘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