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华,龙 泉,田 春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1. 心血管内科; 2. 手术室; 3. 感染专科病房; 4. 麻醉科,重庆 402160)
2019年底中国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疫情[1-2],随之全国各省市均有病例被确诊,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不排除粪口等其他传播方式。该病原体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密切相关,2020年1月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3](ICTV)正式宣布其分类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世界卫生组织(WHO)同日宣布,由这一病毒所致疾病正式命名为COVID-19[4]。目前,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称为“COVID-19”。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作为重庆市4所集中救治医院之一,主要负责救治渝西地区(永川区、江津区、合川区、大足区、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等8个地区)的确诊患者。截至2020年3月1日,该院收治确诊病例90例,其中危重症4例,重症9例,累计治愈出院68例,死亡0例。为进一步了解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发病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对重庆市渝西地区确诊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以期为其他地区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1 研究对象 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诊断标准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5],采集的患者标本(咽拭子、肛拭子、痰标本等)均经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复核确认。本研究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收集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6],对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流行病学史、首发症状,以及患者的行为、心理状态。流行病学史包括:发病前14 d内有武汉及周边地区,或有病例报告社区旅居史(A型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 d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实时荧光RT-PCR核酸检测阳性)有接触史(B1型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 d内与有武汉及周边地区,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有接触史(B2型流行病学史);B型流行病学史(B1+B2)。通过查阅文献制定《患病前行为心理状态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是否知晓新型冠状病毒;(2)是否了解其主要传播途径;(3)是否了解防护措施;(4)正确戴口罩、手卫生;(5)开窗通风、室内消毒;(6)咳嗽与打喷嚏时捂住口鼻;(7)不去密集地;(8)重视疫情的程度;(9)对本次疫情防控的信心。流调员现场对调查指标进行量化评分(每一项条目均有4个选项,差:0分;一般:1分;好:2分;非常好:3分)。全程由专职流调员深入病房逐一调研,资料真实、准确、可靠。
1.2.2 标本采集及检测方法 (1)标本采集:①咽拭子(鼻咽、口咽拭子),患者发病3 d内使用无菌植绒拭子采集咽拭子标本;②肛拭子,采集发病3 d内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③痰标本,使用装有2 mL蛋白酶K(1 g/L)的一次性无菌旋盖采样杯收集患者深咳嗽痰。所有标本采集过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2)核酸检测:90例患者共采集口咽、鼻咽拭子标本各90份,肛拭子标本12份,痰标本8份。90例患者均为转入患者,分别由首诊医院采样并送当地CDC,通过实时荧光RT-PCR(试剂厂家为达安基因)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并复核确诊。
2.1 确诊患者流行病学史 该院收治的90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均无野生动物接触史,A型流行病学史29例(32.22%),B型流行病学史61例(67.78%),其中B1型49例(54.44%),B2型12例(13.33%)。聚集性发病73例(81.11%),其中工作学习场所密切接触38例(42.22%),家庭生活居住接触23例(25.56%),餐饮场所接触8例(8.89%),休闲娱乐场所接触4例(4.44%)。
2.2 确诊患者基本资料 90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32例,年龄3~89岁,平均(48.19±17.85)岁,最小者为3岁。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共36例,占40.00%。有慢性相关基础疾病者28例(占31.11%),主要为高血压、冠心病9例(10.0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例(8.89%),糖尿病7例(7.78%)等。收治的危重症4例和重症9例均合并2种或2种以上基础疾病。A型流行病学史病例主要集中在18~60岁,且以务工人员为主;B型流行病学史病例中≥60岁患者所占比例高于A型流行病学史病例,以农民为主。A、B型流行病学史两组患者不同年龄、职业构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3 患者首发症状及自行服药情况 90例确诊患者主要首发症状为发热及寒战的有43例(47.78%),咳嗽(干咳为主)27例(30.00%),咽喉痛及不适5例(5.56%),全身酸痛、无症状感染者各3例(3.33%)。发病初期有73例(81.11%)自行服药(A型流行病学史病例21例,B型52例),其中抗病毒冲剂或胶囊61例(67.78%),感冒药25例(27.78%),止咳药15例(16.67%),退烧药9例(10.00%)等,37例患者服用2种及以上药物。A型和B型流行病学史两组患者在首发症状、发病初期自行服药构成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1不同流行病学史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基本资料
Table1Basic information of confirmed COVID-19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epidemiological history
项目A型流行病学史(n=29)B型流行病学史(n=61)χ2P年龄(岁)0.017∗ <1824 18~602537 ≥60220性别2.4340.119 男2236 女725职业<0.001∗ 农民036 务工人员122 企业公司人员43 公务员25 教师02 学生65 餐饮超市营业员43 学龄前儿童01 无业14基础疾病0.666∗ 高血压、冠心病27 糖尿病16 慢性肾功能不全01 老年痴呆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7 癫痫01 痛风10 慢性乙型肝炎12
注:*表示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2.4 患者患病前行为心理状态 90例确诊患者患病前行为心理状态调查总均分为(15.16±7.64)分,A型流行病学史患者平均分为(15.66±5.74)分,B型流行病学史患者平均分为(14.92±8.43)分,A、B型流行病学史患者患病前行为心理状态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型流行病学史患者在知晓新型冠状病毒,了解防护措施,知晓开窗通风及室内消毒等方面优于B型流行病学史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型流行病学史患者在知晓不去人口密集地方面优于A型流行病学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不同流行病学史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首发症状及自行服药情况
Table2Initial symptoms and self-medication of confirmed COVID-19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epidemiological history
项目A型流行病学史(n=29)B型流行病学史(n=61)χ2P首发症状0.643∗ 发热及寒战1825 乏力02 咳嗽(干咳为主)720 咽喉痛及不适14 腹泻02 全身酸痛12 头昏头痛02 鼻塞流涕02 胸闷01 无症状21发病初期自行服药情况0.102∗ 感冒药1213 止咳药510 抗病毒冲剂或胶囊1843 退烧药63
注:*表示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项目A型流行病学史(n=29)B型流行病学史(n=61)tP是否知晓新型冠状病毒2.07±0.881.44±1.192.7970.007是否了解主要传播途径1.44±0.951.13±0.971.4550.149是否了解防护措施2.26±0.681.72±0.59-3.650<0.001正确佩戴口罩、手卫生2.27±0.452.08±0.741.3020.196开窗通风、室内消毒2.41±0.501.85±1.312.9190.004咳嗽与打喷嚏捂住口鼻1.14±0.831.21±1.11-0.3570.722不去密集地0.41±0.820.85±1.15-2.0630.043重视疫情的程度1.72±0.881.74±1.08-0.0590.953对本次疫情防控的信心2.44±0.512.34±0.850.7210.473总均分15.66±5.7414.92±8.430.4860.628
该院收治的90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呈现出早期散发、后期聚集性发病的特点。早期收治的大多数为A型流行病学史病例。自1月28日起,陆续收治聚集性发病病例,有8例患者为同日收治,大多数为B型流行病学史病例。确诊患者均无野生动物接触史,但聚集性发病特点明显,73例聚集性发病患者有38例是工作学习场所密切接触,23例是家庭生活居住接触,进一步证实人传人感染的极强传染性[7]。加强防控措施,控制传染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是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早期29例A型流行病学史病例主要集中在18~60岁(25例),男性较多(22例),职业以务工者和学生为主,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职业暴露密切相关[8];后期61例B型流行病学史病例中≥60岁者增多(20例),主要集中在≥18岁(57例),男性36例,女性25例,女性患者明显增多,职业涉及面更广,但以农民占比最高(59.02%),推测可能是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早期正值春节期,务工人员等返乡后人传人感染所致。90例患者中年龄最大89岁,最小3岁,另外有报道[9-11]全国最小确诊患者年龄仅30 h,表明具有人群普遍易感性。收治的4例危重症和9例重症患者均合并2种及以上慢性基础疾病,证实有慢性基础疾病史的患者病程进展快、病情重、预后差[12-13]。确诊患者首发症状中发热及寒战43例,咳嗽(干咳为主)27例,咽喉痛及不适5例,全身酸痛、无症状感染者各3例,乏力、腹泻、头昏头痛、鼻塞流涕各2例,胸闷1例。相关研究也表明新冠肺炎患者多以发热、干咳为首发症状[12-15],但也要警惕以咽喉不适、全身酸痛、乏力、腹泻、头昏头痛、鼻塞流涕、胸闷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尤其是少数无症状感染者[16-17]。另外,发病初期大部分患者会自行服药[18],给疾病的筛查及疫情防控带来巨大挑战,应加强流行病学史排查和核酸检测。本研究同时表明,A型流行病学史病例在知晓新型冠状病毒、了解防控疫情措施方面优于B型流行病学史患者,但A型流行病学史病例更多进出人口密集地,可见早期A型流行病学史病例警惕性降低和频繁的社交活动,以及B型流行病学史病例疫情早期警惕性不高是导致新冠肺炎疫情聚集性暴发的重要原因。
在国家强有力的防控措施下[19],通过集中隔离观察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定点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单位、社区、乡镇工作人员严格走访、测量体温进行排查,公众正确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尚未得到完全缓解。当前正值各地复工生产的关键时期,人群互相传播的风险较大。公众应保持高度警惕,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人群聚集性活动,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到定点发热门诊就诊排查,需特别警惕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应提高公众对新冠肺炎知识的认知,确保防护措施的准确实施,严密防控医务人员、警察、学生、教师等职业暴露所导致的聚集性病例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