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古诗词鉴赏活动课教学探究

2020-04-08 08:54李雪华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青玉案辛弃疾中职学校

李雪华

【摘 要】本文以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为例,论述中职学校古诗词鉴赏活动课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提出“设计意图—课前准备—了解学生、教材及课文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活动实施过程—教学反思”的实施步骤,认为教学中要注意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提高学生参与度,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 古诗词 鉴赏活动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8-0106-03

我国是诗词的王国。词作为一种音乐性文学,句式较自由,内容较简单,是中职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背诵为主要学习方法。在中职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开展古诗词鉴赏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鉴赏,帮助他们获得情感体验,引导他们走好人生路。本文以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为例,探究中职学校古诗词鉴赏活动课的开展。

一、设计意图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是外语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中的一篇宋词,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并初步掌握了如知人论世、意象分析、关键词鉴赏等赏析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和组织能力。为了检验他们的学习情况,可将本节课设计为由学生担任主讲老师,教师起串联、点拨作用的学习成果检视活动课。

本活动课分两个课时开展,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加深对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大意等知识的理解;第二课时让学生深入地了解作者不愿同流合污、坚持理想信念的思想感情,了解王国维所说的“治学三境界”,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课前准备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活动成功的关键。首先,教师制作并将活动方案、导学案、课件、教案等学习资料发给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其次,学生依次完成分组、选拔小老师、课文学习、教学设计等任务;再次,教师修改学生的教学设计;最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再次自学,并模拟上课。

此过程,教师必须紧盯学生的准备情况,及时跟进、处理问题。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备案,确保活动能顺利开展,学生能有所收获。

三、了解学生、教材及课文情况

本次活动课在中职一年级下学期开展,这个时期的学生喜欢互动,思维活跃,组织能力强,但部分学生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感性、敏感,但由于缺乏人生体验,很难领悟诗词的深刻含义,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尽量补充背景知识,加以引导。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符合中职语文大纲中提出的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人精神,旨在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本词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统治阶级却沉溺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将满腔激情、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四、明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辛弃疾和词的创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巩固诗词鉴赏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初步感知词的美景、美人、美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辛弃疾及词的创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知词的美景、美人、美言,为理解“那人”,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夯实基础。

五、活动实施过程

本节课,教师应突出重点,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抛砖引玉

教师在陈彼得演唱的《青玉案·元夕》歌曲中出场,营造活动氛围,宣布活动开始,强调活动要求,介绍竞赛规则。

(二)识词人:知人论世

教师提示,辛弃疾的作品与南宋的时局息息相关,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因此学习他的作品,要充分了解辛弃疾及当时的时代特征。

本环节,通过小老师讲述宋朝小故事、用诗词阐述辛弃疾的个人魅力,学生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从而实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突破教学重点之一—— 了解辛弃疾及创作背景。

(三)识那词:经典诵读

本环节中小老师使用背景音乐、图片等手段营造氛围,带领全班同学通过小组代表示范读、比赛读、全班读、听名家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去感知本词。最后,由教师讲解朗诵技巧并做示范。

(四)辨其“译”:理解词义

教师提示学生,古诗词讲究遣词造句,用词凝练典雅,只有了解其意才能领悟其神。

本环节,小老师可翻译本词,然后将词改编成动人的小故事。

准确翻译是了解词的基础,而编成故事能增加趣味性,帮助记忆,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画面美,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从而让学生爱上古诗词。

(五)賞其美:美景、美人、美言

本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鉴赏方法,还原词中描写的那个热闹非凡的元夕之夜,从而感知其中的美景、美人、美言。

小老师围绕活动方案和导学案的问题,如词中哪些词句是写景的?哪些是写人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有目标地分析词中的美景、美人、美言,带领同学们感知本词的“三美”。

在学生的解说中,会有许多不同的解读,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需肯定。当然也会出现分析不透彻、条理不清晰等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梳理、归纳总结。

上述做法不仅能为赏析“那人”的形象特征夯实基础,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最终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六)寻“那人”

本环节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运用意象、修辞、品析关键词等方法分析“那人”出现的时间、地点,以及性格特征,讨论辛弃疾是如何寻得“那人”的。

活动中,教师不时点拨学生要将在熙熙攘攘的夜市赏灯的妇女们与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作对比,作者经过“众里寻他千百度”后才寻得“那人”。分析“那人”的难寻,突出“那人”的难得,从而展现出“那人”孤高、不同流合污的形象。

(七)悟其意

教师提出疑问:“那人”是作者的心上人,还是作者理想的化身?

本环节,小老师首先提出自己对于“那人”的见解,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明确“那人”是作者的自喻。其次简要分析我国自古就有以“美人”“香草”自喻的写作手法。最后联系写作背景和上下文可知作者是用“那人”表达自己不愿同流合污、坚持理想信念的情感。

活动内容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符合认知规律,实现了知识目标和教学重点中之一—— 感悟“那人”的形象。

(八)探词风

本环节,小老师通过将初中学过的两首词:辛弃疾豪放词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温庭筠的婉约词代表作《望江南》对比赏析,明确本词兼具两派风格。写元宵灯会的盛况,写贵族妇女的华冠丽服和欢声笑语,形式上是婉约的;但在表现“那人”坚持理想信念、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作者坚持抗金报国的正义立场,可谓寓刚于柔。

为了避免学生讲解不透彻或者枯燥,本环节教师可借助流行音乐辅助教学,用《大风歌》(改编自《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与《青玉案·元夕》做对比,借助音律的起伏进行赏析,对学生的讲解做补充。

通过以上环节最终实现知识、能力目标,突破教学重点。

(九)划人生

教师提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为“治学三境界”的第三个境界,那“治学三境界”具体指什么,同学们自己的理想信念又是什么,你们应该怎么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呢?

小老师根据课前学习,具体解说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教师引导同学们思考并修改课前撰写的职业理想和计划。

通过学习本词,鼓励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并坚持为之奋斗。

通过以上环节,实现情感目标,突破教学难点。

(十)统全文

学习小组依次对活动进行简要的总结,学生可谈课堂收获、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最后总结整个活动情况。

由学生来总结,能客观地了解活动效果,也能培养他们的总结概括能力,让他们学会反思,改进学习。

(十一)延课堂

教师请学生课后与家人谈自己的专业理想,让家长见证自己努力寻梦的路程。

辛弃疾的词能激励学生自省,逐步树立理想信念。与家人分享,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为学生寻梦创造更好的条件。

六、教学反思

将本节课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检视活动课,改变了语文课特别是古文课教师唱独角戏的窘境,打破了课堂的沉闷。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职业规划相联系,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理想信念。但是,教学发现,教师未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少数学生在讲解时显得自信心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要将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贯穿全过程。

总之,中职古诗词鉴赏活动课教学的开展,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充分的課前准备是活动成功的基础。中职学生具有活跃、组织能力强的优点,但也具有语文基础较薄弱、逻辑能力不强的缺点,因此要想活动取得预期效果,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一是要了解学情,清楚掌握班级每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平,确保分组学习时每个小组成员里都包含有具备领导能力的、爱表现的、基础较好的等特点的学生。二是可分层级检查预习情况,教师可先指导各组组长开展课前预习和筹备活动,再由组长具体给小组的各个学院分配具体工作,并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预习情况。三是要准备好辅助材料,将课文的知识点整理为制作导学案、制定活动方案、收集课外文本或者影音材料,在活动筹备初期就分发给每一名学生。总之,教师必须紧盯学生的准备情况,及时跟进、处理问题。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备案,才能确保活动能顺利开展,学生能有所收获。

第二,提高学生参与度,确保学生学有所得。中职学校班级学生人数普遍较多,无论什么形式的活动课,总会有少部分的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可制定具体加减分细则,并且算入期评成绩。如小组长加多少分,回答一个问题加多少分,活动中第一、二、三名加多少分等。激励机制的设立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有所得。

第三,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感悟古典诗词之美。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是农村地区,学生的人生经历不够丰富、学习条件有限,很难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教师在活动课上可以借助多媒体材料,如播放由诗词改编而来的歌曲、播放由真实人物改编的影视作品等,营造与诗词意境相似的场景开展情景式教学,让学生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中国诗词具有无穷的魅力、隽永的生命力、不竭的感召力,教师要改进古诗词教学方法,让“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中职学生诗意人生的追求,让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植根于他们的心灵。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青玉案辛弃疾中职学校
游襄阳米公祠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
青玉案·冬至寄远
微评
辛弃疾作词限酒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文武双全的辛弃疾
辛弃疾:做不成英雄,只好当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