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农牧水利水电处,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阿克陶县境内干渠总长185.45km,已防渗154.11km。农渠总长1530.99km,基本上未防渗,灌溉水综合利用系数较低,灌区共有渠系建筑物4368座,一部分年久失修、老化严重。在灌水方法上仍存在漫灌、串灌现象,许多支渠、斗渠直接输水进入农田,造成跑水、跑土、跑肥,由于管理不善,方法落后,单位亩数耗水量大,加剧了土壤盐渍化程度。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措施包括喷灌、微灌、低压管道灌等。滴灌是目前较先进的灌水技术之一,也是南疆地区迅速发展的一种高效节水技术,主要优点是灌水均匀、控制性好(包括灌水深度、宽度、用水量等)、节水效益显著、灌溉不受风的影响。滴灌的缺点是对水质要求很高,一次性投资比较大,但由于其具有力度大、能耗低、适应性广的特点,且管理运行方便,故阿克陶县田间高效节水建设项目采用滴灌。通过该工程建设,每年可节约农业用水量188.26万m3,节水效果显著。通过对该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进行分析,并结合国民经济评价结论,表明该工程效益显著,经济上合理、可行。
阿克陶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天山南麓帕米尔高原东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阿克陶县地形特点是山地多,其西、南、北三面高山环绕,东面为低山区和较开阔的平原地带,由此可分为平原农区与山间牧区两部分。
阿克陶县2018年田间高效节水工程项目区分布在加马铁热克乡的喀什博依村,皮拉勒乡的拜西铁热克村、墩都热村和恰尔巴格村,总控制灌溉面积1.0万亩。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17)规定,确定工程为Ⅳ等小(1)型。
截至2017年底,阿克陶县已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064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农民节水灌溉意识未能形成,管理水平较低,从整体上看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a.节水意识不足。近年来,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政策,宣传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及运行管理办法,但仍存在服务保障体系不完善、高效节水产品售后服务跟不上、当地农民利用现代高效节水基础设施的认识不够等问题。节水灌溉材料设备市场管理和质量监督亟待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困难。
b.管理落后。“重建轻管”现象严重,因维修无经费、产权不明晰及缺乏激励机制等方面原因疏于管理,经营粗放,特别是一些小型水利工程长期处于无管理机构、无管理人员、无管理经费的“三无”状态,造成水利设施管护困难。节水灌溉设施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用水计量手段不配套,尚未完全建立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体制。
c.渠道工程老化严重。灌区内主要的干支渠运行多年后,出现冲刷或淤积情况,有些渠道变形严重,边坡坍塌,造成渠道无法按设计流量运行或渗透严重,影响了正常输水灌溉,抬高了渠道两岸的地下水位。支渠分水口位置不尽合理,分水枢纽少,支渠长度大,防渗渠道比例小,水的利用率低。
阿克陶县灌区末级渠系设施大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修建的,工程建设标准低、质量差,计量设施不配套,老化破损严重,已远远不能满足灌溉要求,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影响了阿克陶县的粮食生产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解决阿克陶县缺水矛盾的办法就是采取节水措施,建设高效节水工程,适度建设小型水源工程,提高灌溉保证率,保证农业持续增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目前,末级渠系防渗率低,田间配套工程进展缓慢,渗漏损失严重,水利用率低,灌溉技术落后,造成水资源浪费,支渠计量的水量在田间损失大。一方面造成水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采用传统地面灌,用水量大,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解决农民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问题,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条件。
阿克陶县灌区水土不平衡,农业春旱缺水严重,使农业与生态用水矛盾更加突出。通过重点县项目的实施,建设一批高效节水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并以此推广到全县,可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农业用水量,可有效缓解用水矛盾,有利于灌区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该工程建设任务是在阿克陶县加马铁热克乡和皮拉勒乡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实施作物为棉花、玉米和小麦。输水路径由现状的机井、斗渠、农渠输水至田间改为管道输水至田间毛管,项目实施后全年节约灌溉水量188.26万m3。对加马铁热克乡、皮拉勒乡两个片区分别进行工程布置,每个片区根据行政区划布置独立运行的滴灌系统,共布置18个独立运行的滴灌系统。加马铁热克乡片区规划面积3745亩,分布在喀什博依村,共布置6个滴灌系统。皮拉勒乡片区规划面积6255亩,分布在拜西铁热克村、墩都热村和恰尔巴格村,一共布置12个独立运行的滴灌系统,其中,拜西铁热克村3个、墩都热村4个、恰尔巴格村5个。18个滴灌系统均种植大田作物,按照大田作物布置滴灌工程:水源→首部系统→干管→分干管→出地栓→支管→毛管。
a.在阿克陶县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实现以精准灌溉、精量施肥、精准调控为主要内容的精准农业,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得以显著提高。
b.滴灌项目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率,既减少了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又将节省的水用于扩大灌溉面积、发展庭院经济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由于输水管网的建设,减少了农渠、毛渠的占地,增加了农田和林网面积。项目的实施增加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效益,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项目建设带来的综合生态效益将日渐显现。
c.该工程的实施,不但让农民得到实惠,而且客观上架起了村干部和农民之间理解的桥梁;不但解决了农民最关心的问题,避免了农忙时的争水纠纷,而且通过试点工程建设中的民主管理、民主议事,建后工程的自主管护,使农民感受到了自己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d.该项目结合自治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出的高效节水建设项目要从规模化扩张向提质增效型转变,加快高效节水项目建设要实现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向现代高效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生态农业转变,着力推广以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技术,推进农业高效节水工程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建设和制度化管理。
5.2.1 费用计算
a.固定资产投资。根据规范规定,需对工程的投资估算进行调整。调整工程投资主要剔除属于国民经济内部转移支付的计划利润、三税税金和设备储备贷款利息等。
b.年运行费。新增年运行费包括燃料动力费、维护费、管理费和其他费用。燃料动力费指水利工程设施在运行管理中所耗用的煤、油、电等费用。维护费指维修、养护工程设施所需的费用,包括日常维修、岁修、养护和大修等费用。管理费包括管理机构的职工工资和工资附加、行政费以及日常的观测和科研、试验等费用。其他费用主要包括:为消除或减轻水利工程设施的不良影响,每年所需的补救措施费用;生产、生活每年所需的补助或提成费用;救灾或赔偿费用。
5.2.2 效益估算
该项目的效益主要体现在农作物产量增加。项目区灌溉效益采用分摊系数法,分摊系数根据当地统计资料并参照类似工程分析确定,现状年农作物单产来自统计资料,单价为当年市场价。
项目实施后的林果业单产参考当地农作物丰产经验预测而得,单价仍为现状年的市场价格。灌溉效益分摊系数采用0.4,其效益在工程建成后达到。效益计算如下:
(设计水平年的面积×亩产×单价-现状年的面积×亩产×单价)×分摊系数=增产效益
项目实施后其效益可达到145.33万元。效益计算结果见表1。
同伴互评是指“学生对同伴的写作进行阅读、批评和提供反馈的协同活动; 通过互相的支架策略,既确保了文本的即时改进,又逐步地增强了写作能力”[4]321-322。 可见,同伴反馈仅仅是同伴互评的一部分,同伴互评还包括阅读和批评写作文本。
表1 效益计算
5.2.3 效益计算
a.节省成本。滴灌较畦灌可节省除草、农药和化肥等费用,合计75~80元/亩。
b.省地。滴灌省去了畦灌的斗、农、毛渠,一般土地利用率增加5%左右。
c.节肥。易溶肥料利用滴灌设备随水滴到作物根系集中的土壤中,据测试,可使肥料的利用率由30%~40%提高到50%~60%。
d.省工。膜下滴灌作物行间杂草少,土壤不板结,可减少锄地次数,并且不需平整土地和开沟打畦,可实行自动控制,大大降低田间灌水的劳动量和劳动强度。
e.省水。通过项目实施,节约了项目区地表水灌溉用水量,同时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来水在上级渠道不改造的条件下,由现状的斗、农渠输水至田间改为管道输水至田间毛管,综合作用后全年节约灌溉水量185.34万m3。
f.增收。工程实施后,项目区再通过农机、园艺及管理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共同作用,使作物产量增大。
该项目的实施具有节省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降低劳动强度等优点,能给农户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根据阿克陶县2017—2020年脱贫计划,皮拉勒乡恰尔巴格村计划于2019年实现脱贫,计划脱贫贫困户298户,1243人。本年度高效节水项目在恰尔巴格村布置了5个滴灌系统,总面积2705亩,该项目的实施能够帮助恰尔巴格村早日脱贫。
5.3.1 项目实施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a.自然环境。工程的建设,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减少水量的渗漏损失,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工程完工后,充足的水资源为维护和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基础保证。
b.社会环境。由于该工程具有高效节水功能,节约的水量可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灌区周边的生态环境打下基础,尤其是该工程的建设,可改善灌区的引水条件,提高输水效率,减少自流灌溉渠道维修费用,减轻灌区居民的负担,从而使灌区居民在良性的生态环境下安居乐业,促进社会繁荣、健康地向前发展。
5.3.2 项目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将产生一定数量的废水、废气、废渣及噪声,并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
a.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中混凝土的拌和,汽车和各种机械的冲洗及养护等。该项工程的性质决定了废水的排放量较少,故生产废水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工程施工期内的另一废水来源是生活污水,主要是食堂清洗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等。以上废水一般不含有毒物质,主要污染物是有机质。
b.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工程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是粉尘,但工程性质决定了粉尘产生的数量有限,由于工程区大气质量现状较好,因此不会对大气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
c.废渣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产生一定数量的生产垃圾及生活垃圾,生产垃圾主要是废弃的建筑材料等无机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主要是生活废弃物,其中部分有机废物可自行分解消化。以上垃圾排放量不大,一般不会对环境带来大的不利影响。
d.噪声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区的噪声污染主要是施工机械与运输的车辆,一般施工机械在施工期间是一种经常性的稳定噪声源,声级较高。运输车辆无论是载重汽车还是拖拉机运输,带来的噪声为间歇性的流动声源,噪声级别相对要小一些。
5.3.3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无法避免。施工中运行的机械设备、材料拉运、建筑物构筑、混凝土拌和、设备加工、频繁的人员活动,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噪声、废水、废气、废渣、粉尘、生活垃圾,都将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但工程本身的性质决定了三废的污染较小,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属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常规影响,无特殊性,且随着工程施工的结束,这些不利影响将自动消失。该工程的建设对环境无大的不利影响,可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加以改善,使其减少到最低程度,工程的兴建有利于提高灌区环境质量,能产生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从环境角度看该工程可行。
高效节水灌溉发展不仅是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经计算2018年度实施项目区,其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如下: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0.39%;经济净现值92.8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08。该工程的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社会折现率8%,经济净现值大于零,经济效益费用比大于1.00,各项经济指标满足规范要求,项目在经济上可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使农民从中得到了真正实惠,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