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0-04-10 06:47李会芬
健康大视野 2020年6期
关键词:临床护理糖尿病

李会芬

【摘 要】目的:探讨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7月-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0例。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在该基础上对研究组给予治未病思想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1周、护理1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治未病思想可提高患者遵医依从性,有助于患者的逐渐改善血糖水平,并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关键词】治未病思想;糖尿病;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6--02

前言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慢性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作为临床特征,该疾病还会出现进展性病变,引起各种并发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为了预防和控制患者引发并发症,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增强患者的体质,约束自身行为,坚持用药控制血糖和低糖、低盐、低脂的饮食习惯。治未病思想能够帮助患者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以达到早防早治的作用[2]。故本文对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7月-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协议书,该研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纳入标准: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年龄均在50岁以上。排除标准:中途退出研究;意识障碍;患精神病;合并急性重症。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63.74±5.12)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7.13±2.23)年。参照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4.62±5.34)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7.63±2.5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则接受糖尿病口头健康教育、饮食结构调整,并电话随访、微信视频督促患者坚持用药治疗,每日坚持有氧运动60min。

研究组在基础护理中贯彻中医“治未病”理念,实施干预措施。(1)在健康教育中以“未病先防”理念为指导,护理人员需积极告知患者空腹血糖受损以及糖尿病的概念和病因,并利用PPT生动讲述糖尿病的危害和危重症的转归,同时也要说明生活习惯和坚持药物治疗对该疾病改善的有效性。(2)在实施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及口服降糖药物护理中落实“既病防变”思想。①饮食调整。由营养专家和糖尿病防控人员对患者身高、性别、工作、年龄情况等计算每日所需能量进行计算,减少淀粉、油脂的摄入量。科学合理分配三餐分配,倡导家属与患者食用粗制米、杂粮或面食,禁止蜜桃糖、蜜糖及相关制品,严密监督患者戒酒戒烟,肥胖者需要坚持低脂饮食,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病情稳定者可给予中药膳食。②运动计划。患者的运动类型主要包括健身操、太极拳、步行、慢跑、步行、游泳等为主,根据个人体质和耐受力决定每日运动量,每次30 min,体力佳者运动时间可增至1 h,1次/d,痰湿者或痰热者需适当增加运动量,以动为主;阴虚者需要劳逸结合,控制运动量;阳虚者以静为主。③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忌增量或加量,定期检测血糖、血脂、尿糖以及血压,评估治疗效果,有利于治療方案的调整。④生活习惯的培养。指导患者制定正常的日常作息时间表,顺应四时的变化,每月微信或电话随访询问患者的生活起居,患者纠正不良作息。(3)循辨施护。气阴两虚型患者督促其注意休息,引导患者关注血压、皮肤、视力、全身症状的变化,贯彻治未病思想,积极预防并发症。阴虚燥热型患者,室温维持20 ℃左右,湿度55%。多尿多饮者监测24h出入量,督促患者每日保持乐观的情志。同时配合针刺,选取肺胃经穴,清燥热,多饮者选肺俞、少商穴,多食者取足三里、脾俞、胃俞,每日针刺1次,连续治疗10d。强化营养摄入,提高身体免疫能力,宜用西洋参、红参等滋养肾阴。

1.3 观察指标 检测患者护理1周、1个月的空腹血糖水平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由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t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护理1周、护理1个月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23±0.24)mmol/L比(6.83±0.11mmol/L),(5.08±0.07)mmol/L比(5.87±0.12)mmol/L,t=2.20、20.17,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临床特征的慢性疾病,也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该疾病若不积极防控,可引发诸多并发症,危及生命[3]。目前,糖尿病并发症防治已成为临床管理糖尿病患者的重点和难点。治未病思想源自《黄帝内经》,是一种预防疾病发生或发展的手段,也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该理念主要包括3种意义[4],第一是防患于未然;第二则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第三则是预后防治疾病复发。通过将治未病思想贯彻于糖尿病护理中,不仅具有强身健体之效,还可避免情志变动,有效避免疾病的进展。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1周、护理1个月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在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生活干预、用药指导等方面以治未病作为指导,培养患者养生习惯,适量的运动能够改善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药物指导适宜长期养生保健。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动静适宜均可使脏腑和调、经络通畅以及阴阳协调,从而逐渐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可预防疾病病变。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治未病思想护理模式,可建立良好的饮食结构,还要实施运动保健、药物保健等措施,以保证患者长期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从而达到远期控制血糖水平的效果。

参考文献

邵铮.糖尿病患者护理中治未病理念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2):168-170.

董勤.治未病理论在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07):1266-1268.

高绍红,曾柳红,欧阳江华.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09):7-9.

王小华,王开兰.中医“治未病”理念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中应用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08):217-219.

猜你喜欢
临床护理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