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风勋
近来,有农民反映,小麦播种一个星期左右了,还没有出苗,究竟是怎么回事?还有农民想了解小麦苗期管理建议。冬小麦播种后受温度,播种深度,土壤湿度影响,麦种品质也是有差别的,冬小麦一般播种6至10天出苗。为了小麦稳产高产,下面给出的冬小麦出苗后管理建议。
一、小麦因苗情追肥经济划算
一类苗是壮苗,二类、三类苗是表现不同程度的弱苗,因播期过早或播量过易造成旺长苗。
一类苗。越冬前每亩总茎数在80万~100万之间,叶色深绿,植株粗壮,茎和大分蘖明显,单株分蘖3~5个,单株次生根5~7条。可在返青期结合土壤墒情浇水,并亩追施尿素12~15公斤。
二类苗。越冬前每亩总茎数在60万~80万之间,群体较一类苗偏小,单株分蘖2~3个,单株次生根4~6条。应在小麦拔节起身期结合土壤墒情浇水,并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三类苗。越冬前每亩总茎数小于60万,叶色发黄,叶片窄短,单株分蘖1~2个,单株次生根4条以下。叶色较淡、长势较差,应及时进行肥水管理,在拔节起身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
旺苗。越冬前每亩总茎数大于100万、叶色浓绿,有旺长趋势,应结合冬季镇压控苗,严控返青肥,减少氮肥施用量。重施拔节孕穗肥。控制群体增大在拔节起身期亩施尿素8~10公斤。促穗大粒重。施肥时如土壤墒情不足,应在施肥后立即补灌拔节水。
控制小麦旺长尽量要提前进行
二、项目旺长的原因包括
1、播种偏早。上季作物收获后,多数农户因抢墒或急于出门打工抢时播种,在10月上旬已播种完毕。由于播种后温度偏高,小麦出苗和分蘖较早,个体生长发育快,叶片狭长、垂披、分蘖不足,群体过大,形成田间郁闭,越长越旺。
2、播种量大。对品种特性掌握不准,受“有钱买种、没钱买苗”观念的影响,随意加大播种量,一般农户亩播种量在15~20公斤,个别农户甚至更多。经过小麦生长分蘖,植株间生长拥挤,群体失控,麦苗黄瘦、细弱,出现旺长。
3、施肥过量。近几年虽然通过科技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户科学种田水平,但过量施用尿素或高氮复合肥等氮素化肥的现象仍有发生,结果造成冬前小麦叶蘖生长旺盛,形成冬旺现象。
三、小麦旺长的危害包括
1、冬季和倒春寒易遭受冻害。旺长易导致小麦生育进程加快,使麦苗生长细嫩,茎数多,分蘖节储藏糖分不足,尤其是幼穗分化进入二棱期以后,抗冻能力明显削弱,易遭受冬季冻害和倒春寒危害,受冻的生长锥初期表现为不透明状,以后细胞解体萎缩变形。麦株主茎及大分蘖的幼穗受冻后,仍能正常抽穗和结实;但穗粒数明显减少。
2、中后期易造成倒伏。旺苗生长茂盛,茎蘖多,叶片大,小麦株内行间通风透光不良,茎秆软弱,基部节间长,茎壁薄,而根系发育差。如中后期遇暴风雨,茎倒和根倒或将同时发生,使小麦减产严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旺苗易转化为弱苗。由于叶片和叶鞘旺盛生长,消耗大量养分,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转化为弱苗。过多地消耗播种时用的种肥和底肥,早春再恢复正常生长需要补充大量的养分和水分。
4、易发生病害。在秋冬气温较高的条件下,病菌越冬基数大,个体生长差,麦苗不健壮,群体大,田间郁蔽,抗病能力下降,极易造成纹枯病、白粉病、根腐病等病害的发生,降低了小麦抗旱和抵御病虫害能力。
四、如何确定旺长麦田
旺长麦苗越冬前表现为提前分蘖,群体达到100 万/亩以上,近看麦苗,叶片偏长、偏宽、肥大下披,叶鞘长而薄,假茎长而扁,叶片披散,植株很高;远看郁郁葱葱,植株密集,群体大,分蘖少,单根独苗多,麦田封垄,不见行间;
五、控制小麦旺长的措施包括
1、控制氮肥的使用量。要严格控制氮元素的用量,这是防止氮肥过剩导致植株旺长现象发生的最有效的措施。整地的时候要重点多用有机肥,有效的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此基础上提倡大力配方施肥、配肥的时候要根据土壤的养分测定结果、根据产量目标确定氮肥的用量。
2、晚浇冬水。冬灌过早,因气温相对较高,可加速麦苗生长,易形成小麦旺长。麦田冬灌时间一般掌握在小雪前后,日平均气温8℃-7℃开始,5℃-4℃结束。田间标准以“夜冻昼消”为宜。既要保证小麦安全越冬,又要预防小麦旺长。
3、化学调控。化控技术是小麦生产中的一项新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效果显著。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有壮丰安、多效唑等。每亩用20%壮丰安(多效唑+缩节胺)30~40毫升或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40克兑水50公斤,于3月下旬喷施,不仅可以控制旺长,可使植株矮化,叶片变宽增厚,促进分蘖,茎部茎节变短,增强植株抗倒能力,而且可以增加粒重,提高小麦产量,效果非常显著。使用时一定要严格按说明控制农药浓度,因为这类生长调节剂不同于杀虫剂,对浓度更为敏感,一旦发生药害,很难采取有效方法逆转。
六、小麦苗期病虫害综合防治
小麦锈病:小麦出苗后15~20天,选择具有发病条件的麦田进行调查,当病叶率达到10%,且秋季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时,立即喷洒禾果利或三唑酮进行防治,即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克对水50公斤进行喷雾,发现一株防一片,发现一片防一块。
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从秋苗期至抽穗期均能发生。苗期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地下部分,出苗后危害小麦的地下茎,出现褐色病斑,或椭圆形病斑,并向上发展,在基部l~2节的叶鞘上形成许多椭圆形病斑,严重时可造成死苗。发病严重的地块,每亩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或20%井冈霉素40克对水50公斤顺垄喷施,效果很好。
麥蚜:蚜虫除直接危害小麦外,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在黄矮病发生较重的地区,要积极做好田间管理,当蚜株率超过5%、百株蚜量达到10头左右时,应进行药剂防治。使用方法是:每亩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2.5%联苯菊酯乳油1500倍液均匀喷雾,并能兼治小麦红蜘蛛。
(作者单位:456400 河南省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