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秋芬
[摘要]材料解析题作为中考历史必考题型,其命制类型多样、知识覆盖面广,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答材料解析题的策略包括:夯实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强化学生历史学科信息整合能力,规范学生的答题方法,使学生在答题时能讲明观点,论述清晰、完整。
[关键词]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解答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4-0081-02
近年来,统观全国中考历史试卷,材料解析题成为必考题型。面对这一题型,很多学生出现失分现象,其原因为:一方面学生解答思路不当,对材料分析、信息提炼、知识点考查把握不准,导致盲目解题;另一方面,学生自身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审题、解题技巧,发散思维能力不足,材料论述缺乏条理。为此,本文从材料解析题的题型分析入手,梳理了材料解析题的一般特点,为解答材料解析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文字型材料解析题的解答
在中考材料解析题中,文字型是最传统的题型,多以史料或者一些书籍摘录材料为主,提问方式直接。在解答该题型时,需要关注提问内容,从问题入手,回溯所提供材料,一边审题,一边思考,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或信息点,把握命题人的意图,从问题中找到答案。另外,要注重语言的组织与规范,尽量采用历史术语,避免语言随意性。如某地中考材料解析题,材料一的内容是关于中国早期封建社会,城市化形成过程的论述,选自胡如雪的《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在后续提问上,让学生归纳封建社会城市化形成的原因。结合材料内容,可以归纳答案如下:早期封建社会的君主,之所以要建城市,源自统治阶级对政治、军事发展的需要。如各个诸侯国,都有筑城;各国纷争,都以城池为战略要地;城市人口更集中,商业也更加繁荣。而材料三则选自马春辉的《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阐述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工商业得到发展,推动封建城市向资本主义城市转变。如上海、宁波、广州、天津等城市,与当时的棉纺业、造纸、航运、面粉等民族工业有直接关系。对于该题型的解答,学生应该根据问题挖掘材料中的史料或事实,从材料中寻找答案。
二、对图表型材料解析题的解答
在历史教材中,图表是构成历史史料的重要内容。解答图表型材料题,教师要引领学生关注图表信息,能够从中看出形势变化或事件由来。考虑到历史学科图表信息的综合性、复杂性、多样性,对图表信息需要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挖掘,如与文字材料相结合、从数据对比中得出线索等等。如安徽某年中考题,给出几张报纸图片,介绍了当时社会的传媒知识。这些报纸有《申报》《时务报》《民报》。问题:说明《申报》的创办地。《时务报》《民报》宣传了哪些主要进步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有何影响?结合历史知识可知,《申报》创办地为上海;《时务报》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其宣传的主要内容是维新思想;《民报》创办于辛亥革命时期,其宣传的主要内容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这些新思想和言论,推进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由此来看,对于图表型材料解析题,关键是要从图表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将之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提出其影响及意义。
三、对时政型材料解析题的解答
时政型材料解析题主要是考查学生运用历史观来审视现代社会中的问题的能力。该类题型将历史性、时代性、思想性结合起来,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来探析历史课程的时代价值。在分析该类题型时,要注意将时政信息与历史知识点联系起来,从材料中提炼中心思想,以史为鉴,以此来阐述其时代教育意义。如某省中考题,以昆明“3·01”暴力恐怖事件、西藏和平解放协议、海峡两岸盼团圆三项材料为基础,提出问题:结合我国政府对暴力恐怖事件的处置态度,早在清朝,设置什么官职来管辖新疆?对西藏正式设置行政区是哪个朝代?围绕海峡两岸统一,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列举近年来两岸友好往来的史实。解答时政型材料题,往往需要结合时政信息,联系历史知识、史料。清朝为了加强对新疆的管辖设置“伊犁将军”的官职;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在元朝就设置了正式行政区;针对两岸统一问题,必须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两岸友好往来方面,有“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等史实。
四、对纵横联系型材料解析题的解答
所谓纵横联系型,其包含的材料内容相互交错、纵横关联。如横向联系,对同一时期性质相同或不同的事件进行考查;纵向联系,对不同时期性质相同或不同的事件进行考查。这类题型,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史料分析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山东某中考题为例,材料内容主要与德国有关。如一战时,德国为重新分割世界而挑起战争;二战时,德国再次挑动战争,牟取土地。两次世界大战,给德国造成了沉重打击,如德国被制裁,一分为二。在和平年代,德国创造了经济奇迹,成为欧盟重要成员,走上了强国之路。围绕上述材料提出以下问题:两次世界大战,德国的目的是什么?它分别做出了哪些准备?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哪个?二战中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是哪个?通过组合这些材料,谈谈你对德国历史发展的启示。对照史料和课本知识可知,一战中德国的目标是争霸世界,二战的目标是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指的是“凡尔登战役”。二战中,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是“诺曼底登陆战”。德国因挑起战争,受到了严厉制裁,又在和平发展中,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可见,战争的结局必然是灾难,而维护世界和平才能实现强大。
总之,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学生从材料中学会分析、比较、综合与归纳,提炼历史信息,把握解题思路,并能够围绕提问准确论述观点。根据上述对不同类型的材料解析题的分析,教师可建议学生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中考历史强调以能力考查为命题导向,因此学生必须要扎实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在复习时,要对历史核心概念、历史知识点间的纵横关系进行分析,以提升学生的历史解读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二是注重材料解析题训练,掌握解题技巧。如审题时,要对材料进行准确概括,要从材料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在梳理材料问题,把握历史史料关系时,要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分析史料,不能孤立地看,要旁征博引多方观点,求证历史真相,还要关注历史事件参与者的观点,辩证地分析材料,提升学生“以证论史”的史学意识和批判精神,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三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获取渠道,如引导学生多读史料、开展课堂辩论、围绕主题展开历史研讨等,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参考文献]
[1]林庆明.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命制类型與解题技巧[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1):100-104.
[2]杨艳东.突破材料解析题应对中考历史卷[J].学周刊(上旬),2015(1):139.
[3]颜利廷.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J].中学课程资源,2008(4):62+124.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