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
千万不要浪费了一场危机。生存和伟大,都是艰难的事。 危机是每一个企业都会面临的事。但是危机爆发时,机遇可能会出现在硬币的另一面。越猛烈的危机,蕴含越巨大的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产业的既有秩序被瓦解,既有的商业模式都遭到质疑,这时候有人会觉得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等死和哀叹。 但也有人,在巨石崩裂时看到缝隙中露出来的那缕光。凡有缝隙处必有光芒,危机越猛烈,对一个产业所产生的推动力就越大。
2003年,中国电子商务的崛起,就跟那年的“非典”有很大关系。 那一年人们不敢上街,开始尝试在网上买东西。那一年,淘宝创立。同一年,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上,一个29岁的电脑店老板,想着能不能把店铺搬到网上去,于是一年后在网上开了个多媒体商店,这个人叫刘强东。 中国第一大和第二大电商平台的壮大,都跟2003年“非典”有关系。 越是猛烈的危机,越有可能带来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如果你问我2020年这一场疫情,中国会被改变的产业是哪些。如果10年后我再有机会写一本中国企业史的话,我大概会把2020年定义为企业服务软件的元年。2018年,美国的独角兽企业有110家,其中有30家是做企业服务的。与此同时,中国的80多家独角兽公司,做企业服务的有几家? 今天打开苹果的免费App排行榜,排名前6名的免费App有3家跟企业to B服务有关的软件,包括钉钉、腾讯会议和企业微信这些。
一
每一次重大危机都可能诱发三种革命:技术、工具与产业升级。 危机爆发时,人们没法用原来的生存模式和技术继续下去,就需要求变。从1月23日至今,很多事情都开始跟“云”有关了,云办公、云会议、云发布,甚至有公司“云敲锣”(上市)。很多年轻人都知道草莓音乐节,在草地待两三天,几万人聚在一起唱歌听歌。现在线下没法办活动,他们在网上搞音乐节。 原本线下音乐节最多也就两三万人来听,现在线上音乐节,可以涌入几十万人。
危机,还会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些行业。 比如,中国的医疗服务业。疫情暴发后,我们都开始认真审视中国的公共健康产业。 1978年,全中国有9000多家医院,到今天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濟体,GDP增长了268倍,但中国的医院仅仅从9293家增加到3.3万家,只增加了2倍多,这显然不合适。 每年中国在公共健康卫生领域的投资,在GDP中的占比为1.7%,而美国则占比超过17%,我们的占比只有美国的1/10。中国每1000个人中,护士占比为3个人,美国为9.8,日本为11.5。 以往,这些问题被包裹着,大家觉得跟我没关系,但今天觉得有关系了。 中央看到了,大众看到了,市县看到了,投资人看到了……当所有人都看到这些问题时,行业被改变的机会就出现了。 根据有关部门最近做的预测,从2020年到2030年,中国的公共健康产业的规模将从8万亿增加到16万亿。
这是危机的力量,它把产业的所有困难、弊病暴露出来,当这些暴露时,你就会发现需求。当需求被发掘,投资、政策的配套就会来,行业就进入一个新的风口期。
二
在这一次疫情中,最恐慌、最不安的是那些大型企业。但也因为这种突发的危机,大型企业的变化困难,反倒给很多中小企业弯道超越的机会。 比如上海有一家生鲜公司叫叮咚买菜,可能在一个月前你都不知道这家企业,但在过去半个月里大家可能都下载了它的App买菜。 为什么这家生鲜公司在过去一个多月里业绩增长了200%多?为什么很多大型的生鲜超市、物流公司没有办法干这个事?因为这公司小,当变化发生的时候,在某一个区域市场中,它可以做“抱合式”突破。
中小企业不要太沮丧,要多想想现在可能是在行业中进行弯道超越的时刻。如果你是中小企业主,现在得去想一个问题,在现今市场秩序、行业秩序崩坏的时候,你有没有看见那道光?那道光是什么? 你的行业该怎么办? 我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没有一个商学院可以教育出马云、扎克伯格和乔布斯。
商业最大的魅力是什么?是商业只有问题。至于答案,没人告诉你答案,只有你自己知道答案是什么。你要做出回答,起而行之,给自己一个机会。 现在,我们正处于“恐慌停摆期”的后期,接下来我们会进入为期三四个月的“疫后消化期”。
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说:“企业从优秀到卓越跟从事的行业是否在潮流之中没有关系,很多实现跨越的公司从事的并非是景气行业,有的甚至是处境很糟糕的行业。” 所以,不要再问自己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用柯林斯的话来讲,你在哪个行业都能够生存下去,关键是你要变革。 “无论最终结局有多么激动人心,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中根本没有单一明确的行动、宏伟的计划、一劳永逸的创新,也绝对不存在侥幸的突破和从天而降的奇迹。” 这次疫情是老天对我们的一次考验,让每一个企业去思考。就像那句话所说,我们不要浪费了一场危机。要看到岩石崩裂时发出的光,迎光而上,通过一些微小的、持续的变化,发现自己的企业从产品到运营到制度上的种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