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效果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2020-04-11 04:55张文浩叶丽芳任医民伍筱梅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假性供血分支

张文浩,叶丽芳,任医民,赖 清,伍筱梅

选择性动脉栓塞术(selective arterial embolization,SAE)是目前治疗咯血的主要方法,即时止血率达70%~99%[1],但少有大宗病例中远期疗效研究报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 年至2017 年因咯血在本中心接受SAE 治疗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评估治疗效果和影响咯血复发的因素。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 年1 月至2017 年4 月因咯血在本中心顺利接受SAE 治疗的1 087 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纳入标准:①大咯血(>300 mL/d)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②内科治疗后仍反复中、小咯血(<300 mL/d);③临床资料完整;④2017 年5 月至2018 年9 月期间顺利完成回访。最终符合入组标准患者共有600 例。

1.2 病变动脉显示和SAE 治疗

手术采用Axiom Artis dTA 型悬吊式平板DSA系统,常用导管为4 F Cobra C2(美国Cordis 公司)、4 F Yashiro、2.7 F Progreat(日本Terumo 公司),对比剂为碘克沙醇(320 mg I/mL),栓塞材料为粒径100~700 μm 聚乙烯醇(PVA,美国Cook 公司)颗粒。采用常规右侧股动脉入路,结合术前CTA 解剖定位,透视下探查支气管动脉(bronchial artery, BA)和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on-bronchial systemic artery, NBSA);体外加压临时阻断腋动脉,行双侧锁骨下动脉造影[2],重点观察颈肩区病变动脉;由2名有10 年以上咯血介入治疗经验医师讨论确定病变动脉分支,判定标准:①BA 增粗、迂曲,末梢分支增多紊乱,对比剂异常染色;②NBSA 异常供血;③体动脉-肺循环分流(systemic-pulmonary shunt,SPS),包括支气管动脉-肺循环分流(bronchial-pulmonary shunt, BPS)和NBSA-肺 循 环 分 流[3];④假性动脉瘤形成[4]。确定病变动脉后,行超选择性末梢栓塞。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记录并处理并发症。

1.3 疗效判定和回访

SAE 栓塞成功,指栓塞后复查造影病变分支末梢闭塞,SPS、对比剂异常染色、假性动脉瘤不再显示,主干血流停滞;止血有效,指术后24 h 内临床观察咯血终止,或咯血量较术前明显减少至临床可忽略程度;治疗无效,指术后至出院时咯血量较术前无减少或咯血症状加重;严重并发症,指需持续临床特殊监护并影响患者日后生活质量,如脊髓动脉栓塞导致的截瘫、支气管-食管瘘、肺栓塞、脑梗死等[5]。

2017 年5 月至2018 年9 月通过电话、再次入院病案记录资料等回访患者600 例,内容包括术后有无咯血、首次咯血复发时间、咯血量、是否再次接受SAE,记录死亡患者死亡时间、死亡时是否有咯血。

1.4 统计学分析

录入整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病变动脉数、动脉造影表现、随访结果,采用SPSS 17.0 软件作统计学分析。一般资料用描述性统计和频数分析。以病变动脉数3 支为临界值,将全部入组患者分为A 组(病变动脉数≤3支,n=231)和B组(病变动脉数>3支,n=369),t 检验分析两组资料间差异。生存分析寿命表法分析手术止血率。Cox 回归模型分析复发影响因素。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入组600 例患者中男370 例,女230 例;年龄10~87 岁,中位年龄58 岁;基础病变:支气管扩张333 例(55.5%),肺部恶性肿瘤62 例(10.3%),肺结核54 例(9.0%),肺真菌感染13 例(2.2%)、肺部普通感染55 例(9.2%),其它疾病83 例(13.8%);术前咯血:大咯血74 例(12.3%),中咯血132 例(22.0%),小咯血394 例(65.7%)。所有患者术中动脉DSA 均发现向肺内供血的体动脉分支增粗、迂曲,末梢分支增多紊乱或肺实质异常染色征象(图1 ①②),409 例(68.2%)患者NBSA 参与病变肺供血(图1 ②),484 例(80.7%)有SPS(图1 ②),13例(2.2%)有假性动脉瘤(图1 ③④)。术中探及的病变动脉大部分顺利完成栓塞,极个别分支因栓塞禁忌(病变动脉开口过于狭窄致对比剂反流等)未实现栓塞,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图1 术中DSA 检查影像

600 例 患 者BA 和NBSA 数 目 见 表1。BA 数变异较大,以3 支最常见[6]。两组患者BA 均数和NBSA 均数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咯血相关病变动脉>3 支时,异常BA 和NBSA 数均增加,且NBSA 数显著增加(表2)。

表1 600 例患者病变动脉数统计

表2 两组病变动脉数比较

术后随访结果见表3。生存分析寿命表法分析显示,所有患者术后24 h、3 个月、6 个月、1 年、2 年、3 年累积止血率分别为99%、81%、78%、72%、66%、63%(图2)。Cox 回归模型分析以术后咯血是否复发和首次复发时间间隔为因变量,有可能影响复发的因素(年龄、性别、病因、术前咯血量、病变动脉数,有无SPS、对比剂异常染色、假性动脉瘤等)为自变量,结果显示病变动脉数是SAE 术后咯血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复发与性别、年龄、病种、咯血量、有无BPS 均无关。B 组复发风险更高,为A 组1.742 倍(95%CI=1.307 ~2.321,P <0.05),说明复发与NBSA供血相关。两组咯血复发时间生存曲线见图3。

表3 术后随访结果n

图2 术后止血率曲线

图3 咯血复发时间曲线

3 讨论

本组600 例咯血患者SAE 术后即时止血率达99%。但术后咯血复发率仍较高,术后3 个月、6 个月、1 年、2 年、3 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9%、22%、28%、34%、37%。

SAE 术后咯血复发的主要原因,除考虑有肺部基础病变进展因素外,尚包括病变动脉漏栓、栓塞后血流再通,病变区域新侧支循环建立及胸部体动脉向肺内供血(即NBSA 形成),其中病变动脉漏栓被认为是近期复发的最常见原因。文献报道BA 栓塞治疗咯血后复发有2 个高峰期,第1 个高峰出现在术后1 ~2 个月,主要原因是漏栓BA 或NBSA,第2 个高峰出现在栓塞后l ~2 年,主要原因是栓塞动脉再通或病变进展导致侧支循环建立和新NBSA形成[7]。然而不同个体BA 起源和数量具有差异,个体BA 数以3 支居多[6]。本组600 例中共发现BA 1 672 支,每例平均(2.79±1.00)支,中位支数为3 支,与文献报道相符。病变动脉数≤3 支时,病变以异常BA 供血为主;病变动脉数>3 支时,肺部病变除了由异常BA 供血外,更多是由胸部体动脉参与了肺内病变供血,即NBSA 数目显著增加。本研究通过Cox 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病变动脉数增多是SAE 术后咯血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咯血相关病变动脉>3 支时咯血复发风险更高,进一步说明咯血复发与NBSA 供血相关,这也与文献报道一致[7]。由于NBSA 起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目前介入术前术中对其显示和处理均存在一定的技术困难,NBSA 参与供血越多,不完全栓塞发生率越高。因此,重视术前CTA 评估和解剖定位病变动脉,对减少术中漏栓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假性供血分支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一类离散时间反馈控制系统Hopf分支研究
一类四次扰动Liénard系统的极限环分支
巧分支与枝
辣语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
贯穿缝合并加压包扎治疗假性囊肿切除后皮肤潜行剥脱伤7例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