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与预防护理措施

2020-04-10 06:47钱贻雅
健康大视野 2020年6期
关键词:预防护理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

钱贻雅

【摘 要】目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针对性的对预防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颅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患者来开展研究,患儿共计64例,通过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压迫时间以及患肢制动时间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来对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对预防护理措施进行探讨。结果:在全部64例患者之中,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患者共有8例,占比为12.50%,并发症为穿刺部位血肿。下肢静脉血栓以及动脉瘤破裂。在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发现,压迫时间、体位干预以及患肢制动时间对是否出现术后并发症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结论: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压迫时间、体位干预以及患肢制动时间,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护理,以此来更好的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从而更好的保障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6--01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主要症状为颅内的局部动脉异常囊型膨出,一旦患者没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而导致局部动脉破裂,非常容易导致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从而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介入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虽然其具有创口小、恢复快以及治疗效果好等一系列的有点,但是同样具有很高的术后并发症风险。笔者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针对性的对预防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颅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患者来开展研究,患儿共计64例,在所有患者中,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共计8例,占比为12.50%。在所有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52岁至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4±5.3)岁。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在此基础上,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调查和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严重就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患者病例中的年龄、性别,治疗过程中的压迫时间、患肢制动时间以及体位干预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对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可能引起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症的构成比

2.2 患者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

3 讨论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不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因此采用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2]。

3.1 压迫时间

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的压迫时间未达到12h,很容易引起穿刺点出血、血肿以及淤血等问题,为了更好的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保障患者穿刺点的快速愈合,医护人员应该在拔鞘后应进行充分的按压,按压时间应控制在30~45min左右,在完成按压后,医护人员赢使用全面自粘弹力绷带来对穿刺部位进行加压包扎,包扎时间应控制在12h以上,在包扎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重点对穿刺点状态进行检查,确保不存在出血、血肿等并发症。

3.2 体位干预

在术后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如果没能进行科学的体位干预,非常容易引发患者病灶部位出血,进而产生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为此,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性的引导患者采取去枕仰卧位,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更好的促进患者颅内的血液循环,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还需要在术后的3~7d内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避免患者出现过早离床活动的问题,同时,在患者卧床休息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抬高床头的方式,来降低患者颅内静脉回流和颅内压,以此来更好的保护患者血管。

3.3 制動时间

一旦患者出现制动时间过长的问题,非常容易引发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尤其是在患者年龄过大或者血液高凝的状态下,还会加深静脉血液非正常凝结的可能,进而导致患者的深静脉血液回流。在这样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结束后,应该对患者的患肢制动情况进行科学的把控。在术后的12h内,定时对患者下肢皮肤的情况进行观察和检查,在术后12h后,积极开展对患者肢体的按摩并引导患者进行体位变换。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下肢可以处于自由屈伸的情况,一旦发现患者肢体末端出现苍白、温度下降、疼痛或者感觉消失等问题,应及时考虑是否发生下肢血栓,并立即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压迫时间、体位干预以及患肢制动时间,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护理,以此来更好的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从而更好的保障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王丽,宋鹏延,黄露.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栓塞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并发症的预防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1):144.

张咏倩,范月芳.优质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8):229-230.

周琍琳.预见性护理对Hunt-Hess低分级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8,32(12):1967-1969.

确吉.优质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西藏科技,2016(08):51-52.

猜你喜欢
预防护理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
研究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预防护理体会
青光眼滤过手术常见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探讨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