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珍珍
(淮阳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河南 周口 466700)
脓毒症指感染所致全身过度性炎症反应引起器官损伤的过程,死亡率为20%~50%[1]。降钙素原(procallcitonin,PCT)为新型感染指标,发生严重感染时,其水平急剧升高。免疫学研究表明,脓毒症继发脏器损伤与免疫应答失衡具有密切关系。故免疫功能紊乱可参与脓毒症及器官损伤等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探讨不同病情程度脓毒症患者血清PCT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淮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脓毒症患者,根据病情分为非休克组(44例)和休克组(25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9例作为对照组。非休克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32~76岁,平均(54.26±10.83)岁。休克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31~77岁,平均(54.59±10.27)岁。对照组:男10例,女9例;年龄31~78岁,平均(55.06±10.92)岁。3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试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淮阳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2];(2)预计存活时间≥24 h。排除标准:(1)自身免疫病;(2)心力衰竭;(3)肿瘤。
1.3 检测方法PCT水平以化学发光法检测;T淋巴细胞水平以流式细胞仪检测。
1.4 观察指标(1)3组入院1 d血清PCT、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2)存活者、死亡者入院1、7 d血清PCT、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2.1 入院1 d血清PCT、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入院1 d,休克组血清PCT水平高于非休克组和对照组,CD4+、CD3+、CD4+/CD8+水平均低于非休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1 d,非休克组血清PCT水平高于对照组,CD4+、CD3+、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3组入院1 d血清PCT、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注:PCT—降钙素原。
2.2 存活者、死亡者入院1、7 d血清PCT、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69例脓毒症患者4周病死21例,病死率为30.43%。非休克组4周病死8例,病死率为18.18%(8/44);休克组4周病死13例,病死率为52.00%(13/25)。休克组4周病死率高于非休克组(χ2=8.612,P=0.003)。死亡组入院1、7 d血清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CD4+、CD3+、CD4+/CD8+水平均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存活者、死亡者入院1、7 d血清PCT、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注:与存活组入院同时间点比较,aP<0.05;PCT—降钙素原。
研究显示,发生严重细菌感染、脓毒症时,血清PCT水平急剧升高,PCT可作为脓毒症发生、病情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性指标[3]。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院1 d休克组血清PCT水平高于非休克组和对照组,非休克组血清PCT水平高于对照组,休克组4周病死率高于非休克组。表明脓毒症发生早期,血清PCT水平显著升高,且水平越高,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死亡者PCT持续处于较高水平,死亡者入院1、7 d血清PCT水平高于存活组,表明脓毒症患者血清PCT水平持续处于较高水平,预后较凶险。
临床研究显示,脓毒症发生、发展与炎症及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均具有密切关系,免疫功能紊乱参与脓毒症发生、发展[4]。CD4+、CD3+、CD4+/CD8+在免疫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用于评估机体细胞免疫机能[5]。卢铭等[6]研究表明,脓毒症早期患者即可出现免疫抑制状态,持续免疫抑制状态提示预后不良。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院1 d休克组CD4+、CD3+、CD4+/CD8+水平均低于非休克组和对照组,非休克组CD4+、CD3+、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死亡组入院1、7 d CD4+、CD3+、CD4+/CD8+水平均低于存活组。表明脓毒症发生早期CD4+、CD3+、CD4+/CD8+水平均显著降低,即存在免疫抑制,且免疫抑制越严重,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
综上可知,脓毒症患者血清PCT、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表现不同,对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