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化管理对儿科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及职业倦怠的影响

2020-04-10 08:26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倦怠感儿科效能

(浚县人民医院,河南 浚县 456250)

儿科是临床重要的科室,其收治的患儿有明显的特征,包括年龄小、认知差、需要陪护的情况多等。因此,较其他科室,其日常护理工作较多,更容易引发护士的职业倦怠感,使护理质量也受到影响[1]。为此,本文开展了激励化管理干预,探讨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0月本院82名儿科护理人员,均为女性。纳入标准:工作1年以上;自愿接受本研究;身心健康;能够配合完成本研究。排除标准:请假时间超过14 d或者连续请假超过5 d;非本院正式护士。将纳入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观察组:年龄23~41岁,平均(28.49±4.22)岁;护龄1~20年,平均(8.41±2.74)年;职称:主管护师8名,护师14名,护士19名。对照组:年龄24~41岁,平均(28.65±4.51)岁;护龄1~19年,平均(8.38±2.61)年;职称:主管护师8名,护师15名,护士18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儿科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激励化管理。(1)分层激励[2]:根据学历、护龄、职称等对护士进行综合分级,分为0、1、2、3、4级,其中0级为助理护士,1级为初级责任护士,2级为高级责任护士,3级为责任组长,4级为副高职称及以上护士。对所有护士的工作职责做出规定,进行责任包干制。(2)绩效激励:根据各个护士责任完成情况,和绩效挂钩,合理搭配,根据护士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风险、工作的技术含量制定工资系数标准,进行绩效考核,要做到公平、公正。(3)弹性排班激励:责任组长上固定白班,白天安排12名护士上责任护士班,夜晚4名护士上班。根据情况适当调整排班情况,提前发布。(4)星级护士评选激励:根据患者的反映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评出星级护士后发放星星,并佩戴上岗,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年终评选出最佳护士,优先安排其进修等。

1.3观察指标 职业倦怠感[3]:根据Maslach倦怠量表进行评价,分为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倾向、个人成就感,共22个条目。工作积极性[4]:分值为10分,对护士进行评估,分值越高,护士工作积极性越好。自我效能感[5]:根据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评价,分为1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值1~4分,分值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

2 结果

2.1两组职业倦怠感情况对比 观察组在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倾向方面评分低于对照组,个人成就感评分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职业倦怠感评分对比分)

2.2两组工作积极性及自我效能感对比 观察组工作积极性、自我效能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工作积极性及自我效能感对比分)

3 讨论

职业倦怠感也叫做工作疲溃感,指的是在长期的压力环境下工作,使得工作人员在心理、生理方面产生疲惫,造成工作热情减退、工作能力下降的情况。有调查结果显示,护士职业倦怠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造成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6]。儿科作为一个特殊的科室,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繁琐、环境嘈杂、患儿依从性差、容易引发护患纠纷,给护士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也增加了职业倦怠感的发生率。

激励化管理是一种人性化护理管理理念,能够对护士的潜能起到继发作用,改善懒散等情况,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倾向方面评分低于对照组,个人成就感评分高于对照组;工作积极性及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护士在职业倦怠感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总之,激励化管理可改善儿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情况,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自我效能感,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倦怠感儿科效能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
中学生过程写作的思考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感的自我调节及破解策略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