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洪芬,王吉祥,郭 强,李金侠,宋向前
(1.烟台南山学院 工学院,山东 烟台 265706; 2.徐州工程学院 艺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3.山东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部,山东 烟台 265706)
随着职业女性日益增多,女职业装的市场份额占比也越来越高,合体西装是职业女性出席商务场合常选用的服装品类之一。传统西装属于全里西装,里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薄型毛料服装的悬垂性[1],且里布的存在使西装加工工艺较复杂,穿着起来感觉厚重,不能适应快节奏下人们追求舒适、自然、合体、轻便的着装观念[2]。尤其在春夏季搭配西装裙穿着全里西装,其舒适性与美观性均较差。春夏季合体无里女西装(以下简称无里西装)能够很好地解决女性春夏季着合体西装凉爽性、轻便性、美观性稍差等问题。由于其无里布的特点,又结合其特定的加工工艺,需在全里西装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良,以提高其舒适性和美观性。
王秀丽等[3]对春夏穿着的男西装半里结构进行研究,指出男西装的后背半里结构,能够保证其具有良好的透气舒适性,适合夏季闷热的天气。李军等[4]将去掉垫肩和胸衬的男西装定义为“无框”男西装,并阐述了其版型和工艺技术的创新,以上研究为无里西装结构与工艺的改良提供了思路。
国内学者针对服装结构与舒适性、功能性之间的关系也做了一定研究,张向辉等[5]阐述了服装结构设计对防护服舒适性的影响,从服装衣下间隙、开口特征、部位结构设计以及防护服整体结构优化设计等方面分析了防护服装的结构设计对着装舒适性的影响。周永凯等[6]指出服装热阻与宽松度呈一定正相关关系,并且当宽松量达到3.5 cm 后,服装热阻变化趋于稳定,且服装热阻随着服装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大。牛宏颐等[7]指出要在服装的细部造型和结构设计等方面优先满足服装的功能性。以上研究从舒适性和功能性角度为无里西装款式与结构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还有研究从凉爽面料的设计研发着手来提高春夏季服装的吸湿散热性,对吸湿排汗面料的性能及工艺进行研究,设计多种吸湿排汗性较好的春夏季西装面料,且改良高档毛精纺夏季面料的织造工艺使其具有良好的舒适透气性、时尚性[8-9]。然而材料性能并不是影响着装舒适性的唯一因素[10-11],通过对服装结构设计进行优化会对着装舒适性产生积极的影响[12]。
目前对无里女西装结构设计方面的研究不多,通过对半里男西装、无衬男西装的结构与工艺特点以及局部结构改良对服装吸湿散热的影响进行分析,了解春夏季合体女西装在舒适性、美观性等方面对服装结构与工艺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春夏季合体无里女西装的结构设计进行优化,以提高其穿着舒适性和美观性。
传统西装常作为商务正装出现在职场中,女西装是女性商务职业装的重要品类之一。在春夏季穿着无里西装,要兼顾其美观性和舒适性。
传统合体女西装的款式特征包括具有西装翻驳领、内层有里布、肩头内附垫肩、三围合体设计、袖型为圆装合体袖、衣长至臀围线以上、前衣身有2个挖袋、纽扣不超过3个、个别部位黏衬等特点。随着西装时装化、休闲化趋势的发展,许多设计师改良合体女西装的款式,在保证其适合商务场合穿着的原则下,同时兼顾春夏季的因素,对其款式细节进行改进,形成现代薄款时尚职业西装,使其在保留了西装典型款式特征的前提下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无里西装虽然将里布去除,在细节上进行款式改良,但其仍保留大部分西装的款式特征,与传统西装具有款式统一性。
无里西装常在春夏季搭配西装裙穿着,用于商务场合,所以其外观要兼顾正式感与美感,在面料色彩和纹样上尽量选择纯色、浅色、条格类面料;考虑到夏季女性西装内常搭配文胸或者抹胸穿着,故领深不可挖太深,面料不可具有透视性,以保证穿着安全性;衣身三围和袖肥的放松量不可太大,以保证合体效果来凸显女性曲线美。
无里西装内层没有里布,其衣片边缘和衣片拼接处需应用特殊的工艺进行处理将衣片毛边掩盖住,从而结构设计需相应改进,以保证西装内层的美观性。
无里西装属于偏紧身款式的服装,服装与人体之间的空隙偏小,不利于散热,但作为职业装,其款式又不可过于宽松,要兼顾舒适性与穿着场合的要求。因此面料多采用轻薄透气、排湿散热性良好的毛精纺面料。为了进一步改善其散热性,可借助拼接工艺将运动服装面辅料应用到无里西装中来。或者通过分割的结构设计手法,在不影响穿着安全性和美观性的前提下,在衣身隐蔽处增加散热口的设计。无论采用拼接或是分割,其目的均是在保证款式统一性和内外美观性的前提下提高无里西装的舒适性。
服装各部位放松量的大小一般由面料的性能和薄厚、工作性质及其活动量、外套内服装的总厚度等因素来决定。无里西装常采用吸湿散热性良好的薄型毛精纺面料,若制作紧身款式女西装,为提高舒适性,可采用微弹薄面料,如棉/氨混纺、毛/氨混纺织物。西装作为商务正装,穿着者多为白领阶层,其活动量较小,在款式上多为合体或者紧身廓形。
无里西装内层无里布,可直接搭配抹胸穿着。在对传统合体女西装规格设计时,一般在净胸围基础上加放8~10 cm作为胸围尺寸。考虑到无里西装的面料特性、着装环境、内层服装等因素,其胸围放松量应控制在6~8 cm。若为紧身款式,宜采用弹性面料,胸围放松量可适当减小至4~6 cm[13]。
无里西装常搭配西装裙穿着,衣长不宜过长,可在传统全里西装的衣长基础上减少1~2 cm。
2.2.1 控制前领深
传统女西装领为翻驳领,随着西装时尚化发展,西装中出现变化领型,比如企领、曲线领、非对称领等。无论何种西装领型,其挂面均需保留,且前领深不可高于胸围线,以此来保证西装领型的特点。
西装按照扣位分类可分为单粒扣西装、双粒扣西装和3粒扣西装。3粒扣西装领深一般在胸围线处,内搭抹胸穿着较安全美观。双粒扣西装前领深常取胸围线以下5 cm,单粒扣西装领深最低可取至腰围线处,若无里西装采用双粒扣或者单粒扣设计,其内衣需搭配长款打底衫,不利于夏季散热。因此建议夏季无里女西装设计为3粒扣西装,领深控制在胸围线至胸围线以下2 cm之间;春季无里女西装可设计为双粒扣或单粒扣款式,前领深可适当加大。
2.2.2 袖口多样化
无里西装多在春夏季穿着,其袖长可设置为三分袖、五分袖、七分袖,缩短袖长有利于手臂散热,更加符合春夏季节穿着需求。若袖长只做长短变化,袖口处设计过于单调。由于袖子无里布,若袖口只做简单的内卷边工艺处理则会在袖口外侧露出明线线迹,影响美观性。可将袖口设计为向外挽边款式,采用同色或者异色面料装饰袖口,袖口内侧采用烫胶条封边工艺处理毛边防止明线外露,异色面料外挽边缝制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异色面料宽度为挽边宽度加2 cm的缝份,胶条宽度为1 cm。还可以利用同色或异色面料,采用宽滚边工艺封袖口毛边,滚边线嵌入缝口,异色面料宽滚边缝制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中异色面料宽度为2倍滚边宽度加2 cm的缝份。以上2种方式不但可以避免袖口款式过于单一,使无里西装袖口设计多样化;同时避免袖口明线外露,影响美观;还可通过拼接、滚边等设计加固袖口,提高袖口尺寸稳定性。
图1 异色面料外挽边缝制示意图
图2 异色面料宽滚边缝制示意图
2.2.3 装饰性口袋
西装口袋一般只具有装饰性,不具有实用性。对于无里西装,挖袋的2层袋布会增加服装的覆盖厚度,不但会影响人体局部的散热,也会影响西装外表面的平整度。加之无里布隔离人体与袋布,加工时需采用暗缲、烫胶条等工艺来固定袋布边缘,额外增加工序。因此,为保证西装款式统一性,口袋可采用装饰性假口袋,仅完成袋口处的制作工序,免去缝制兜布工序,为无里女西装“减重”“降厚”,进一步提高其散热性。
无里西装内层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其内层是结构优化的重点,既要保证美观性,又要提高舒适性。
2.3.1 缝份放量差异化
图3 滚边、烫胶条封边示意图
无里西装的缝份放量要根据各部位缝制工艺来决定。若采用滚边处理缝份,拼接部位缝份按正常1 cm放量;若采用烫胶条封缝份工艺,拼接部位缝份按0.5 cm放量即可。滚边、烫胶条封缝份示意图如图3所示。挂面、后领贴等衣片的某些部位需和衣身缝合,缝份隐藏于2衣片之间,按正常缝份1 cm放量,非缝合部位可采用滚边后暗缲或烫胶条封毛边工艺,无需放量。挂面、后领贴放缝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 挂面、后领贴放缝示意图
底摆、袖口此类需向内折边的部位,按传统全里西装通常放量4 cm作为折边量,其目的是防止西装内层里布止口外露,无里西装底摆和袖口无需和里布相接,采用滚边后暗缲或者烫胶条封毛边工艺,因此可放2 cm作为折边量,不但能节约面料,同时为西装“减重”,以利于散热。
2.3.2 “零剪口”处理
传统西装面板、里板的缝份均打有对位剪口以利于缝制工序的操作,西装制做完成后剪口均掩藏在西装内层。若采用烫胶条封缝份工艺,缝份放量为0.5 cm,而缝制时易出现脱纱等弊病,缝制工艺操作要求较高,一次不建议打剪口;若采用滚边封缝份工艺,缝份放量为1 cm,对位剪口长度一般为0.3~0.5 cm,滚边宽度一般为0.5 cm,滚边后会将剪口掩盖住,起不到缝制对位的作用。若剪口过长,滚边后仍可见部分剪口,外露在缝份上的剪口影响西装内层美观,且剪口使缝份尺寸不稳定,不利于滚边工序的操作,故采用此工艺时也不建议打剪口。
2.3.3 黏合衬样板结构优化
为保证无里西装前衣身和驳头部位呈现笔挺的效果,前中片和挂面均需黏合有纺衬。因挂面衬在2层衣片之间不外露,故挂面可全部黏合有纺衬。前衣身内层除与挂面重合区域外均外露,若黏衬则影响内层美观,穿着舒适性也较差,故将前衣身衬版作部分调整,借助挂面毛版来确定前衣身衬版,挂面非缝合部位可内缩0.1~0.2 cm来确定前衣身衬版结构线,以保证前衣身黏衬区域不超过与挂面重合区域。
2.3.4 肩部结构优化
无里西装肩部依靠垫肩造型,为保证内层肩部美观性和舒适性,垫肩需包覆西装面料本布,因此垫肩厚度会略增大,增加量为2倍面料厚度。若肩线不做调整,缝制后肩部易出现吊肩等弊病。因此有必要将前后肩端点沿前后袖窿各向外延长0.1 cm左右。以适应垫肩厚度增加量,保证肩部平服。前后肩线结构调整对比如图5所示。
图5 前后肩线结构调整对比
2.3.5 功能性拼接结构优化
随着新型面料的技术研发,越来越多吸湿散热性良好的面料被应用到春夏季服装中。考虑到无里西装多穿着于正式场合、内搭抹胸或吊带,为保证穿着美观性与安全性,西装面料一般弹性较小,回弹性较好,透明度较低;加之部分衣片黏合有纺衬,为防止黏衬后面料与未黏衬区域形成色差对比,其面料不可过于透明。若新型吸湿散热面料材质和性能符合以上西装面料的要求,可整体应用此面料;若新型吸湿散热面料弹性较大、回弹性较差或为半透明面料,可采用拼接手法局部应用到西装中。比如应用于腋下片、小袖片、肩部、袋口、腰部、袖口等部位。采用新型吸湿散热性面料进行拼接结构设计,不但丰富了西装款式,使西装设计多样化,同时还提高西装局部散热性,更加利于春夏季穿着。
2.3.6 腋下散热口设计
在服装某些部位采用开口设计可形成“烟囱效应”,有助于将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通过对流传递到外界环境中,使人体保持满意的热平衡。尤其在服装腋下部位增加开口设计,在运动时对人体的热湿平衡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特别是袖底缝和侧缝均开口的状态可显著减缓人体体表温度增加,减少排汗量[5]。三开身女西装的腋下片为独立衣片,且大部分隐藏于手臂和腰侧之间,考虑到腋下汗腺较发达,为进一步提高西装腋下散热性,西装采用大小袖形式,可将腋下片和小袖片各分割为上下2片,在腋下点向下设计一开口,以利于腋下湿热循环,提高西装腋下舒适性。注意2个开口尽量错开,避免腋下同一部位面料层数过多而影响静态舒适性。因西装穿着场合较正式,手臂运动幅度不大,较少出现上抬手臂姿势,故2个开口不会外露,加之开口处设计了1.5 cm的重叠量,且使用拉线结工艺固定开口,能够保证此处的穿着安全。腋下片、小袖片散热口结构如图6所示。若无里西装为四开身款式,由于前后侧片在正背面可见,则仅对小袖片进行开口设计。
图6 腋下片、小袖片散热口结构
春夏季合体无里女西装结构设计优化,在保留了西装款式特点的前提下,结合无里西装的加工工艺与新型吸湿散热面料的应用,从舒适性和美观性角度着手,对衣身结构进行无里处理,使春夏季西装朝轻便、凉爽、时尚方向发展,提高了春夏季西装在生活中穿着的频率,拓展了新型面料的适用范围。因此,从结构设计的技术层面和面料应用领域拓展了女西装产品设计的广度,服务于女西装企业产品开发。为无里西装结构设计相关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