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张鹏
“本分与责任要我担当”“延年与益寿使我坚持”“有为与有位励我前行”,这是2017年记者采访何老时他的三点感悟,实实在在,又充满哲理。何老就是海南省关工委原常务副主任何如伟,因为他德高望重,熟悉的人都尊称他为“何老”。2020年3月20日,这位慈祥的长者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初见何老时,他清瘦面庞、挺拔的腰杆,敏锐的思路、洪亮的声音,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者怎么也想不到,这个耳不聋眼不花,聊起关心下一代事业有说不完话的老人,已90多岁。常有人问何老:“你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在工作?你的官是否还没当够?”何老总是回答道:“不是官没当够,而是为党和人民做事还不够,积极参与关工委工作就是践行我的本分,也是我的责任。”正是有了对党的忠诚、对党和人民事业无比热爱的情怀,才使何老从工作一线退下来后,成为海南关心下一代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几十年如一日,情系青少年,关心下一代。
何老告诉记者,他3岁丧父,7岁丧母,14岁参加革命,17岁入党,是党把他从一个孤儿培养成一名领导干部。作为一名有着7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想的是“党员”,活的是“价值”,为的是“理想”,干的是“责任”,这“八字真经”是他人生的座右铭。1991年,海南正式筹建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当时何老已年过花甲。为了确保这一神圣的事业在海南开好头、起好步,何老打了数百通电话征求意见、争取支持,脚步遍及18个市县的乡镇、机关、院校等地,参与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系统。“创建之初,海南省关工委一年的工作经费只有5万块钱,工作开展起来捉襟见肘。是何老带着同志们,一次次向省里有关部门汇报沟通,才逐渐增加到现在的120万元。”海南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朱旭说。对于关心下一代工作,何老可以说是想尽办法、倾尽全力。
海南省关工委成立后,何老先后担任过副主任兼秘书长、常务副主任,他一直坚守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岗位上直到去世。何老表示,做关心下一代工作是本分、是责任,是担当。他说,由于长期坚持参与关工委组织的各项活动,每天有事做,精神充实,远离寂寞,特别是经常和孩子们接触,心态也随之年轻了,这就叫“老来忙、寿命长”。近30年,省关工委自成立以来主任换了四届,他一直是主管日常工作的常务副主任。全省农垦合并前的92个农场,他跑了90个;200多个乡镇,他只有一个没到过。可以说海南省3.54万平方公里,他几乎都跑遍了。何老告诉记者,要做好这份工作,就是要全身心投入,就是要深入实际,主动作为。正如海南省关工委主任陈玉益所说,离休20多年来,何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身心投入党的关心下一代事业,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呕心沥血、忘我付出,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充分体现了“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他的离去,是海南关心下一代事业的重大损失。
“何老常说,关心下一代工作,就要在‘关心’二字上做文章。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海南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周成俊回忆,1994年,为了支持海南希望工程的实施,何老牵头发出《全省党团员向希望工程缴纳一次特殊党团费的倡议书》,得到了全省30多万名党员、团员的积极响应。这次倡议,得到省委的支持并很快在全省展开,全省党团组织共收到捐资316万元,救助了2万多名辍学的中小学生,在贫困地区兴建了一批希望小学,成为在全省颇有影响力的捐资助学活动。同在20世纪90年代,何老四处奔走,甚至把电话打到海外的朋友,争取到60万元建校经费,帮助建起了三亚市天涯镇满地可希望小学,让500多名少数民族孩子走进了渴望已久的课堂。时至今日,该校教师仍不忘告诉一届又一届新生:“没有这位老人,就没有这所学校。”种种事例,不胜枚举。每每有人言谢,何老只挥一挥手:“天下长辈无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关心下一代就是我们的本分。”
“可不要小瞧儿童团,他们思维活跃、身手敏捷,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非同小可!”作为琼崖革命的老战士,何老谈起当年在儿童团的抗战经历,兴致勃勃。当年,他和其他儿童团团员们一起,干了不少“大事业”。他以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精神为主题,亲自编写40多篇宣讲稿,向青少年作报告300多场,30万人次受到教育。在全省80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由他主持实施或参与协调有关部门建成的就有20多个,其中包括宋氏祖居,张云逸大将、周士第上将、庄田中将陈列馆和冯白驹故居、母瑞山革命根据地、临高角解放海南丰碑等。他个人出资建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43军渡海先锋营登陆地点纪念碑”矗立于文昌赤水港,至今仍是革命先辈的后人开展凭吊活动的主要场所。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将近30年,何老在关工委岗位上为下一代做的事太多太多。记得当时,何老就像熟悉的老朋友一样,同记者娓娓道来。亲切的话语,慈祥的面容,犹在脑海。
何老的崇高精神,是“五老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共产党人高风亮节的生动体现。何老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