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焕诗,雷剑飞,冯浩
(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 脊柱科,广西 柳州 545007)
随着对肿瘤的研究进展,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延长,但肿瘤转移率也有所增加[1]。脊柱溶骨性转移瘤可引起椎体骨折,刺激椎体内外神经末梢,引起疼痛。手术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重要方法,以恢复或保留神经功能,缓解疼痛,确保脊柱稳定。临床上常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可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促进肿瘤组织坏死,但有时骨水泥不能有效渗透弥散。本研究观察经皮穿刺格式化射频消融联合靶向骨水泥注射治疗脊柱溶骨性转移瘤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脊柱溶骨性转移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8~73岁,平均(60.89±5.30)岁;原发瘤为肺癌12例,肝癌8例,胃癌4例,肠癌2例,其他4例。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7~74岁,平均(60.35±5.74)岁;原发瘤为肺癌11例,肝癌9例,胃癌4例,肠癌3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原发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1)存在原发癌病史;(2)经X线、CT、MRI或ECT检查确诊。排除标准:(1)有神经根或脊髓受压症状;(2)椎体后壁破坏严重;(3)凝血时间异常,有出血倾向;(4)基础疾病多,不能耐受手术。
1.3 手术方法
1.3.1术前准备 常规术前拍摄正侧位X线片,并行CT、MRI或ECT检查确定患椎破坏部位和范围,了解椎体皮质和椎弓根有无破坏,椎体后壁是否完整,有无椎管及神经根或脊髓受压情况,检测凝血时间,综合评估心肺功能,排除手术禁忌证。
1.3.2对照组 接受PVP治疗。患者取俯卧位,腹部悬空,避免腹压升高,用C臂机定位患椎(高位胸椎有时需DSA定位),常规消毒、铺巾。在患椎椎弓根体表进行周围局部浸润麻醉,在C臂机透视下用直径2.1 mm椎体成形穿刺针经皮穿刺,经椎弓根穿至椎体前中1/3交界处,拔出针芯,固定骨穿针外套管并作为工作通道。调配骨水泥,一次注射4~6 mL,完成椎体成形术。注射时应在C臂机透视下全程监视,严防骨水泥向椎体外渗漏,待骨水泥固化后取出套管。
1.3.3观察组 接受经皮穿刺格式化射频消融联合靶向骨水泥注射治疗。进行局麻或静脉全麻,患者取俯卧位,腹部悬空,避免腹压升高,用C臂机定位患椎(高位胸椎有时需DSA定位),常规消毒、铺巾。术前在定位片患椎上画两横两竖4条线,将椎体格式化分为9等份,在C臂机透视下将直径1 mm的单极射频消融针经皮穿刺经椎弓根或不经椎弓根至1个格式区域进行射频消融,再穿刺调整单极射频消融针完成其他8个区域射频消融。最后,用直径2.1 mm的椎体成形穿刺针经皮穿刺至各区域,分次少量注射骨水泥,逐一完成9个区域靶向骨水泥注射,完成椎体成形术。注射时在C臂机透视下全程监视,严防骨水泥向椎体外渗漏,待骨水泥固化后取出穿刺针。
1.3.4术后处理 卧床休息2~3 h后可佩带腰围坐起和下地行走,必要时配合非甾体类药对症止痛。
1.4 观察指标(1)骨水泥注射量。(2)胸腰背部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3、6、9、12个月胸腰背部疼痛情况,总分10分,评分越低,疼痛程度越轻。(3)生活质量:采用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3、6、9、12个月生活质量,总分100分,评分越低,生活质量越差[2]。
2.1 骨水泥注射量观察组骨水泥注射量为(4.41±1.12)mL,多于对照组的(3.59±0.8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7,P=0.003)。
2.2 VAS评分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9、1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注:VAS—视觉模拟评分量表。
2.3 KPS评分术前,两组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9、12个月,两组KP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KPS评分比较分)
注:KPS—卡氏功能状态。
近年来,脊柱转移瘤发病率逐渐增多,其中溶骨性破坏占70%以上[3]。脊柱溶骨性转移瘤可造成椎体骨折,稳定性下降,与肿瘤组织共同侵犯神经末梢,产生疼痛感。对脊柱转移瘤治疗方法较多,但对于在治疗的同时尽可能减瘤、延缓局部病变的发展、较长时间维持患椎稳定性的方法尚有较多争议。
PVP术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常用方法,骨水泥可稳定椎体,在聚合反应时热能效应引起周围神经末梢及肿瘤细胞坏死,并可阻断血流,截断肿瘤血供,造成肿瘤组织坏死。但受转移瘤椎体内胶冻样病变组织影响,有时骨水泥不能有效渗透弥散,注射过程中骨水泥逐渐占据椎体空间,将肿瘤组织压缩,易刺激周围神经末梢,可能加剧术后疼痛[4]。故本研究在PVP术前,先在定位片患椎上画两横两竖线将病椎体格式化分为9等份,将单极射频消融针经皮穿刺至目标格式区域进行射频消融。射频电极发出中高频射频波(450~500 kHz),激发周围组织细胞等离子震荡,产生较高热量,有效杀死局部肿瘤细胞,同时可使肿瘤周围血管组织凝固形成一个反应带,阻断肿瘤血供,产生减瘤作用[5-6]。最后,用椎体成形穿刺针分区域靶向注射骨水泥,完成椎体成形。透视下将骨水泥多靶点注入患椎,有利于骨水泥渗透,减轻肿瘤组织刺激所致疼痛,维持脊柱稳定性。该术式操作简单,减瘤广泛,骨水泥量多,费用低,患者可耐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骨水泥注射量多于对照组,术后1、3、6、9、12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与PVP术相比,经皮穿刺格式化射频消融联合靶向骨水泥注射治疗脊柱溶骨性转移瘤,骨水泥注射量多,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与PVP术相比,经皮穿刺格式化射频消融联合靶向骨水泥注射治疗脊柱溶骨性转移瘤,骨水泥注射量多,可减轻患者术后胸腰背部疼痛,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