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茂余
摘 要:采用2008—2017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空间集聚态势进行了分析;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正的空间集聚特征,社会保障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现出正的相关关系,但是不显著,而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地方政府支出水平等因素对改善本地区和邻近省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均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空间计量
中图分类号:D632.1;F29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5-0008-02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日益提高,而城乡协调发展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这一问题仍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仍旧较大的当前阶段,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能够有效地增加需求,提振经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同时,能够不断地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更是对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及变量选取
(一)研究方法
1.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是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探测空间分布的非随机性或空间自相关。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包括了一系列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其中以空间关联测度为核心,主要包括全域空间自相关和局域空间自相关。
2.空间计量模型
相较于传统的计量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充分考虑了数据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传统计量模型估计结果的失效或偏差。一般来说,空间计量模型主要有空间自回归模型(SAR)、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杜宾模型(SDM)三种形式。
(二)变量选择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之比表示,由于2013年之后,统计数据只有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因此2013年及以后的农村居民纯收入由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代替。社会保障水平采用地方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与当年末常住人口数量之比表示。经济发展水平采用同样经过不变价处理并取对数后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表示。城镇化水平用各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衡量。产业结构用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反映。政府支出采用地方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来表征。以上所有数据均来自于2009—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网站。
二、实证分析
(一)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1.全域自相关分析
本文通过2008—2017年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数据分别计算得到各年度莫兰指数值,如表1所示。
表1显示,在所研究区间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莫兰指数值均显著为正,且各年度的莫兰值均介于0.4-0.6之间,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显著地正的空间相关性,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这一问题是合适的。同时可以发现,从2008年到2017年的十年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莫兰值整体呈现出下降的态势,由2008年的0.564 0下降到2017年的0.423 8,表明其集聚水平在不断下降。
2.局域空间自相关
通过MATLAB软件绘制得到2008、2013和2017年三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莫兰散点图,如图1所示。
上图表明,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高-高分布和低-低分布态势。这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的地区被同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的地区所包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小的地区被同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小的地区所包围,这再次印证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正的相关关系。通过Geoda软件分析发现,新疆、西藏、甘肃等西部欠发达地区主要呈现出高高分布的特征,而呈现出低低分布特征的省份主要是北京、天津、山东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整体上,各省份的分布趋势变化不大。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首先,通过LM、R-LM、Wald、LR和Hausman等检验确定全国样本采用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中东部和西部样本采用固定效应的空间自回归模型。随后通过MATLAB软件对全国及各地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借鉴Lesage和Pace教授提出的偏微分法将各个变量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分解。
实证结果表明,对于社会保障水平,无论是直接效应还是空间溢出效应基本为正,即社保水平的提高不仅不利于本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改善,同樣不利于邻接省份缩小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原因主要是我国社会保障本身在城乡间发展不平衡,不过这一阻碍作用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而人均GDP、城镇化水平和政府支出水平整体上无论是直接效应还是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为负,即这三个控制变量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改善本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同时还对邻接省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
为进一步检验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将核心解释变量由对数化的人均社保支出替换为各地区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随后通过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与前述分析一致,因此上述实证结果是稳健的。
三、结论及启示
本文运用2008—2017年间的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充分考虑了空间交互效应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首先,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显著的正的集聚特征。其次,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并没有起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作用,反而进一步地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地方政府支出水平不仅对改善本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还有利于邻近省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改善。
结合上述结论,本文得到以下启示,(1)在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保障支出的城乡均衡,充分考虑社会保障支出的边际效应,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2)继续推进城镇化发展,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均衡协调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宝娣,刘伟,刘新.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1978-2008)[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2):49-54.
[2] 蔡萌,岳希明.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8,(1):36-44.
[3] 吴新静,李亚楠.中国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4,30(4):36-39,62.
[4] 肖育才,余喆杨.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3):32-41.
[5] 杨风寿,沈默.社会保障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6,(5):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