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及价值分析

2020-04-09 04:39杜亚庆齐莉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危重患者急诊科安全隐患

杜亚庆 齐莉

【摘要】

目的:探究院内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危重患者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8例危重患者,未实施院内安全转运护理模式,设置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8例危重患者,设置为研究组,通过分析院内安全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有效护理对策。探究实施院内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后,安全隐患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院内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实施前,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13例(占13.27%)安全措施准备不充分、12例(占12.24%)转运指征把握不正确、7例(占7.14%)通知接受科室不及时、8例其他(占8.16%)。实施后未出现安全隐患,实施前与实施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院内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危重患者可降低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确保正确转运。

【关键词】危重患者;急诊科;安全隐患;安全转运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9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4-168-02

急诊科是医院重要科室之一,该科室患者病情危重且病因复杂。患者入室后需要进行抢救,由于无法进行有效诊断,通常需要院內转运,至其他科室进行诊断检查,进而接受进一步治疗。虽然院内转运时间偏短,但仍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做好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确保转运工作准确,降低危重患者病死率与致残率[1]。本研究通过分析急诊科转运存在的安全隐患,实施院内安全转运护理模式,探究其实施效果与价值,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8例危重患者,未实施院内安全转运护理模式,设置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8例危重患者,设置为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男59例,女39例,年龄7~78岁,平均年龄(49.24±7.58)岁,39例脑血管意外,35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腹部外伤,6例颅脑损伤,4例多发性骨折,9例呼吸衰竭。研究组男60例,女38例,年龄8~77岁,平均年龄(48.95±7.64)岁,39例脑血管意外,38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腹部损伤,7例颅脑损伤,2例多发性骨折,8例呼吸衰竭。经MRI、B超、CT及X线片检查后,送至相应科室治疗。

1.2方法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期间,由专业护工一名、护士一名及医生一名全程陪同,医护人员仔细观察、分析院内转运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记录。恢复性分析急诊护士交接报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记录以及抢救记录,询问当班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病情情况,咨询其他接收室意见,对患者住院记录进行查看,统计分析院内转运出现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通过分析安全设施准备不充分、转运指征把握不正确、通知接受科室不及时是引发院内转运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根据上述因素,制定有效院内安全转运护理模式,于下一阶段工作中实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实施院内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前与实施后,安全隐患时间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院内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实施前,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安全设施准备不充分、1转运指征把握不正确、通知接受科室不及时及其他。实施后未出现安全隐患,实施前与实施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3.1危重患者转运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

院内转运时间较短,依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给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安全措施准备不充分。颅脑损伤患者以呕吐、躁动、意识障碍等为主要表现,转运期间,要对患者体位进行固定,由于转运期间未固定患者体位,导致患者出现窒息。转运血压下降、大出血患者,没有准备好备用氧,导致部分患者出现供氧中断。其二,转运指征把握不正确。伴有休克、脏器衰竭及复合性外伤患者,因其病情稳定性较差,盲目转运,加重病情,极易导致患者死亡。其三,通知科室不及时。转运前未及时通知接受科室,导致患者无法快速接受检查,延误患者抢救治疗时机[2]。

3.2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护理策略

结合上述问题,总结安全转运护理策略,具体内容如下:其一,定期培训护理人员。通过开展讲座、培训等方式,促进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护理技能提升。要求护理人员做好转运安全措施,有效应对突发问题。其二,提升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制定完善的转运相关规章制度,定期开展业务学习。由老同志带新同志,不断提升其责任心,确保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风险评估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及时间操作能力。其三,加强院内科室沟通。护理人员要做好与接受室人员沟通工作。如与接受室人员共同为患者诊断,确保转运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3]。另外,在转运前要将患者检查结果、病例及病情交接给接受室人员。

经过实践,实施院内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可降低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确保正确转运。

参考文献:

[1]朱慧.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5):120-121.

[2]马秀兰.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2):327+345.

[3]戴亚琴.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6):110-111.

猜你喜欢
危重患者急诊科安全隐患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城市燃气管网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研究微创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危重患者皮肤压疮护理预防
无创通气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危重患者3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