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思宇 张永萍 赵南
【摘 要】 目的:优选复方黄苦膏成型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可能影响成型因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考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以混合提取湿膏与油溶性基质在75℃下混合,将水相缓慢倒入油相,搅拌至冷却即得。结论:优化得到的成型工艺科学合理,稳定可行。
【关键词】 复方黄苦膏;湿疹;正交试验;成型工艺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2-0015-04
Abstract:Objective To optimized the molding process of Compound Huangku Plaster. Methods The single factor study and L9 (34) orthogonal test design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 molding factors, and analyze the results.Results The mixed extract wet paste was mixed with the oil-soluble base at 75℃, and the aqueous phase was slowly poured into the oil phase, and stirred until cooled.Conclusion The optimized forming process is scientific, reasonable, stable and feasible.
Keywords:Compound Huangku Plaster;Eczema;Orthogonal Test;Forming Process
湿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也称特应性皮炎或异位性皮炎,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皮肤科门诊的15%[1-2],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复发性疾病,常反复发作。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瘙痒、便干、失眠、烦躁和口干;皮损依次有渗出、丘疹、红斑、结痂、糜烂和抓痕。复方黄苦膏[3]为沈冯君教授临床使用经验方,由清凉解毒、燥湿苦寒的黄柏,清热燥湿的苦参,凉血止血的马齿苋,泻火除湿热的黄芪以及祛风燥湿、温肾补阳的蛇床子组成,对湿疹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传统使用方法操作复杂,患者顺应性低。湿疹发病多以红肿热痛为主,少数伴有炎性渗出,故选用既有保湿又能吸收分泌物作用O/W型软膏。本实验以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优选成型工艺。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800型离心机(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搅拌器(金坛市中大仪器厂);GZX-9146MBE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ME204E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DK-8D电热恒温水槽(上海森信实验仪器公司)。
1.2 试药 黄柏、苦参等药材(购于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中山西路店),以上药材均经贵州中医药大学徐剑教授分别鉴定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规定)。
2 方法与结果
2.1 提取物制备 取处方比例的药材,加10倍量水,浸泡0.5h,水煎煮两次,第1次1.5h,第2次1h,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60±2℃)左右,即得。
2.2 评价指标测定 均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制剂通则项下要求进行测定。以外观均匀度、稳定性、延展性、pH值及有无酸败变色等为考察指标,各指标评分之和为综合评分。总评分100分。
2.3 成型工艺试验设计
2.3.1 单因素考察 混合提取物、油相(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液体石蜡)、乳化剂(硬脂酸、三乙醇胺)、甘油、羟苯乙酯,加水至100g。
将混合提取物与处方量羟苯乙酯、白凡士林、单硬脂酸甘油酯、液体石蜡、硬脂酸混合,加热至75℃熔融(油箱),三乙醇胺、甘油、水加热至75℃(水相),将水相缓慢加入油相中,边加边搅拌,并不断搅拌至冷却,即得。
2.3.1.1 油溶性基质配比筛选 油相基质配比(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液体石蜡)分别为(1∶[KG-*3/5]1∶[KG-*3/5]1);∶[KG-*3/5](2.5∶[KG-*3/5]1∶[KG-*3/5]1);(4∶[KG-*3/5]1∶[KG-*3/5]1)进行筛选,其他条件固定不变,考察其对制剂成型的影响。
2.3.1.2 油溶性基质用量的筛选[4] 以油溶性基质占比为10%,15%,20%,25%,30%不同比例进行筛选,其他条件固定不变,考察其对制剂成型的影响。
2.3.1.3 载药量的筛选 以载药量为1%,3%,5%,7%,10%不同比例进行筛选,其他条件固定不变,考察其对制剂成型的影响。
2.3.1.4 乳化剂用量的筛选 以乳化剂用量为2%,4%,6%,8%、10%用比例进行筛选,其他条件固定不变,考察其对制剂成型的影响。
以综合评分为指标,对软膏的外观、涂布性进行考察,最终确定油溶性基质用量为20%~25%(配比2.5∶[KG-*3/5]1∶[KG-*3/5]1),载药量为5%~7%,乳化剂用量为4%~6%时成型较好。
2.3.2 正交试验设计 采用综合评分法[5-6] 离心试验:将一定质量的软膏放入离心管中,离心30min(3000r/min),观察有无硬化现象,满分20分;外观均匀度:从软膏外观色泽均匀、细腻程度及涂布性进行考察,满分20分;耐热试验:将一定质量的软膏置于55℃恒温箱中放置6h后,观察软膏的稠度,色泽变化,有无酸败没变现象,满分20分;耐寒试验,将一定质量的软膏置于-15℃的冰箱中24h,观察软膏的稠度,色泽变化,满分20分;pH試验:分别取各组软膏1.0g,加纯水10mL,搅拌均匀,过滤,以pH计测定各组pH,以接近中性为满分10分;粒度测定,取软膏适量,置于载玻片上涂成薄层,薄层面积相当于盖玻片面积,[JP3]共涂3片,照2015版《中国药典[BF]》([BFQ]通则0982第一法测定)不得检出大于180μm的粒子,满分10分。见表1和表2。
极差分析表明,因素C(软化剂用量)对总评分影响最大。直观分析表明A2>A1>A3;B1>B2>B3;C2>C3>C1;D3>D1>D2;故最佳工艺为A2 B1 C2 D3。即辅料比例为油溶性基质(单硬脂酸甘油酯12.5g、白凡士林5g、液体石蜡5g),载药量为5g,软化剂用量为5%(硬脂酸4.5g,三乙醇胺0.5g),乳化温度为75℃。
2.4 驗证性试验 按优化后的制备工艺以处方量放大10倍进行3批验证性试验。
由验证性试验结果可知,本制备工艺稳定可控,重现性好。结果所得软膏为棕黄色软膏,色泽均匀,质地细腻,易于涂布,涂于手臂皮肤,无刺激性。离心试验显示无分层硬化现象,耐热耐寒试均合格稳定。室温下放置1个月,软膏均匀稳定,稠度适中,无霉变腐败现象。结果表明该成型工艺所得成品成型性良好、工艺稳定可行,可放大生产。见表3和图1、图2。
3 结论
综上所述确定成型工艺为:将混合提取物与处方量羟苯乙酯、白凡士林、单硬脂酸甘油酯、液体石蜡、硬脂酸混合,加热至75℃熔融(油箱),三乙醇胺、甘油、水加热至75℃(水相),将水相缓慢加入油相中,边加边搅拌(100r/min),并不断搅拌至冷却,即得。见表4。
4 讨论
4.1 剂型的选择 外用软膏具有易于涂布,清洁,直接用于创面易于吸收等优点[7]。本处方用于治疗湿疹,湿疹发病多为红肿热痛,瘙痒等症状[8],油溶性软膏会阻碍皮肤呼吸作用,不利于愈合,而水溶性软膏多伴有干结、霉变等现象,稳定性低。将本外用制剂制成O/W型软膏,油溶性基质比例适量,且与甘油共同起保湿的作用,有利于保护创面,促进愈合。故选择O/W型乳膏剂。
4.2 基质种类的选择 基质选择应无刺激性和过敏性,性质稳定,稠度适宜,具有一定的吸水性,能吸收创面分泌物,易清洗并具有良好的释药性[9]。因本处方为水提醇沉得到的湿膏,又为O/W型乳膏,故选择凡士林、石蜡、硬脂酸等常用基质。
4.3 总评分的选择 2015年版《中国药典》第四部制剂通则项下规定,乳膏剂应均匀、细腻,涂于皮肤或粘膜上应无刺激性,应具有一定的黏稠度,黏稠度随季节变化不大,混悬型软膏剂不得检出大于180μm的粒子。
综述所述,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选出复方黄苦膏的成型工艺,即将混合提取物与处方量羟苯乙酯、白凡士林、单硬脂酸甘油酯、液体石蜡、硬脂酸混合,加热至75℃熔融(油箱),三乙醇胺、甘油、水加热至75℃(水相),将水相缓慢加入油相中,边加边搅拌(100r/min),并不断搅拌至冷却,即得。验证性实验结果表明其成型工艺稳定可靠,对其以后的临床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性意义。
参考文献
[1]郭韬,汤志刚.中医药治疗湿疹的临床浅谈[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7,24(13):425-427.
[2]刘瓦利.湿疹的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2):18-19.
[3]沈冯君,林响,张艳波,等.复方黄苦膏剂对湿疹模型动物消炎止痒作用的实验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1,43(1):84-86.
[4]杨俊.虎耳草软膏剂的制备及抗慢性湿疹作用研究[D].遵义:遵义医学院,2017.
[5]梁晓阳,庄忠宝,张晓云,等.O/W型山金车软膏剂的制备及体外评价[J].应用化工,2016,45(7):1395-1399,1402.
[6]侯豹,冯磊,王旭,等.王不留行黄酮苷软膏剂的制备工艺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5,27(11):1853-1857.
[7]杨凡.复方苦蛇乳膏对慢性湿疹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
[8]王中元,王赛.健脾除湿方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7,32(7):1319-1321.
[9]萧俊祺.复方黑面神软膏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收稿日期:2019-11-02 编辑:陶希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