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山
小麦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经拥有近千年的种植历史了,直到今日,小麦在国内的种植面积依旧广泛。皖北地区作为国内小麦种植的一个重要区域,其小麦的产量会直接影响该地区的粮食生产安全与社会稳定。本文通过了解皖北地区小麦种植现状,从小麦的品种、土壤生产力、播种时间与方式、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五个角度,着重研究皖北地区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一、皖北地区小麦种植现状
皖北地区虽适合小麦生长,但其气候的变异性使皖北地区并非是无可挑剔的种植区,尤其是雨水分布不匀情况下,后续产生的旱涝灾害将会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若皖北地区冬季时期呈现低温天气,将会导致小麦遭遇较为严重的霜冻甚至死亡;若小麦生长过程中温度不适宜,会出现延迟生产、停止生长等。除此之外,白粉病、赤霉病、麦蜘蛛、吸浆虫等病虫害问题也会严重影响到皖北地区小麦种植的高质高产。因此,需要以皖北地区的气候条件、水文情况为基础选择适合的高产栽培技术,从根本上解决皖北地区小麦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皖北地区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1、选择合适的品种
为保证皖北地区小麦种植高质高产,首先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根据皖北地区小麦种植现状进行观察,能够发现在皖北地区种植小麦,最好选择那些抗倒伏性能较强、株型紧凑的单株型小麦品种,对于小麦种植的高质高产有着决定性影响。另外,在选择小麦品种时,还应当重视皖北地区的栽培条件与市场需求,因此,可以邀请专家对其进行分析之后给出建议,以便于能更好地把握小麦种植品种的选择。
在对比皖北地区适宜种植的小麦品种时,往往需要选择10~20个品种进行种植实践,之后对这些成株进行抗倒伏实验,以便于能够筛选出抗倒伏能力最强的品种。品种选择之后,需要对其进行植株密度种植实践,以便于找到最合适的栽培密度,找到抗倒伏能力较强的高产品种。目前,皖北地区种植的小麦以新麦18为主,同皖北地区常见的小麦品种相比较而言,新麦18的成熟期较早,抗倒伏能力较强,且有着较为显著地抗寒性。种植者可以在10月中上旬进行播种,保证种植密度为12~15万株/亩。除此之外,皖北地区还会选择烟农19与皖麦19进行种植,这两个品种只适合在皖北部分地区种植,且抗倒伏能力较差,仅能作为辅助品种。
种植者可以对麦种进行包衣工作,能有效防治病虫害对小麦的影响;种植者还可以使用一些杀虫剂对种子进行处理,能有效减少麦种在地下时受到病虫害侵害的概率。
2、提高土壤生产力
土壤的生产力也是影响皖北地区小麦种植产量质量的重要原因,那些小麦生产产量与质量较高的地区,其土壤表现出肥沃、养分充足的状态。但皖北地区部分土壤养分较少,且耕种层较薄,无法为小麦的种植与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处理,才能更好地提高皖北地区小麦产量。首先,种植者应当在土壤中增加有机肥的应用,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不断提升。种植者可以在小麦收获之后利用秸秆还田的方式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以按照土壤中养分的含量配置肥料,保证土壤肥力充足、养分平衡。其次,种植者需要对土地进行深耕,保证其深度在25cm以上,为小麦提供良好的种植条件。最后,种植者还应当充分发挥深耕(松)、少耕免耕、耙耢镇压、秸秆还田等技术的作用,为皖北地区小麦种植提供良好的种植土壤条件,为小麦播种奠定基础。
3、进行适宜的播种
适宜的播种主要是指种植的时间、数量及方式。一般情况下,皖北地区适宜种植小麦的时间为10月中上旬,小麦播种的数量需要根据品种、土壤等时机条件进行决定。至于播种方式,应当保证麦苗之间间疏适宜,深浅恰当,避免过密影响麦田的透气性,避免过疏影响小麦的产量,避免过深影响种子的出苗率,避免过浅使麦苗受到冻害。早茬小麦要及时收获,以便于为后期小麦的播种腾出播种时间与田地,种植戶还要及时出台相应应急预案,以保证能更好应对旱灾或涝灾。皖北地区要重视均匀播种技术的应用,使种子在田地中的播种能分布均匀,减少缺苗、断垄、丛苗等问题影响小麦产量与质量。
4、完成优质田间管理
种植成功之后,便需要对小麦进行田间管理,皖北地区的麦田田间管理一般分为入冬管理以及春季管理。
在正式入冬之前,种植者需要检查麦田的出苗情况,及时补足麦田中较为稀疏的地方,尤其是基本苗较少的土壤应当及时补充麦苗。要及时灌溉小麦,适宜灌溉的时间一般为11月底~12月初,每日平均气温基本在3~4摄氏度的时候,种植者便可以选择中午水分较容易向下渗透的时间进行甲钴胺,要保证节水灌溉,避免出现大水淹灌情况,在浇水之后松土,避免粗线土壤龟裂伤害麦苗根茎,影响麦苗生长。种植者要保证种植土壤中拥有足够的基肥,根据当地土地实际情况对施肥量进行适当调整,重视有机肥、生物肥的应用,减少复合肥等肥料的使用比例。
春季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在小麦返青时期,不能进行施肥、浇水等工作,如果有浇水施肥的必要,需要在返青前后进行;②要进行适当的追肥,需要将时间控制在小麦拔节初中期;③在小麦孕穗期要对其进行最后的灌溉,保证其水分满足小麦生长需求。
5、加强病虫害防治
为避免小麦遭受病虫害,种植者应当在种植之前对种子进行处理,减少“白籽”下地的可能性。对于部分病虫混合发病区域,应当利用杀菌剂、杀虫剂进行混合对种子进行处理,能更好地提高种子的病虫害预防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种植者应当按照专业人士的指导对种子进行操作,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影响种植者、消费者等人身安全。
锈病、白粉病、赤霉病、麦蜘蛛、吸浆虫等病虫害问题是小麦生长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因此,种植者可以使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粉锈宁进行防治(返青期、拔节期),还可以使用多菌灵、三锉酮(扬花期、灌浆期)等进行防治。除化学防治技术之外,还有诱虫灯、引进田地等物理、生物防治方式,均能有效解决病虫害带来的危机。
(作者单位:236800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汤陵办事处农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