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存颖
在美国,假如你是一个吃货,那么必须学会一件事儿,那就是垂钓。因为在这里,你决计买不到鲜活的鱼、虾、螃蟹,或者其他任何海鲜,必须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
必须承认,美国是最完美的购物天堂,你仿佛能买到你想要的一切,然而天堂总是缺乏烟火气的。美国超市的物质极大丰富,琳琅满目的商品永远摆放得干净、整洁、有序,蔬菜在自动定时喷水装置的呵护下永远挺拔、鲜嫩、翠绿,一切肉食按照各个部位分类精准,切割整齐,包装得精致美好,就连渗出的血水都会贴心地在下面附上垫子吸得干干净净……一切看起来就是一种享受。所以,你能想象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养在缸里,捕捞时弄得水花飞溅的样子吗?
美国人崇尚便捷简单,食物的发明似乎不是为了满足味蕾,只是为了加工方便,食用快捷,这样的生活方式决定了这里不会允许一条活鱼的存在。超市的虾都是精心去了头,剔除了虾线;鱼大多是冰鲜的三文鱼,或去了鱼骨、鱼刺的龙利鱼;螃蟹是冷冻的,或是加工好的蟹足棒。而对于擅吃的中国人,海鲜的精髓恰恰在于“鲜”“活”二字,冷冻过的鱼和螃蟹,肉质松散,鲜味减半,无论口感还是味道都逊色很多。
有人可能会说,那就去餐馆吧!抛开美金和人民币P:7的汇率不说,起初我也这样以为,餐馆总有鲜活的海鲜现杀现做吧?是的,但美国人的做法实在是暴殄天物。
记得第一次去蒙特雷海滩,那里有家著名的海滨餐厅,主打美式海鲜。早已厌倦了汉堡、披萨、炸鸡的我们,想象在碧海蓝天之间,吹着海风,看着洁白的海鸥掠过,吃着刚刚打捞上来的海鲜大快朵颐,那是何等惬意美事。一个当地的中国人给我们打了“预防针”,说美式海鲜我们很可能吃不惯,对中国人来说,中餐和墨西哥餐是最保险的选择,不过他也承认,这家餐馆声名在外,不尝试—下也着实可惜。
在美国,想哇新鲜的鱼一定要自己钓哟
待到海鲜端上来一看,果然名不虚传,海鲜的个头真是够大,只是——硕大的扇贝肉裹了厚厚的面粉炸了配以黄油,帝王蟹肉捣成细碎的肉饼夹在三明治中,龙虾上浇满了浓浓的起司……海鲜最原初的鲜嫩美好的滋味在面粉、黄油、起司的掩盖下完美地消失殆尽,我不止一次在心底大声地咆哮:真的不需要你们加工,只要原汁原味给我煮熟了端上来就行了!
蒙特雷海边
美国人热爱起司,可以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我曾参观过一个起司工厂里面的起司口味有上百种之多,这是我们无法理解与想象的。我试吃了好几种,作为一个外国人,那是我永远参不透、说不清、也道不明的味道,当然,我也分不清它们究竟有什么区别——看似你有无数种选择,可事实上,再多的口味,它们始终只是起司啊!
蒙特雷海滨餐厅最著名的sea food
不仅是我,就连著名作家比尔·布莱森也曾在他的书中深深吐槽美国的食物,因为餐厅的服务员每次总要给他报上16种沙拉酱的名字,让他无所适从,而他永远也记不住那些可怕的名字,以及那些完全不知何物的东西,譬如“瑞士格鲁耶干酪加山羊奶酸酱油”……要知道,比尔·布莱森可是个货真价实的美国人啊!只不过他客居英国多年,待到中年归国,发现自己竟成了异乡人,与这里格格不入,美国在他眼中也成了一团谜。
海濱风光,不远处的浮木上躺满了海狮
私以为,文化最深的障碍,是从饮食开始的,无论这个国家拥有怎样先进的文明,无论环境多么美好、景色多么宜人、人与人之间多么友爱和谐,无论你多么认同与向往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但总有一刻,你的舌头会带你回家。它将诚实地告诉你,饮食始终是一道我们无法跨越的障碍,我们最想念的永远还是家乡的味道。当然,从另外一个积极的角度来说,美国无疑是最好的新东方烹饪学校,它让那些十指不沾阳春水、在国内从未下过厨的中国留学生来到这里,都纷纷端起了大勺,不知不觉间练就了一手好厨艺,因为假如不会自己做,那真的是没的吃。
这里可以观鲸哟!
了解了这些背景,你可以想象钓螃蟹对大家是多么大的诱惑,所以泰德的提议毫无悬念地得到大家纷纷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