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学生错题 巧辨地理原理

2020-04-10 07:01张潞潞
关键词:分异纬度剖析

张潞潞

摘    要:厘清地理概念和掌握地理原理是学生学好地理的两个基本条件,是提高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而针对地理原理的考查是新高考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错题,通过解读地理原理文本信息、举实例、构建知识网络图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巧辨地理原理。

关键词:地理原理;错题;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原理指地理事物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客观因果间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可以揭示地理事物的联系,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质。地理原理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有基本原理,也有高级原理 [1]。地理原理包括地理分布规律、地理事物的形成和演变规律、地理结构规律、人地关系规律等。从宇宙到地球,从陆地到海洋,从地表到地下,从大气到水文,从植被到人类,从自然到人文,从宏观到微观,地理原理门类众多、包罗万象[2]。

对地理原理的考查是新高考的重要内容,利用地理原理与规律分析、评价、解决地理问题是考查学生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应该帮助学生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使学生具备灵活运用这些原理的能力,而不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

通过整理归纳学生的作业,笔者发现一些学生难以辨别繁杂的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最突出的一个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中的“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经过与学生的交流,笔者发现高一学生对这四种规律普遍存在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认知。下面笔者结合学生的错题,通过分析错题中的原理,让学生学会地理原理的一般学习方法,最终能运用这些原理去分析、评价、解决地理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巧辨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

例1   (2016年10月浙江地理选考卷)图1中甲地森林茂密,有“林海雪原”之称,乙地草原丰美,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形成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土壤 D.水分

(答案:D。学生基本全对)

例2   (浙江教育出版社双色版作业本第66页)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图2),完成问题。

图2

图中③山脉西侧自然带为_________,东侧荒漠景观属于__________分异规律。

(答案: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方性分异规律。笔者任教的一个班的44人,第二个空格填“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学生有29人,填“地方性分异规律”的有10人,空白的有5人)

(一)错例剖析

以上两个案例中,第一题学生都能答对,而第二题的错误率达到65%,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地方性分异规律这一原理认识不清,与干湿度分异规律混淆。

(二)巧辨地理原理

要辨析以上两种地域分异规律,笔者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地理原理的教学。

1.剖析文本信息

在教學过程中,由学生自主寻找教材中有关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的表述,然后再利用文本信息去寻找关键词、剖析关键词,从而找到两种分异规律的区别。学生经过思考,完成表1。

表1

[地域分异

规律 区别 关键词 影响

因素 适用范围(尺度) 举例

(表现)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 ]

通过思考与总结,学生能够认识到两种分异规律虽然都有水分这一影响因素,但是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更多,且该规律适用范围是在一个较小的尺度内,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是一个大尺度范围内适用的规律。

2.举例法

通过剖析文本信息,学生对于两个原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此时再采用举例法,进一步辨析两个原理。从各种实际案例入手,学生通过对具体例子的分析,找出共同规律,并用文字进行表述,续写表1,完善原理的内容。

通过举例法,学生不仅能发现地方性分异规律具有重复性和有序性这两个规律,还能清楚地认识到该规律中的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成分的变化是具有突变性的,即自然景观发生了缺失、改变现象。笔者将这种分异规律称为 “不守规矩”的分异规律。例2中山脉西侧自然景观为森林,而山脉东侧则为荒漠,中间缺失了草原,因此它就是那个“不守规矩”的规律。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则是一个“守规矩”的规律,例1中从甲地到乙地自然带的变化为从森林到草原,自然带的变化没有发生缺失或改变,因此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二、巧辨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例3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第80页)在非洲从赤道出发,沿东经20°经线依次向南、向北前行。想一想,自然景观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案:在非洲从赤道出发,沿东经20°经线依次向南、向北前进,自然景观由热带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依次更替,呈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原因是热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在笔者任教的一个班的44人中,被提问到的5个学生都是答对的,但是在解释原因时,有3名学生认为其中的原因是由水分减少导致的,剩下的2名学生表示无法理解)

(一)错例剖析

笔者认为,学生之所以解释不了,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非洲南北向自然景观的更替的确有水分差异的原因,但是水分差异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需要教师进一步地追问。

(二)巧辨地理原理

要正确辨析以上两种地域分异规律,笔者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地理原理的教学。

1.剖析文本信息

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自主寻找教材中有关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和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表述,然后再在文本信息中寻找关键词、剖析关键词,从而找到两种分异规律的本质区别。学生经过思考,完成表2。

表2

[地域分异

规律 区别 关键词 影响

因素 适用范围(尺度) 举例

(表现)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

2.构建知识网络图

通过剖析文本信息,学生对于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即水分与热量有了清楚的认识,但是例3中非洲南北向自然带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却是水分差异,这与纬度地带的分异基础——热量形成了一个矛盾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此时可以采用一边追问一边构建知识网络图(见图3)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这个矛盾。

追问1:导致不同纬度水分条件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追问2: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分别是怎样的?

追问3:以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是怎样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图3

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图,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非洲南北向自然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纬度差异导致的热量差异,从而真正理解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3.举例法

通过剖析文本信息和构建知识网络图,学生对两个原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再采用举例法,进一步辨析两个原理。从各种实际案例入手,学生对具体例子通过分析,找出共同规律, 并用文字进行表述,续写表2,完善原理的内容。

三、巧辨四種地域分异规律

例4   (2019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仿真模拟试题)读南美洲部分地图略图(图4),完成下列问题。

甲区域自然带遵循________分异规律;形成该自然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信风、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地方性;地形;洋流。笔者统计了一个40人班级的答题情况,第一个空格只有3人答对,18人写“纬度”,13人写“干湿度”,6人写“垂直”;第二问中写对“洋流”的人数有32人,但写出“地形”的只有2人)

图4

(一)错例剖析

经过与学生座谈后发现,学生做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在不知道甲所处的自然带是什么的情况下随便写了一个;2.知道甲为热带雨林,但认为该地纬度低,应该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二)巧辨地理原理

要正确解答例4中的问题,学生不仅要会区分四种地域分异规律,而且要具备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以及较高的综合思维能力。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取边追问边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见图5)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图5

参考文献:

[1] 陈澄.地理表象、概念、原理及其层级关系[J].地理教学,2000(4):10.

[2]李才全.地理概念和原理的教学[J].地理教育,2006(12):130.

猜你喜欢
分异纬度剖析
一元一次方程错解剖析
剖析高考数列创新题
“几何图形初步”错解剖析
纬度
重庆市臭氧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平泉县下营坊杂岩体分异演化及其成岩成矿
基于时空纬度的国内农民工创业研究
北京市1989-2010年地表温度时空分异特征分析
常用纬度差异极值符号表达式
山西省适垦耕地及其空间分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