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大立
滕州革命历史悠久,红色底蕴深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留存下许多重要的革命文物。但是,受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部分革命文物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损毁。有的革命旧址、历史建筑,因过去宣传保护不到位,没能得到及时发现与合理管护,出现了局部残损甚至荒废坍塌的情况,革命文物状况令人堪忧。近年来,滕州市扎实推进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等工作,通过文物普查,基本摸清了全市革命文物家底;争取专项资金和本级财政拨款,陆续修缮了部分革命旧址和纪念设施;广泛调查征集,及时保护了一批珍贵的革命史料文物;深入宣传教育,逐渐强化了革命文物社会教育和展览功能。目前,滕州革命文物保护状况正持续改善,展示、利用等工作得到了健康稳定有序发展。本文概述了滕州境内现存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基本情况和保护利用现状,针对当前文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改善提升措施。
一、滕州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基本概况
滕州是一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有着光辉革命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红色沃土。如表1所示,境内现存各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4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分别是中共滕县县委旧址、军门大院抗战旧址、洪振海烈士墓;枣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分别是懋榛小学、李天倪故居、生家大院、毛泽东主席像;滕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分别是滕州烈士陵园、柴胡店镇烈士陵园、丰山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三圣阁;另有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未定级)2处:望庄烈士陵园、北沙河惨案纪念馆。这些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主要分为建筑、墓葬、纪念设施3个大类,分散在羊庄、级索、张汪、姜屯、木石、官桥、大坞、柴胡店、滨湖、界河等10个乡镇,多为开放参观场所,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但多数不可移动文物本体保存情况一般,需要进一步修缮保护。
二、滕州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现状
(一)基础工作逐步完善
一是建立了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及馆藏革命文物的普查、登记、认定、公布、保护相关机制。二是开展了文物“四有”工作,依托第三次文物普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调查等成果,系统梳理了全市革命文物资源,形成了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划定了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设立了保护标志碑,为枣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选聘了文物看护员。三是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滕州市政府每年与各镇街及有关管理单位签订《文物保护目标责任书》,有效落实了属地管理责任和单位主体责任。
(二)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通过开展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推荐申报,将有重要价值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进一步申报为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懋榛小学、毛泽东主席像被枣庄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枣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军门大院抗战旧址、洪振海烈士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天倪故居、生家大院被枣庄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枣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二是对存在险情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进行了摸底排查。结合其本体现状,制定了保护修复计划,开展了文物本体修缮。自2005年以来,加固修葺了滕州烈士陵园、北沙河惨案纪念馆,陆续修缮了中共滕县县委旧址、三圣阁、生家大院、懋榛小学,委托编制了《滕州市羊庄镇洪振海烈士墓修缮保护工程方案》,有效遏制了境内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继续遭受损毁破坏的现象。三是坚持做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安全巡查工作。定期培训考核和调整文物看护员,对重点革命文物安装了安全监控設备。通过加强安全排查,有效预防了消防安全事故和人为破坏情况的发生。
(三)展示教育功能明显增强
一是宣传革命历史,讲好红色故事。利用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文博场馆,定期举办宣传教育活动,组织策划了“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图片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图片展”“焦裕禄事迹史料文献陈列展”“家和万事兴——家教家风主题展”等一系列大型优秀红色文化主题展览活动,生动展示了我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共产党人追求信仰、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家风和当代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每年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在滕州烈士陵园都会举行大型纪念活动,深切缅怀烈士丰功伟绩。
二是依托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文博场馆,建成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和国防教育等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2005年,界河镇依据当地抗日战争史实和北沙河惨案遗址,建成了北沙河惨案纪念馆,设立主展厅、副展厅、北沙河惨案纪念碑亭、青石台历、题词碑廊等设施,用图文展现了当年军民联合抗日和遭受残杀的场景,该馆现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枣庄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滕州市国防教育基地。2006年,滕州市政府依托滕州烈士陵园,经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合理实施建造了集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纪念碑、著名烈士纪念碑亭、英烈园、国防科技教育城和大型兵器陈列广场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国防科技教育基地,该陵园现为山东省重点烈士纪念物保护单位、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旅游基地。2013年,羊庄镇和滕州市政府在中共滕县县委旧址基础上,设立了中共滕县县委、滕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纪念馆,后经2016年、2019年两度实施修缮提升,现已成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滕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官桥镇依托三圣阁原址——抗战时期共产党人秘密联络点和地下情报站的红色印记,建成了三圣阁红色纪念馆和党建主题广场。另外,柴胡店镇烈士陵园、木石镇毛泽东主席塑像广场也被列为滕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教育基地的设立和命名,保留了滕州特有的红色记忆和党史故事,成为全市党员干部和群众追寻红色革命记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三是总结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经验,推出“红+绿”新型模式,打造了一批红色教育品牌和旅游基地,提升了地方文化软实力。2017年,滕州市依据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过微山湖的传奇红色故事以及鲁南铁道游击队大队湖畔革命根据地的红色印记,依托微山湖红荷湿地景区资源,打造了集红色教育和生态教育于一体的滕州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吸引了省内外大批党组织和研学团队前往考察学习。2018年,官桥镇三圣阁红色教育基地落成,更是聚焦了革命文物和薛河湿地生态旅游的融合,把红色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振兴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处红色文化传承创新高地。另外,推出的“中共滕县县委、滕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纪念馆展览+庄里水库景区观光”“木石镇毛泽东主席塑像瞻仰+墨子湿地公园游览”“滕州烈士陵园参观+国防科技教育基地体验”等,都是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区域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对传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促进地方发展、增强革命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滕州革命文物工作现存问题
第一,缺乏整体规划,未能形成区域保护合力。虽然境内拥有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但在开发利用上缺乏“全域一盘棋”的统筹谋划,辖区内革命文物各自展示、分散开发,缺少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总体规划,没有形成区域内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合力,产业带动力较弱。
第二,保护经费不足,文物本体亟需全面修复。近年来,滕州本级财政投入有限,依靠向上争取专项经费,虽然实施了一批修缮工程,但是资金少、工程小,对文物本体只能进行基础性的修缮维护,局部残损尚未得到深入修复,文物本体依然存在安全隐患。
第三,管护力度不够,周边环境亟待改善整治。境内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多分散在乡镇村居,地处偏隅、交通闭塞,人为影响多、管理难度大,导致有的革命文物周边环境时常出現脏、乱、差的状况,甚至有乱搭乱建现象,直接影响到文物的本体保护和展示效果。
第四,缺少专业队伍,展示利用水平有待提升。文物展陈设计和资源开发利用需要文物工作者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然而,当地文博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色文化的价值挖掘和宣传阐释,有的革命旧址和纪念设施长期以来功能单一、设施落后、内容陈旧、讲解刻板,公共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亟待提质增效。
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改善提升对策
张自成在《开启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新时代》一文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文物工作并明确强调,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传承好红色基因。新时代下,如何让文物真正活起来,讲好革命故事,进而将革命文物利用好、革命传统弘扬好、革命文化传承好,是广大文物工作者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统筹谋划,科学制定全市红色文化发展规划
一是加快编制全市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有依据、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革命文物的资源整合、统筹规划、整体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逐渐形成“资源融合、以用促保”的良好态势。二是统筹全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借鉴周边城市和其他地区开发红色旅游的先进做法与经验,完善《滕州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及行动计划》,加强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动革命文物活化与红色文化传承。三是依托革命文物保护片区建设指导精神,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适时融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形成整体合力,带动提升本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水平。
(二)多方融资,建立革命文物保护开发投入机制
一是建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多元投入体系,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既要向上积极争取落实专项经费,也要加大本级财政支持力度,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参与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展示和开发利用工作。二是统筹推进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工作进展,实施革命旧址维修保护行动计划,对存在险情的革命文物,依据轻重缓急,编制修缮保护方案,实施修缮工程。同时,明确专人负责,加强日常保养维护。三是建立健全革命文物保护财政保障机制,加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专项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和监督审计,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管护,整治改善革命文物本体周边环境
一是强化监管,加强联防巡查,定期组织文物、消防、行政执法等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对革命文物周边新发现的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的问题及时进行清理整治。二是坚持全面保护、整体保护的原则,积极申报革命文物环境整治项目,争取上级专项经费,致力改善和提升革命旧址、历史建筑、纪念设施的周边环境,最大限度地还原其历史风貌。三是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积极参与革命文物的安全监督管理,扩大文物保护员队伍,打通社会监督渠道,防止革命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风貌遭受人为破坏。
(四)引进人才,创新提升革命文物展示利用水平
一是如《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中提到的,广泛招引高层次专业人才,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联合党史部门、文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课题研究,建立“人才+成果”协同推进机制,进一步挖掘地方革命史实和红色文化遗产,为拓展革命文物展示利用内容、形式、载体和覆盖面等夯实基础,确保革命文物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二是依托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及其馆藏革命史料和实物,策划一批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的陈列展览精品,通过创新展陈大纲、提升形式设计、充实讲解内容,结合运用VR技术、3D全息投影等高科技展示手段,不断增强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的生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三是启动实施革命文物宣传传播工程,依托地方革命史实和红色故事,积极创作一批类似《铁道游击队》《飞虎队》等经典舞台剧和影视剧的优秀文艺作品,拓宽革命文物的全媒体传播渠道。同时,鼓励支持文博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红色文创产品开发,助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结语
革命文物作为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了近代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光荣历史,蕴含着中华民族和无数共产党人的精神价值和优秀传统,是传承优良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载体。地方政府及其基层文物部门应当肩负起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新使命,深入挖掘革命史实和价值内涵,创新提升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扬革命文物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刘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