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敏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使用强化康复护理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数字法进行随机抽取,各抽36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用强化康复护理的为研究组,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肢体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肢体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使用强化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强化康复护理;肢体功能恢复;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24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6--01
脑梗死是指脑部缺血缺氧导致的神经细胞坏死,引起的一种重症疾病,会导致患者出血语言障碍、意识障碍、行动障碍等,甚至会危害患者的生命[1]。偏瘫也是脑梗死的并发症之一,偏瘫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影响生活质量,因此需要进行护理[2]。本研究探讨分析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使用强化康复护理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1 一般资料
1.1 基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数字法进行随机抽取,各抽36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研究组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63.28±10.12)岁,19例男,17例女;对照组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52.33±3.68)岁,22例男,143例女。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均可比(P>0.05),患者或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均配合本次研究,符合脑梗死偏瘫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脑梗死引起的其它并发症,器官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精神性疾病,无法配合本次研究。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密切关注病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以及康复训练。
研究组为强化康复护理:1)加强肢体训练:对患侧的肢体进行训练,从简单的握拳、屈膝、抬腿、抬手,到抓举、坐起与站立的训练,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渐增加训练强度。2)推拿与针灸:对患者的患肢进行推拿,灵活关节,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并在在曲池、合谷、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推拿针灸。
1.3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肢体功能评分(FAM评分标准,50分以下为严重运动障碍,51-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85-95为中度运动障碍,95-99分为轻度运动障碍)[3],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肢体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用表示,t检验,P<0.05为试验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肢体功能评分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肢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t=12.0586,37.9971,41.0614),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t=7.9194,12.7513,18.2310),见表2。
3 讨论
由于社会老龄化、饮食结构改变、熬夜、遗传、肥胖等各种因素,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同时由于慢性疾病、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原因使得脑梗死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脑梗死常伴有偏瘫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
偏瘫也叫作半身不遂,主要是指急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是指同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本次研究,使用强化康复护理,可以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强化康复护理具有主动性、前瞻性、预防性、以及科学性,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的需求为主要原则[4]。在常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保证患者依从性的基础上,加强对患侧肢体的康复训练,并通过中医针灸、推拿等方法,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促进患者肢体的正常运动,进而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使用强化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高英,高晶.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 35(2):81-85.
周小燕.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恢复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9):127-131.
韩雨,孙文琳,祁玉军.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健康教育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新疆醫科大学学报, 2018, 41(10):58-62.
赵丹, 徐传伟, 李敏,等.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 2018, 47(7):84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