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丹丹
本文分析了目前河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为推动河北省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一、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学术界和理论界都在尝试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定义作出解释。总结起来其核心内容是仍然要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依靠产业化经营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向产业链条前后进行延伸,将上游的种子、农药、肥料供应,中游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下游的销售、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相关服务业有机地连接起来,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提高农业附加值,农民通过其中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增加和分享参与二、三产业获取的收益。
首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需要加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强化农村产业和资源深度融合,推进绿色发展和质量兴农,供给更多的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质量、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其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业振兴是重要基础,产业振兴的实现,产业融合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通过产业融合,连接城乡、打通工农,从而使各种资源、生产要素能够双向合理流动、跨界配置、深度交叉重组。
第三,要想最终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势必要进行农村的产业融合。它不仅可以优化整合农村现有的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提升农业资源利用率,社会资本的进入又可以有效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提升农业竞争力;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将以往各自发展、原本分开的产业、价值链连接在一起,从而使产业中的利润更多留在了农村、留给了农民,改变农民在农村产业中获利低的窘境。
第四,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培育出新的产业、新的业态,延长农业产业链,挖掘农业多功能性,不仅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有效化解农村老龄化、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筑牢社会根蒂;脱贫攻坚任务结束之后,如何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产业融合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支撑保障
二、河北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河北省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下发了关于《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些政策不仅充分体现了河北省要大力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决心,更为河北省农村产业融合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奠定了政策基础。但是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方面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与挑战。
(一)从整体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高
自《实施意见》发布以来,河北省农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成效显著,但总体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产业间的横向融合发展还比较缓慢、方式单一,尤其是产业链向后延伸程度较低、融合不充分、服务产业比重较小,制约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产业交叉融合创新不足;纵向融合方面,由于农民自身文化的限制对于农业多功能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很多农民甚至不知道农业还有其他功能,以及该如何开展、如何进行挖掘,导致农业的教育、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康养、生态等价值功能挖掘不够;各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同质性较强,大多追求简单的吃喝玩乐,缺乏特色,并且缺乏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整体布局;产业融合的层次浅、链条短,低端融合占主要,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小而散,农产品仍以初级产品为主,其精深加工程度、质量档次、科技含量都有待提高,品牌效应不明显,所以各经营主体尤其是农民还没有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过程中获利更多,融合推进程度较慢。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辐射带动能力弱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突击队同时也是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有力支撑。尽管近年来河北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的数量不断增长,但和庞大的农民群体相比,所占比重仍然偏少,尤其是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少之又少;在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对农户的带能作用也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联结不够,導致在帮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实现共同富裕、促进本地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不明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偏小、层次偏浅、创新能力不强,在深度开发农村新业态、新模式以及农产品附加值的能力方面仍有欠缺。
(三)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利益联结机制松散,合作方式简单。很多农民都有面临不能很好地充分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的问题,在当前比较典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中,虽有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与农民相连, 由于农民的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所以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缺乏市场竞争力、谈判能力和话语权, 难以适应市场并共享公司发展成果。当公司亏本时, 农民的利益更是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目前很多农村地区都应用了订单式农业、流转承包农业、农村电商等产业融合的新发展模式,但能真正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所占比例并不高、规模不大。
(四)存在人才、资金、科技、土地等瓶颈要素的制约
当前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短缺已经成为推动河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农村环境自身的劣势,导致农村产业融合缺乏复合型、专业技术型人才,进而也影响了融合创新能力的提高,融合程度仍然在起步阶段徘徊。技术方面,农业各经营主体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对农业技术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成效甚微。资本方面,由于农业自身特点抗风险能力弱、盈利水平低的特点,影响了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创新创业领域、先进的技术向农业农村渗透的进程;农村产业融合的长期规划制定以及向深层次、高质量发展,也都因为资本的支农总量偏低,而无法得到保证。
三、推进河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融合深度,探索融合发展的多种形式
首先是推进农业内部融合,坚持农、林、牧产业结合的生态循环发展,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走绿色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其次是延伸农业产业链,将农产品的初加工向标准化、深加工不断推进,将冷链仓储物流与农产品生产有效衔接,并充分发扬特色乡土文化支持优势产区产地批发市场发展。第三是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四是发展农业新型业态,通过实施“互联网 +现代农业”,将现代信息技术贯穿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各个关节。 五是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建设一批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销中心,扶持发展一乡(县)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培育乡村手工艺品和农村土特产品牌,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
(二)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引领融合发展
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切实增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建立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科研机构+合作社+农户”等新型组织模式,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来,分享发展成果,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多种形式参股龙头企业,引导专业合作组织跨区域联合与合作。支持扶持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的深加工,规范和拓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拓宽农业发展领域,并通过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推动农业产业化、品牌化。
(三)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民真正的共享利益
建立和完善以农户为核心的利益联结共享机制,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和核心的要素,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将农民真真正正地連到产业项目中来,让农民真正分享到产业链延伸、产业功能拓展的好处,从而强化融合的连续性。完善规范和创新订单农业,加强合同的规范管理,实行统一的经营和管理,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对农产品进行保护价收购,并按收购量进行利润返还或二次结算。积极支持和推广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农民通过股权参与收益分配,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通过确权推进农村土地和集体资产资本化进程。鼓励产业链各环节的主体通过利用互联网+等新业态联结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四)打破瓶颈要素的制约
政府上要给与农村产业融合更多的政策支持,通过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工作进展和倡导土地流转新模式,创新财政金融扶持政策。通过完善相关培训体系、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示范带头人,支持鼓励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能人下乡创业创新,积极指引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加入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队伍中,提高整体人力资源水平。由政府搭建平台,联合金融、工商等部门,协调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业过程中的融资难问题;金融机构也要积极创新相应的金融产品。
(五)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方式,通过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明确农业发展方向,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充分挖掘各地农业的生态、康养、旅游、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价值,打造一批集休闲娱乐、康养健身、餐饮住宿等多种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精品示范园。并积极总结和梳理成功的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发挥其带动农村产业的最大能量。尤其要支持贫困地区根据本地的农业产品、传统文化、生态环境等特色资源优势,开发符合当地条件、顺应市场需求的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助力精准脱贫。(作者单位: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
本文系张家口市2019年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课题名称:河北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