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如 许荣正
【摘要】动眼神经麻痹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动眼神经及其支配的组织功能失常症状,常表现为复视、上睑下垂、眼肌麻痹,瞳孔功能障碍等[1]。其临床病因复杂,主要由颅外伤、糖 尿病、颅底感染、脑肿瘤等疾病引发,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常可引起眼部的不可逆性病理改变。笔者在针至病所理论指导下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22例,疗效显著。
【关键词】 针至病所;动眼神经麻痹;治验
【中图分类号】
R969.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4-099-01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1年10月至2017年4月诊治的22例确诊为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其中男8例,女14例,年龄最小35岁年龄最大66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6个月,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19例,不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3例,22例全为单眼受损,左眼麻痹12例,右眼麻痹10例,其中不能内视18例,所有患者曾接受过西医治疗。
2治疗方法
眼部:精明、球后,配电针,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疏密波,(不能耐受予以断续波)。
配合体针:上脘、中脘、下脘、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四关穴,申脉 照海。
常规消毒,眼部选用0.18-0.25mm×25mm-40mm毫针,精明以左手推眼球向外侧固定,针沿眼眶边缘缓慢进针直刺,球后以左手轻推眼球向上,针沿眶下缘缓慢进针直刺,刺入深度皆不大于1.4寸,配电针,其余穴位常规操作,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一次,每周治疗五天,10次为一个疗程。
3预后观察
预后判断标准[2]:
痊愈:上睑下垂、眼球活 动受限症状消失,瞳孔大小恢复正常,对光反射灵敏,无复视。
好转:上睑下垂、眼球活动受限症状改善,瞳孔大小有所恢复,对光反射较灵敏,复视症状减轻。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4治疗效果
22例患者经治疗后,1例无效,总有效率约为95%。
5体会
1)针至病所之局灶性[4]理论应用
动眼神经对眼球功能的调节起重要作用,主要支配提上睑肌、下斜肌、上直肌、下直肌、瞳孔括约肌、睫状肌等。精明穴其穴位解剖含内直肌,球后穴则含有下斜肌,均为动眼神经支配,笔者发现临床动眼神经麻痹多以眼球不能转向內眦处,以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多[3],动眼神经的恢复笔者认为与眼睛的内直肌和下斜肌关系尤为密切。中医认为动眼神经麻痹应归属“痿证”之经筋病范畴,而针至病所的局灶性理论为针刺精明球后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以针尖越靠近病灶或直刺病灶,疗效就越佳[4]。故取精明穴和球后穴,配电针为最佳组合,能给予患者持续足量的刺激,从而提高临床疗效[5]。
2)针至病所之辩证取穴性和对症取穴性[4]理论应用
中医对动眼神经麻痹的认知有“视一为二”、“睑废”、“偏视”等,笔者认为此病以筋肉失养,筋纵不用,筋肉与肝脾关系尤为密切,本病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病机,脾虚,肝肾不足,痰血瘀阻为辨证要点,穴取上脘、中脘、下脘、天樞、足三里、三阴交调脾胃,四关穴调肝通络,取申脉、照海[6-7]以恢复眼睑开合功能,对治疗眼睑下垂症状十分有效,诸穴配合,共奏补脾调肝肾通经络之效。
笔者认为,此病辩证大致分三型:(1)脾虚型,若以脾虚,气血不足、筋脉不荣为主,可在体针基础方加百会,列缺。(2)肝肾不足型,加阴都、肓俞、中柱,因足少阴肾经与冲脉并行,冲气上行加大调补肝肾之力度,还能发挥冲肾渗灌供应的作用。(3)痰血瘀滞型,此证以标实为主,可加丰隆,血海,以活血化瘀祛痰通络,做到标本同治。
综上所述,传统的针刺治疗与局部电针结合,具有取穴精准,临床疗效可靠的特点。配合辨证取穴更能有效提高眼睑闭合功能、改善复视,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但其相关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笔者认为动眼神经麻痹的针灸越早期介入有利于治愈。
参考文献:
[1] Kim D W, Sohn H Y, Jeon S Y, et al. Ethmoidal Mucocele Presenting as Oculomotor Nerve Paralysis[J]. Clinical & Experimental Otorhinolaryngology, 2013, 6(2):103-106.
[2]Gutzeit A, Roos J E, Portocarrerofh B, et al.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Lemierre's Syndrome in a Patient with Acute Paresis of the Abducens and Oculomotor Nerves[J]. Kore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Kjo, 2013, 27(3):219.
[3] 方新运,邵雪非.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分析[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4,41(05):404-406.
[4]许荣正,王美萍.针至病所与气至病所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3):627-630
[5]周凌云,纪晓杰,赵明,蒋磊,张晓梅,徐贺.电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症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11,31(03):286-288.
[6] 潘建玲,李忠仁.李忠仁教授学术思想浅析[J].上海针灸杂 志,2009,28(6):311-312.
[7]董培培,张永臣.针刺申脉照海为主治疗动眼神经麻痹13例[J].江西中医药,2012,43(0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