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院士:建方舱医院应收尽收患者

2020-04-08 05:31
科学大观园 2020年7期
关键词:方舱院士武汉

3月10日,武汉16家方舱医院完成战疫使命后全部休舱。

武汉方舱医院开舱以来,捷报频传。但你或许不知道,在方舱医院建立初期,其实也被质疑过。“方舱医院的收诊能力在疫情暴发之初,几乎想都不敢想。”可有一位院士不仅想到了,还将方舱医院落地成了现实。

他叫王辰。

2月1日,王辰从北京匆匆赶赴武汉,看到超负荷运转的医院,辗转一夜,他首次提出建立“方舱医院”,对患者要应收尽收。

话音落地,48小时后首批3座方舱医院开舱!4000多张床位,就是隔离在家、孤立无援的患者生命的绿色通道。

半个多月过去,随着更多方舱医院加入,武汉定点医院终于不再“一床难求”,甚至还完成了“床等人”的逆袭。

这次战疫中,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的事迹都广为人知,而王辰院士还让人不甚了解。殊不知,他在内科界的江湖地位、身世履历,也都不输前两位。

王辰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与钟南山齐名。

两位业界泰斗,医术高,医德更是高山仰止,由此始终保持着遥遥致意的同袍之情。

更難得的是,他们都敢说真话。

83岁钟南山挂帅出征,抵达武汉当机推断出,“病毒可以人传人”,立刻拉响了全国重视疫情的警报。

一周后,王辰院士为准备新药瑞德西韦的临床试验,也来到了武汉。

当时的武汉,疫情扑朔迷离。确诊病例日日在增加,而外界根本不知道这座城市到底还有多少新冠肺炎患者。

直到2月5日晚《新闻1+1》主持人白岩松采访了王辰,武汉面临的困境才大白于天下。

王辰在对话中,说了3个关键信息:武汉形势严峻,大批患者未能及时收入医院;病毒核酸的检测能力依然不够;武汉到底有多少病人,数目并不十分清楚。

新冠肺炎并不是王辰第一次“打仗”。

早在2003年“非典”时期,他就因突出的表现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1981年,王辰从山东考入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从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住院医师开始行医生涯。

两年后,王辰被国内呼吸病学泰斗人物翁心植收为开门弟子,并重回母校首都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博士。

秉持着治病救人的热忱,功夫不负有心人,29岁王辰便升任副主任医师,可谓年少有为。

2003年4月,“非典”肆虐。王辰临危受命,担任北京防治“非典”专家组组长,接管了12人的“非典医疗专家组”,组内还有自己的恩师翁心植。

“当时根本不知道是病毒、细菌还是什么未知病原体,不知其传播、致病规律,知道的只是危险,知道的只是患者和社会需要。”

面对一无所知的敌人,以医者的职业素养率先反应,搭建高标准的“非典”隔离病房。

以朝阳妇幼保健院为例,在他的领导下,48小时内就完成了繁琐的组建工作,给其他医院做出了范本。

同时他主动请缨,接管了宣武医院“非典”重症病房。

41岁的王辰在“非典”中,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内科界冉冉升起了一颗新星。

有了抗击“非典”的经验,王辰更懂得如何在混乱局面中拨乱反正,如何深入要害,他注定要做那个敢为人先、推陈出新的利矛。

“非典”以后,他的身份不只是一名医生,而是逐步走到了管理职务中。

无论是行医还是管理,王辰都“颇为出格”。

2014年,他被任命为中日友好医院院长。院长难免俗务缠身,无暇行医,他却常跟人说:“再忙的院长,不接触病人,也不是医生。”

于是,他依据多年当医生的经验,深入一线,探查制度的弊病。改革了中日医院的“三级查房”制度,使之成为更有效率的主诊医师制。

2018年,他又被调往北京协和医学院任校长。

王辰担任掌门人,其地位不言而喻。

在这里,他力排众议,冒着“违规招生”的风险,录取了一批其他学科背景的优秀学生,开设了16人的试点班。

“改革,不都是有风险的吗?协和一定要敢为天下先!”

他甚至把协和医学院比作“医学界的小岗村”。

当这位“任性”的校长来到武汉,立刻制定了四字方针“应收尽收”,采取的措施便是设立方舱医院。

王辰院士饱读诗书,气质儒雅,身上也有着老一代知识分子的做派,求真、严谨。

2018年5月,王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2019年12月,王辰获得年度吴阶平医学奖。该奖共评选过13次,至今只有20人获奖。

得此殊荣,他却说了8个字:“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同样的,关于这次疫情,他也在央视说了最重要的8个字,“应收尽收,应收早收”。

2500年前,子贡问孔子,“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作士?”孔子回答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士,品行高洁知廉耻,出使四方有作为。

如此王辰,可谓士矣。真大国重器,国士无双!

◎ 来源|商业洞察

◎ 图片|看点快报

猜你喜欢
方舱院士武汉
《院士的中学时代》(第二辑)
顾诵芬:“90后”双院士
冰城“方舱”开建!
长春“方舱医院”投入使用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