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旭明
摘 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和安身立命之本。当前,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调整、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复杂尖锐、国际形势的不稳定因素增多,给新时代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带来了现实挑战和考验。要通过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理论自觉、落实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推进自我革命、优化理想信念培育方式等途径,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关键词:理想信念;现实挑战;有效应对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20)02-0006-05
中国共产党是依靠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成长发展起来的先进政党。正是因为对理想信念的忠诚笃信,中国共产党才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并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可以说,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为这种理想信念而不断奋斗的执着之心,中国共产党不可能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与中流砥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①然而,个人的理想信念会随着时间推移、环境改变和社会变迁而发生微妙甚至剧烈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丢了。”②因此,我们共产党人需要不断对理想信念进行“检测”“保鲜”。近百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党反复强调坚定理想信念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力求筑牢党员干部的精神家园,防止他们的理想信念产生动摇。进入新时代,我国国情发生深刻变化,共产党人坚守理想信念面临一些突出的挑战。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要承担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任,就必须捍卫理想信念阵地,拧紧思想“总开关”,防止精神之“钙”流失,确保我们党不会被乱花迷了眼,更不会被浮云遮望眼,从而保持定力,坚守初心,完成时代和人民的重托。
一、经济社会结构变迁带来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观念、意识形态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对其产生反作用的上层建筑。经济社会结构和体制发生变化,必然深刻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迁,“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从‘一元社会向‘多元社会的变迁与发展”③。这一深刻转型不仅带来利益结构、发展路径、政策设计、经济体制的变化,还引发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碰撞、价值观念的深度变迁以及价值取向的多元竞争。对于广大共产党员来说,这些变迁给理想信念坚守带来巨大考验。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理想信念坚守带来严峻挑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确立,资本逻辑和规则得到合法化认可,“理性经济人”成为一种现实存在。随着资本逻辑和“理性经济人”思维逐渐渗透到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领域并转化为一种具有支配性力量的“操盘手”,价值和道德的边界被侵犯和冲击,工具理性挑战价值理性,科技理性挤压伦理理性,功利性、市侩性、本位性凸显,价值扭曲、道德堕落、文化失范行为时有发生。在政治领域,资本逻辑基于逐利的本能需求,想方设法对党员干部进行腐蚀,绞尽脑汁制造诱惑,企图让他们丢弃法律、道德和心理防线,成为金钱和欲望的俘虏,从而为资本畅通运行“开绿灯”,权力的资本化和资本的权力化在一些政治生活中演绎成了一种潜在的逻辑。一些党员干部正中下怀,利欲熏心,热捧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渐渐背叛了自己的从政初心和使命,丢弃了崇高信念和远大理想,放弃了精神家园阵地,走上了被利益缠绕的精神堕落之路。在现实生活中,资本逻辑对权力伦理边界的侵犯仍以各种“潜规则”方式进行,给广大党员干部坚守理想信念带来严峻的考验。
另一方面,社会转型中的利益分化也给理想信念坚守带来挑战。建国之初,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党、国家和社会形成了高度统合的结构模式,即“以党的组织体系为轴心、以控制型秩序为导向、权力高度集中、‘党—国家—社会三位一体的组织形态”④。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体系中,党能通过自身的意识形态权威资源和组织体系,将整个社会组织动员起来,以确保党的思想意志能得到有力贯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滑坡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由总体性社会向分化性社会的转变”⑤,这种转变促使社会利益结构迅速走向分化状态。利益的分化不仅体现在物质财富、经济收入等层面的差异,还引发了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日益多元化。于是,价值个体主义愈发明显,去中心化、去公共化、去权威化演变成了一种文化气候,这对意识形态传统权威、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效能和现代价值共识带来了不可小觑的挑战。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我国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进一步触动深层利益关系,进一步促使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发展诉求发生变化,利益分化、价值裂变和思想差异将更加突出,主体意识、批判意识、问题意识、物化意识也将随之更加凸显和膨胀,进一步加剧人们思想和价值共识的凝聚难度。如果说全面深化改革在价值观上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进一步促进了广大民众的利益观多元化与差异化的话,那么其最大风险之一也可能是因利益观的更加多元化、差异化而导致社会整体价值共识的减弱乃至危机,进而可能会使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性共识进一步减损。这些变迁和改革引发的思想和价值难题,不仅给中国共产党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聚合民心与凝聚共识带来严峻考验,还对广大党员干部自身坚守和践行理想信念带来直接考验。有的党员干部也被花花世界乱了心智,被光怪陆离的想法乱了理性,陷入目标混沌、思想游离、信念淡化、身份意识弱化等精神困境。有的党员表面上对坚信马克思主义信誓旦旦,背地里却奉行金钱主义和利己主义,并以实用主义来裁剪工作和进行价值取舍。此外,全面深化改革将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更大力度打击利益藩篱,这可能会刺激既得利益者想方设法捍卫自身利益和守护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们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疯狂腐蚀和绑架政治权力,这势必会加剧领导干部权力腐败和理想信念丧失的风险。可以说,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堅守正经历着经济社会变迁带来的挑战。
二、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境况带来的挑战
近些年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总体状况良好,主旋律不断弘扬,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复杂境况,主要表现在:一是西方国家加紧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当前,西方国家和一些敌对势力都将网络作为意识形态攻击的重点区域,通过培植网络代言人、提供“翻墙”软件、采取微文化侵蚀等手段,企图通过攻破网络疆域来占领我们的意识形态阵地,瓦解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二是不良社会思潮抬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一些不良社会思潮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宪政民主等竞相登场且相互裹挟、相互庇佑,企图与主流意识形态争抢话语权。有些人不仅拉拢那些思想意志不坚定者、社会游离群体和改革中利益受损者,还借助各种媒介,通过软性侵蚀去蛊惑人心,企图消解党的意识形态,淡化和虚无共产主义理想,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动摇党的领导,这就使得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更令人忧虑的是,由于主流意识形态描绘的美好蓝图设计与现实社会的差距,特别是现实利益分配方面形成的贫富差距,再加上主流意识形态在一些新诉求新问题上的跟进式解释和回答稍显滞后,使得一些人更加倾向于相信那些蛊惑性思潮和非主流思想的言说、描绘与阐释,反而对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质疑。三是宗教和封建迷信思想死灰复燃。近些年来,宗教迷信活动卷土重来,农村地区和学校成为重点渗透区域,农民、党员干部和青年群体成为主要渗透对象,“泛基督化”“泛清真化”现象令人焦虑。在当前基层社会,“信仰宗教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很多老年人容易对宗教产生一种亲近感。更有一些老干部、老党员参与其中,有的人开始是与亲朋好友一起被动地参与宗教活动,后来与那些信教的入慢慢建立起密切的私人关系,感受到了‘信教的诸多好处,有的党员实际上已成了宗教信徒”⑥。除此之外,一些领导干部表面上信誓旦旦地宣称坚信马列主义,背后却热衷于搞封建迷信,不信组织信大师,不信马列信鬼神,将自己的命运寄托于神灵。
意识形态领域这些新问题和复杂情况给共产党人造成了思想困惑、认知障碍和信念动摇,有的党员干部因此迷失了自我。如,一些西方消极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对自身进行“华丽装扮”,将党员干部作为重点渗透对象,通过“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地腐蚀他们的思想意志,使其成为西方国家的“代言人”。“一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其中暗藏的玄机,不知不觉成了西方意识形态的吹鼓手。”⑦有的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将重心放在经济发展和官职升迁方面,不愿意甚至羞于提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陷入了实用主义怪圈而忘却了理想信念,甚至陷入了“向权看”“向名看”“向钱看”的价值扭曲漩涡。有的党员限于认知水平有限或抱着“不作为”“好人主义”“明哲保身”的心态,面对错误思想和舆论时充当看客,不敢亮剑,从而加剧了政治虚无主义抬头。总之,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境况给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带来巨大挑战。
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局势带来的考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大变局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不断创造新的发展动能;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的变化,其内在矛盾和紧张也不断深化;一些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国际力量对比日趋平衡,重塑国际秩序和规则的愿望越来越强;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更加强烈。但与此同时,大变局也蕴藏着不少问题和风险,导致全球发展不确定性和安全隐患不断增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呈现乱变交错、风雷激荡的表象。灰色地带增多,标准权威弱化。‘黑天鹅满天飞,‘灰犀牛遍地跑。国际形势波动幅度加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成为常态,出现战略意外导致战略危机的可能性上升。”⑧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以及在全球话语份额的不断提升,某些西方大国倍感压力,认为全球化让自己吃了亏,让别人得到好处,于是不惜采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手段制造逆全球化之举,并为了维护一己之利公然破坏国际规则,这些做法无疑增加了世界的不稳定因素。
总的来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局势中,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样的形势给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坚守带来了深层次考验。对于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共产党人来说,如果不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仅不能把握大变局带来的发展机遇,还很有可能被大变局次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风险和挑战迷惑、击中甚至征服,丧失定力,出现方向偏移、立场动摇、党性丢弃等理想信念滑坡问题。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主要原因固然是自身内部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但与国际上敌对势力长期搞和平演变,扰乱人们思想和视线不无关系。因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局势要求共产党人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坚信马克思主义真理没有过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科学社会主义生机活力,这既可以增强思想定力、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抵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捍卫社会主义制度,又可以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四、新时代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路径选择
“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⑨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保持坚强的战斗力,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并带领人民走在时代前列,必须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思想和政治定力,自觉捍卫精神家园。
1.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理论自觉
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自觉。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必然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知情意同”上。因此,在现实实践中,要针对全体共产党员开展经常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鼓励他们认真研读马列经典著作,将其作为政治和业务必修课,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空谈理论,要注意带着问题学、走进生活学、联系实际学,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引导广大党员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性、真理性和现实性,坚信远大理想必定会实现。对于各种歪曲、攻击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行为,共产党员要率先斗争,敢于交锋和亮剑,“在马言马、在马信马”,捍卫信仰阵地。要根据实践发展和时代变迁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是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科学理论。广大党员要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新的问题和鲜活的实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使马克思主义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形态。总之,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就必须增强他们對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理论自觉和自信。
2.落实为人民服务这个客观标准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不是虚无缥缈、遥不可及的抽象化存在,而是有着客观且具体的实践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⑩这意味着,树立宗旨观念,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提高为民服务能力,是坚守理想信念的客观标准。一名共产党员是否坚定理想信念,就看他是否具有“为民”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实践中,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关注人民的诉求,常思民众疾苦,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生活,搜集社情民意,将民众诉求纳入公共政策制定每一个环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理性對待群众不同利益需求和矛盾,深入研究和把握新时期群众工作规律和特点,坚持政治说理、情感疏通、利益调节等方法,综合利用法律、行政、教育、疏导、安抚等手段调解群众关系、做好群众工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改善群众工作方式,增强为民服务本领;要时刻考虑能为群众做些什么,善于提前预测和判断群众所思所求,不要总陷于“问题倒逼”式思维,即问题发生后再想应对策略。各级党员干部要认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从而展现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3.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为保障
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需要我们党进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说到底就是敢于发现和正视自身问题,敢于自我批评,敢于向问题开刀,敢于刮骨疗毒和壮士断腕,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以维护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自我革命的过程中,党员干部的主观世界不断被改造,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不断提高,理想信念也愈加坚定。当前,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仍然存在。因此,我们党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发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经常检省问题、承认问题,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并以科学态度对各种消极思想进行彻底的批判,以坚韧不拔的韧劲和刮骨疗毒的勇气向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顽疾开刀,同一切损害党中央权威和党的形象的行为进行斗争,对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始终保持反腐和正风肃纪高压态势。通过强有力的自我革命,特别是加强思想建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共产党人,及时清除理想信念失落、道德失范的腐败分子,净化政治生态。总之,勇于自我革命是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有力保障。
4.以优化理想信念培育方式为重要抓手
开展党内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唯有如此,才能达到固本铸魂的效果。现实生活中,一些地区和部门的党员思想教育实践存在着运动式、孤立式、“一阵风”、大呼隆等问题,制约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因此,要根据思想道德教育规律、时代和社会需求,优化理想信念培育的方法。如,针对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和党员特征,创新理想信念教育话语体系,做到宏大叙事与微观讲故事的有效结合;积极实施政府推动、民众参与、媒体串联的协同教育方式,杜绝理想信念教育成为官方机构的“独角戏”;结合现实实际不断开展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程,使得理想信念教育成为一种经常性、持续性和规范性的活动,并且样式灵活、形式新颖,避免因机械式简单重复而陷入“枯燥疲乏”,从而形成常态化而非“一阵风”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遵循美育规律,推动党员理想教育的审美转向,让广大党员在动人心弦的场景、荡气回肠的情境、感人肺腑的故事、激情荡漾的语言中,接受崇高理想信念的感染和熏陶;活化各种传播载体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熏陶,如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中加强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教育,宣传坚守理想信念的故事;利用先进典型、红色文化教育、历史教育、纪念活动等鲜活媒介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创作更多反映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文艺精品,激励广大党员和干部坚守理想信念。总之,培育方法的优化是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
注释
①《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 以严和实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光明日报》2015年9月13日。
②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月9日。
③于瑶、李红权:《社会转型期利益分化对政府治理的挑战及应对》,《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④唐文玉:《从“总体性生存”到“嵌入式发展”——“党社关系”变迁中的社会组织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年第3期。
⑤孙立平等:《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⑥于洪生:《如何看待离退休党员信教的问题》,《组织人事报》2016年4月5日。
⑦梅荣政:《不辱使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红旗文稿》2016年第11期。
⑧李杰:《深刻理解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习时报》2018年9月3日。
⑨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0—11页。
⑩《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光明日报》2013年1月6日。
责任编辑:浩 淼 文 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