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莳萝泡菜》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现代性

2020-04-08 02:44:57王龚奋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泡菜短篇小说

王龚奋

(闽江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 1888-1923),英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是20 世纪唯一一位将文学声誉完全建立在短篇小说上的作家。她在小说创作中巧妙地运用了现代主义技巧,罗杰·鲁滨逊评价她是“20 世纪文化的重要乃至关键性的人物……她改变了英语短篇小说,并对现代主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

一、叙事技巧

情节淡化是曼斯菲尔德小说的一个现代主义特征。传统的短篇小说一般开篇介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但《莳萝泡菜》(1917 年)开篇简洁明了:“后来,六年之后,她居然又见到他了。”[2]六年前的旧爱相逢,小说有一个令人浮想联翩的开头,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情节。传统的短篇小说以时间为主要叙述方式,但《莳萝泡菜》以对话为主线,没有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作者更重视女主人公薇拉的内心世界,忽略了故事性,淡化了情节。“曼斯菲尔德所有的作品均具有情节淡化的特征”[3],情节淡化使她的小说有散文般的轻灵之美。时间穿梭于过去和现在,空间交叉立体跳跃转换,宛若一个个独立的电影镜头。这样的时空设计看似无序,但每个细节都彼此联系,蕴含深意。

叙述者没有介绍男女主人公的相貌、职业、年龄、背景,而是通过细节刻画和语言描写展现人物。两人通过各自的视角分别回忆了在英国皇家植物园那个下午,二者截然不同的感受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多角度叙述不但描写了外部世界,还向读者展现了人物截然不同的性格。男子擅言辞却缺乏成熟稳重,在他的记忆里,那个下午晴朗又温暖,薇拉动听的声音正向他介绍各种花名。而在薇拉的记忆里,他在公众场合疯狂地驱赶黄蜂的失礼行为,令她困窘不已。然而听完他的描述,薇拉自己的回忆瞬间黯淡了,她更愿意接受他的回忆:“的确,那真的是一个美妙绝伦的下午”。[4]一个矜持敏感情绪化的女主角跃然纸上。

这种独特的叙述技巧还体现了曼斯菲尔德的女性叙事策略。《莳萝泡菜》突破了传统小说的时空结构,不采用传统小说的线性描述,而是以男子的叙述为主,穿插了多次薇拉的回忆和心理描写。这就是广受赞誉的“并置的双重结构”[5]。男子的叙述以语言形式为主,在明处,薇拉的叙述以心理活动为主,在暗处,一明一暗,形成独特的双重叙事。自负强势的男子表面上掌握了话语权,他滔滔不绝,几次打断薇拉的话。但他没有名字,从头至尾只是一个无名的“他”。显然,叙述者情感上更偏向薇拉,更关心她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因此叙述者的眼光更倾向于女性意识。“大量引用男主人公的直接话语的目的不过是为女主人公的思想活动提供素材,以保证其思想活动逻辑性的确立,从而使其观察思考及其行动决定获得读者的认可。”[6]男子虽然抢占了发言机会,但他自说自话,话语缺乏权威。正如蒋虹所说:“自我中心人物往往处于对话或叙述的主导地位,其主要特点是该人物喋喋不休,通常不容他人插话。……因此,他们的叙述又常常给读者留下主观、片面、不可信的印象。”[7]男子的直接话语看似占据了更大篇幅,但叙述者始终没有进入他的内心世界,而是自始至终以薇拉为内部聚焦点来叙述故事。《莳萝泡菜》“强化了男女叙事的差异,鲜明地体现了19 世纪20 世纪之交的女性作家对于性别叙事美学的思考。”[8]

情节淡化和双重叙事突破了传统的小说形式,体现了曼斯菲尔德在小说叙事上的革新意识,标志着英国的短篇小说开始进入现代的成熟阶段。

二、高潮和结局方式

《莳萝泡菜》没有任何传统情节的发生、发展和高潮,整个故事里男女主人公只是坐在桌边闲聊回忆。几个回忆片段过后,当男子说道他早把往事忘得干干净净,重读薇拉的信还忍不住大笑时,恼怒的薇拉作势欲走,却被男子挽留。他说愿意变成一条毯子让薇拉踩,这样就不会弄疼她的脚,还想变成一条魔毯,带薇拉去她想去的地方。此时薇拉的感情开始软化复苏。当男子说道:“……在这个世上,你比任何人都要寂寞……但,也许,你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真实的,真实生活过的人哪。但懂你的人太少了……”[9],她以为自己六年前错失了这个唯一懂她的男人,她不禁想道:“现在,太晚了吗,如果重新开始的话,会不会太晚了呢?”[10]作这段内心独白之时,薇拉的情绪到达高潮,读者的情绪随之高涨。紧接着,当二人都承认自己和从前一样寂寞时,薇拉的内心充满期待,读者也满怀希冀,此刻小说达到高潮。但高潮之后结局立刻到来:男子作了一段独白,他认为二人的寂寞皆是由于“我们都那么自私自利,我们只顾着自己,将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了,也根本没有别人的一席之地”。[11]他话音未落,薇拉已离席而去。她离开是因为意识到自己的动心不过是自作多情,她从希望的巅峰落下,坠入失望的深谷。薇拉期望的幻灭也带来读者希望的幻灭,这种双重幻灭推动小说由高潮迅速转向结局。“切瑞·汉金认为,曼斯菲尔德的结局方式中有一个显而易见的模式,那就是以幻想来推进或进入结局。她往往展现某一人物对某一事件的期待,而紧接着则是人物的梦想、幻想或期待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最后,以人物的期待的变化或幻灭作为作品的结局——这正是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一个极为鲜明的特点。”[12]

传统小说常常通过外在的情节变化推动故事发展,而《莳萝泡菜》通过女主人公的内心变化引领整部小说的发展。小说在她满怀希望、到达情绪巅峰时也随着进入高潮,跟着她的希望的落空小说也马上戛然而止。人物和读者的希望全都落空,这种双重幻灭渲染了气氛,拉近了读者与人物的距离,使读者与人物产生共情。曼斯菲尔德别出心裁的情节推进方式和小说结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短篇小说进行了革新,对英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三、象征手法

曼斯菲尔德在小说中娴熟地使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意象。《莳萝泡菜》中纸水仙饱含象征意味。黄水仙daffodil 是黄水仙属(Narcissus)植物,得名于希腊神话人物Narcissus 那喀索斯。那喀索斯长相清秀俊美,可高傲的他不钟情于任何姑娘,触怒了天神,惩罚他爱慕上了自己水中的倒影。于是他每日在溪边临水自照,最终枯坐而死,变成了一株花,这就是第一株水仙花的由来。后来narcissus 成了“孤芳自赏者”、“自我陶醉者”的代名词。这正象征着小说中自恋、以自我为中心的男主人公。他总是打断薇拉的话,对她的近况漠不关心,当热爱音乐的薇拉说早就卖掉了钢琴时,他毫不关心,自顾自地描述俄国的旅行。当谈及无意中重读六年前薇拉写给他的分手信时,他说自己“忍不住大笑起来”[13],丝毫没有顾及薇拉的感受。小说结尾,虽然薇拉的离去令他惊讶,但丝毫不影响他的精明:在结账时要求不能收取没碰过的奶油的钱。一个对他人感受无动于衷,自负冷漠的自恋者形象跃然纸上。

作为小说的标题和中心意象,莳萝泡菜出现在两个场景共四次。莳萝泡菜是把小黄瓜加入盐、辣椒、蒜、醋以及莳萝等香料腌制而成,是一道开胃菜。作者以莳萝泡菜作为标题,象征意义丰富。六年已过,时过境迁,二人的感情已发生变味,正如小黄瓜腌制后风味改变。对于薇拉,酸涩的莳萝泡菜正如她当下的心情,看到旧爱一身光鲜,侃侃而谈往日二人计划的旅行,因经济困窘无法成行的她内心一定酸涩难言。而于男子而言,和薇拉的重逢只是生活的一个小调剂,像一道开胃小菜,暂时刺激味蕾但绝不是主菜,暗示薇拉并非他的一生伴侣。象征是现代主义文学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曼斯菲尔德对象征手法的运用正体现了她小说创作的现代主义特征。

四、结语

作为英国短篇小说的继承者和革新者,曼斯菲尔德对短篇小说作出了重要贡献,她的小说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特征,为英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自曼斯菲尔德之后,英国的短篇小说开始为欧洲所重视。

猜你喜欢
曼斯菲尔德泡菜短篇小说
怎样写短篇小说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38
雪花泡菜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国外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研究述评
我只是想吃一碗泡菜
我只是想吃一碗泡菜
寻找初恋(短篇小说)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49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短篇小说研究的创新之作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研究》评介
曼斯菲尔德新西兰系列小说中的自恋人物
短篇小说(2014年12期)2014-02-27 08: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