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艳
【摘 要】目的:研究脑膜瘤供血动脉栓塞后行手术切除与传统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2017年5月-2019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脑膜瘤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行动脉栓塞后手术切除治疗,对照组直接采用传统手术切除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手术切除病灶彻底,Simpson分级与对照组相比较低,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膜瘤病情严重,行动脉栓塞后手术切除可有效控制血流,减少出血量,且术后并发症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膜瘤;动脉栓塞;手术切除
【中图分类号】R73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6--02
脑膜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良性肿瘤,病情进展缓慢,病程较久。以国际分型为基础当肿瘤直径在7 cm及以上即可诊断为巨大脑膜瘤[1]。脑膜瘤血液供应极为丰富,手术治疗出血量大,对术野影响较大,甚至部分患者会因为止血难度大而无法对肿瘤进行完全切除。肿瘤切除后的瘤腔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低不一。笔者所在医院对60例脑膜瘤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研究,30例行动脉栓塞后手术切除与30例传统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取得较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7年5月-2019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脑膜瘤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8~68岁,平均(53.4±4.7)岁;病程2~5年,平均(3.8±0.5)年;肿瘤直径3.5~8.5 cm,平均(5.9±1.4)cm。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5~67岁,平均(53.8±5.3)岁;病程1~5年,平均(3.5±0.6)年;肿瘤直径3.2~8.8 cm,平均(6.2±1.5)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术前进行栓塞,患者栓塞时接受神经安定麻醉,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完成穿刺,放置5F造影管,分别完成颈内外或椎动脉的选择性造影,以肿瘤的血液供应情况进行判断,分析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栓塞治疗[2]。栓塞治疗后将造影管移至颈外动脉,对甲状腺上动脉远端进行分离,同轴置入2/3F微导管完成超选择插管。再进行造影,明确肿瘤血液供应的动脉血管,排除危险吻合的存在后将固体栓子注入。将明胶海绵制成微粒(直径150~300 μm),经生理盐水稀释后注入,注入过程中严格按照低压直视的原则。在电视的监视下采用2 ml注射器经导管进行间断注射,在栓塞剂注入的瞬间,需注意观察导管尖端是否发生變化,避免因栓塞剂的注入力度过大导致导管弹入颈内动脉引起误栓。栓塞剂量为每次1~2 ml/微粒,1组为2次,注射完1组后需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并随时注意造影剂注入后的血液流动速度。一旦供血动脉的血液流动变慢或发生返流则马上终止。患者栓塞治疗后3~5 d进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治疗。掀起颅骨时可见脑膜与骨瓣的粘连少,脑膜表面出现较多的迂曲微小血管及血栓形成。彻底止血后打开硬膜,对脑膜瘤进行切除后可观察到肿瘤的血液供应减少,质地脆,分块对肿瘤进行切除。对照组患者则直接行开颅手术切除脑膜瘤,手术步骤与治疗组开颅相同。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切除情况比较 治疗组脑膜瘤切除均较干净,Simpson分级均较低;对照组脑膜瘤切除仍有残余,情况并不理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术后并发症为头晕、头痛,对照组并发症为颅内血肿、脑脊液渗漏等;治疗组并发症程度轻,发生率低;对照组并发症程度重,发生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为300~600 ml,平均(452.4±23.6)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500~800 ml,平均(658.7±50.6)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105,P=0.0000)。
3 讨论
脑膜瘤动脉血液供应可分为颈外动脉单纯血供、颈内外动脉联合血供或一种为主导一种辅助[3]。脑膜瘤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直接采用开颅手术对肿瘤进行切除极易造成出血量大,患者极易发生出血性休克;或是术中出血量多影响术野对正常颅脑组织结构造成损伤,不同部位的脑膜瘤出血量不一:(1)颈外动脉供血的脑膜瘤,开颅揭开骨瓣出血量最大。如果肿瘤对颅骨或硬膜窦造成侵袭,出血会十分严重。(2)颈内动脉供血的脑膜瘤,血液供应属于弥漫性;肿瘤体积较大,整体切除难度大,分块切除则难于止血,可能造成大出血。故对体积过大的脑膜瘤行切除治疗前,需尽量采用栓塞治疗后再切除,以降低出血和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本研究中治疗组肿瘤病灶均得到较完整的切除,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栓塞后行手术切除有利于病灶的彻底清除。且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动脉栓塞可有效阻断肿瘤血液的供应,降低术中出血量,且术后并发症程度轻,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动脉栓塞治疗时,需选择性的将导管或微导管插入主要供血动脉的近端。主要依赖颈外动脉分支供血的脑膜瘤栓塞时,可选择直径较大的微粒在透视下缓慢注入,明胶海绵需采用生理盐水浸泡后经注射器注入,完成一部分栓子注入后需行造影检查,观察肿瘤染色是否减退和血流的返流情况。
综上所述,脑膜瘤患者行动脉栓塞后手术切除肿瘤治疗,可有效清除病灶,且术中出血量少,有利于手术的进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张紫寅,谢晓东,王朝华,等.超选择性微导管插管术前栓塞富血供脑膜瘤28例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19):2270-2272.
陈文,王俊文,王雷,等.选择性栓塞在大型脑膜瘤手术治疗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2014,43(23):2986-2987,2990.
朱青峰,王国芳,禹书宝,等.蝶骨嵴脑膜瘤栓塞后再显微手术切除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23(9):55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