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血液保存时间及温度条件差异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

2020-04-10 06:47褚光敏
健康大视野 2020年6期

褚光敏

【摘 要】目的:探讨探析血液保存时间及温度条件差异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25名献血者,采集新鲜全血,CPDA-1抗凝,封闭环境下对悬浮红细胞制备,根据不同温度分为4℃组、16℃组和25℃组,依次保存1d、7d、14d和21d后进行检测,对各组样本有效携氧量和红细胞氧亲和力分析。分析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条件下氧亲和力和有效携氧量。结果:3组各时间点氧亲和力存在明显差异,并且随保存时间及温度升高呈现下降趋势。16℃组红细胞氧亲和力明显低于4℃组,高于25℃组(P<0.05);3组各时间点氧亲和力存在明显差异,并且随保存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呈现下降趋势。16℃组有效携氧量明显低于4℃组,高于25℃组(P<0.05)。结论:不同保存时间和温度会对红细胞功能产生较大影响,随着保存时间延长和保温温度升高,有效携氧量和红细胞氧亲和力水平越低。

【关键词】血液保存时间;温度条件差异;红细胞功能;有效携氧量

【中图分类号】R2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6--02

输血为临床抢救及治疗有效方法,红细胞为血液组成重要成分,发挥送氧功能,主要应用其携氧功能对细胞氧供保持[1]。当前临床主要应用库存血进行抢救和治疗,存储过程中储存环境和红细胞衰老具有向光性,保持时间和温度会影响红细胞功能。红细胞功能性及结构性损伤会引起血有关伤害,使得输血并发症发生率逐渐上升[2]。该研究对血液保存时间及温度条件差异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进行探究,希望提高血液保存时间,保证红细胞功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25名献血者,采集新鲜全血,全部来自流动采血车。CPDA-1抗凝,封闭环境下对悬浮红细胞制备,每袋400ml,男13份,女12份。全部患者与献血标准相符。①纳入没有血液疾病及急慢性疾病献血者;②纳入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者;③纳入近期没有进行献血者;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传染性疾病献血者;②排除体重过轻献血者,该研究献血者同意。

1.2 方法

在封闭环境下对采集血液分离,并对悬浮红细胞制备,平均将血样分成三份。根据不同温度分为4℃组、16℃组、25℃组。各组血样10份,之后在4℃、16℃和25℃环境中保存,并在1d、7d、14d和21d对样本检测,应用血氧分析仪对红细胞携氧量检测和计算。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不同保存时间(1d、7d、14d、21d)及温度(4℃、16℃、25℃)条件下氧亲和力及有效携氧量。取0.5ml红细胞悬液,将等张等渗液配置为50ml悬液。在标准大气压、37℃环境下,将空气注入配置完成的悬液中,对氧分压变化检测,并对血红蛋白氧饱和度S1测定。将气压调至400mmHg,对血红蛋白氧压饱和度S2测定,有效携氧量=20×(S1-S2)。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分析,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检验,P<0.05时,存在差异。

2 结果

2.1 分析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条件下氧亲和力

3组各时间点氧亲和力存在明显差异,并且随保存时间及温度升高呈现下降趋势。16℃组红细胞氧亲和力明显低于4℃组,高于25℃组(P<0.05),具体见表1。

2.2 分析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条件下有效携氧量

3组各时间点氧亲和力存在明显差异,并且随保存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呈现下降趋势。16℃组有效携氧量明显低于4℃组,高于25℃组(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输血为常用临床治疗方法,血浆和红细胞為全血主要成分,红细胞能够对氧分运送,并可对组织和细胞氧供维持,为输血治疗重要成分[3]。红细胞运输氧功能需要多重物质进行调节,氧运输过程中可结合脱氧血红蛋白,可对脱氧血红蛋白空间构象稳定,对血红蛋白及O2解离具有促进作用。血液中会有多种因素导致红细胞功能丧失或损害,血液运输和保存时不适宜保存时间和不适宜温度为溶血出现主要原因[4]。由于临床主要使用库存血,因此在保存时需对温度控制,并将维持细胞代谢所需抗凝剂及营养加入,降低血液凝固发生率,对血细胞天外寿命延长[5]。

本研究对血液保存时间及温度条件差异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探究,研究结果显示,3组各时间点氧亲和力存在明显差异,并且随保存时间及温度升高呈现下降趋势。16℃组红细胞氧亲和力明显低于4℃组,高于25℃组(P<0.05);3组各时间点氧亲和力存在明显差异,并且随保存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呈现下降趋势。16℃组有效携氧量明显低于4℃组,高于25℃组(P<0.05)。 结果表明,4℃为保存血液最佳温度,该温度下保存红细胞悬液时间大约为35天左右,并且随着保存时间加长,红细胞氧亲和力具有更棉线下降趋势。另外温度会对血液保存时间产生影响,4℃作用温度会降低红细胞代谢速率,降低对细胞膜氧化损伤程度,对其功能维持具有较好作用。

综上所述,不同保存时间和温度会对红细胞功能产生较大影响,随着保存时间延长和保温温度升高,有效携氧量和红细胞氧亲和力水平越低。

参考文献

王欢,程勇,孙世宇,等.贮存式自体成分输血与贮存式自体全血输注对脊柱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影响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8,38(4):391-394.

林豪,黄文华,江伟梅,等.冻存前细胞外多余甘油溶液的去留对解冻后红细胞质量影响的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2018,2(2):159-161.

李巍巍,钱晓亮,邱林,.血液回收机洗涤预充用库存悬浮红细胞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7,37(9):1070-1073.

韩翔宇,宋大庆,朱瑞云,等.促红细胞生成素经鼻给药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及脑组织CD31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8,27(9):783-787.

陶强,郭建荣,金孝岠,等.红细胞微粒及其在机体生理病理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7,1(40):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