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正洪 王加如
摘 要 小麦的种植技术中,肥水管理、土壤营养控制对产量和品质都有较大影响。不同基肥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值得实践分析和试验对比。
关键词 小麦;氮肥;基肥;产量
为探明本地区小麦基肥与追肥最佳施用比例,本试验设计4个不同处理,在同等条件下对比处理之间群体变化、产量结构差异。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品种
淮麦33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地点位于农科所N15-2,前茬水稻。播种期10月28日,机械条播,播量25kg/亩,行距15cm,10月29日抗旱。试验共设计4个处理,基肥与追肥比例分别为:0:10、3:7、5:5、7:3,小麦一生总氮量20kg/亩,不施磷肥。在后期追肥中,分蘖肥占比50%(12月5日),返青肥占比20%(2月21日),穗肥占比30%(3月19日)。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0.1亩。
小麦生长期间病虫草害根据植保测报正常防治,其他管理措施同大田一致。
2 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基本苗、越冬苗、返青苗、拔节苗和成穗数,成熟期取样测量实粒数、千粒重、割方产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肥料处理群体变化
不同基肥处理基本苗大致相同,都在25万/亩左右,从越冬苗开始,各处理群体出现差异,主要表现为基肥足的处理,越冬期到返青期的群体发生量大,而未施基肥的处理群体明显增长缓慢,因此土壤中充足的基肥对于小麦前期发苗影响较大。随着后期追肥的施用,对于追肥比例大的处理,小麦群体增长迅速,尤其是未投入基肥的处理,随着后期追肥大量施用,拔节期的群体甚至超过其他几个处理,并直接影响到最后的成穗数。通过表1的数据可以看到,从返青期到拔节期,0-10、3-7、5-5、7-3处理群体增长率依次为92.0%、43.4%、49.3%、19.6%,并且成穗率也基本上随着追肥比例的增加而上升。不同处理的总叶片数相差不大,都在12叶左右。
3.2 不同肥料处理的产量结构
不同肥料处理中,总氮量相同情况下,追肥比例越高,最终成穗数越高,尤其是返青肥和穗肥对成穗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表2的数据表明,后期追肥对小麦穗型有较大的影响,不同处理中,随着追肥比例的增加,实粒数也随之增加,0-10处理的实粒数为42.8粒,较7-3处理多5.3粒,千粒重最高的是3-7处理,为48.9g;最低的是7-3处理,为47.9g,最低与最高相差1.0g。实收产量仍是0-10处理的最高,为581.5kg/亩,7-3处理的最低,为432.8kg/亩,两者相差148.7kg/亩。
3.3 气象因素对试验的影响
从2018年11月-2019年5月的小麦生长期,总积温为1460.2℃,总有效积温(≥10℃)为530.2℃,总光照时数为 933.6h,累计降雨量为312.3mm。今年的气候呈现出两头雨水多,中間偏干的特点,尤其是3月份小麦拔节期,累计降雨量仅有19.5mm,较去年同期减少65.3mm。这使得小麦追肥中主要是返青肥的利用率下降,虽然12月降雨较多,利于肥料溶解,但由于进入到越冬期,肥料未得到有效利用。鉴于以上原因,在今年的气候条件下,前期基肥占比越大的处理,最终的成穗数受到影响,而追肥占比较大的处理,由于后期尤其是4月分雨水的增多,加上气温的回升,肥料利用率大大提升,从而导致后期追肥占比越大的处理,成穗数越多,进而也直接影响到小麦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