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壁软骨切除术联合分区引流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探讨

2020-04-07 03:51卢华何利兴陈志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7期

卢华 何利兴 陈志芳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壁软骨切除术联合分区引流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囊内搔刮联合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 研究组采取前壁软骨切除术联合分区引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及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伤口愈合时间、症状改善情况、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6 及24 h的VAS评分分别为(4.0±1.2)、(2.1±0.9)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5.3±1.3)、(4.2±0.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伤口愈合时间(6.5±1.5)d短于对照组的(11.5±2.5)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局限性隆起、局部灼烧感、局部瘙痒、局部肿胀感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伤口愈合率为98.0%, 并发症发生率为2.0%, 复发率为0, 均优于对照组的54.0%、18.0%、2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前壁软骨切除联合分区引流治疗耳廓假性囊肿患者, 其愈合时间快, 手术操作简单, 疼痛轻微, 术后不良反应较少, 预后效果非常理想, 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 耳廓假性囊肿;前壁软骨切除术;囊内搔刮;石膏外固定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7.045

耳廓假性囊肿又叫耳廓软骨间积液, 具体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确, 可能與免疫因素有关, 也可能与变态反应引起循环障碍或局部受到机械性刺激有关等[1]。临床以往均应用石膏外固定、微波、刺穿后囊内注射皮质类固醇及反复穿刺抽液等方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上述方法在基层医院应用较为普遍, 但有较高的复发率, 治疗效果不甚理想[2]。本次主要探究采用前壁软骨切除联合分区引流方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临床效果,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8月东莞市黄江医院收治的100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50例。对照组男35例, 女15例;年龄19~72岁, 平均年龄(45.5±8.8)岁;病程3.5~22.0周, 平均病程(12.8±3.1)周;囊肿位于耳甲艇6例、舟状窝32例、三角窝12例。研究组男37例, 女13例;年龄20~73岁, 平均年龄(46.5±8.9)岁;病程4.5~25.0周, 平均病程(13.8±3.3)周;囊肿位于耳甲艇7例、舟状窝33例、三角窝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 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耳廓假性囊肿诊断标准, 均为单耳且首次发病, 囊肿均波及≥2个解剖亚区。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取传统囊内搔刮联合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且患耳朝上, 首先进行常规的碘伏消毒, 之后铺巾, 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切口应在囊肿最低处大约3 mm大小, 将刮匙伸进囊腔, 搔刮患者囊肿前后壁, 搔刮完成依据外耳道口的大小, 选择与其直径基本一致的光滑塑料圆管置放于外耳道口, 之后患耳耳廓用调制好的石膏进行覆盖, 石膏用量应适当, 圆管应在石膏半干时缓缓取出, 使耳道保持通畅, 7~10 d拆除石膏。

1. 2. 2 研究组 采取前壁软骨切除联合分区引流进行治疗。术前工作与对照组相同。切口应开在耳廓前近耳轮边距囊肿外侧2 mm左右的位置, 切口深度以达软骨膜为宜, 切口长度等于或长于囊肿周长的50%[3]。将皮肤间和囊肿软骨膜之间用眼科剪实施锐性分离直达囊肿的边缘, 将囊肿切开后放出囊液, 表面皮肤予以保留, 切除软骨膜和囊肿前壁软骨。将囊肿后壁囊腔上的浆液纤维层用手术刀实施刮除, 清除坏死变性的软骨, 搔刮后壁软骨不削低软骨嵴, 令其粗糙化保持耳廓外形的基本支架[4]。术腔先用双氧水实施冲洗, 之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1次。切口缝合用5-0眼科缝线, 1条胶片引流条放于1个解剖亚区低位, 用酒精干棉球将每个解剖亚区压迫成形, 术耳用无菌纱布覆盖, 用绷带包扎实施固定。引流条在48 h后拔除。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VAS评分和伤口愈合时间 采用VAS对两组患者术后6及24 h的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定, 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重。

1. 3. 2 耳廓症状改善情况 以局限性隆起、局部灼烧感、局部瘙痒、局部肿胀感评定耳廓症状改善情况。

1. 3. 3 预后情况 主要包括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6及24 h的VAS评分和伤口愈合时间比较 研究组术后6 及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耳廓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研究组局限性隆起、局部灼烧感、局部瘙痒、局部肿胀感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研究组伤口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耳廓假性囊肿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 可能是由于局部受压影响了血液循环, 也可能是胚胎时耳廓发育不佳, 或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了耳廓。该病男性多发, 有资料表明, 可能是因为性激素会参与耳廓假性囊肿形成的调控过程有关[5]。阻止囊肿继续发展和再发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主要目的, 也是为了使耳廓维持正常的解剖形态。现阶段耳廓假性囊肿的治疗方法多为保守治疗, 如石膏加压包扎、囊肿穿刺抽液, 还可用腔内化疗药物灌注、负压吸引器持续引流法等, 但以上疗法均有易复发、易感染、疗程长等特点, 还会出现耳廓局限性的隆起、局部灼烧感、局部瘙痒、局部肿胀感等不良现象[6]。由于耳廓软骨有耳甲艇、耳甲腔、舟状窝三角窝等诸多解剖亚区且凹凸不平, 单纯的弹力细带固定加压或石膏加压包扎不可避免的会使上述结构处的软骨及皮肤间形成间隙, 使耳廓软骨和皮肤无法紧贴, 因此囊液持续分泌造成囊肿肿胀复发[7]。

囊肿前壁软骨不是软骨的退化变形而是一种新生的软骨, 囊肿前壁外的软骨膜增厚生成了这一软骨, 将软骨膜和囊肿前壁软骨实施切除, 未发现复发和遗留耳廓畸形现象, 该治疗有以下特点:①不易造成患者术后耳廓变形, 能够使其耳廓支架保持一定的完整性;②前壁軟骨予以切除, 刮除后壁软骨囊内面内衬纤维素层, 可使后壁软骨与前壁软骨贴合紧密, 降低复发率;③术中不需要特殊器械且操作简单, 可很好的避免了反复操作,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术中严格实施无菌操作使局部保持干燥, 定期换药, 应用抗生素治疗阻止耳廓感染的发生。要想将耳廓假性囊肿彻底清除, 应彻底切除囊肿前壁的软骨及新生软骨, 切除前壁软骨膜主要是为了消除浆液性渗出液的源头, 切除新生软骨可消除耳廓囊性硬块, 可更快的恢复耳廓解剖的形态和弹性[8]。切除新生软骨和囊肿前壁的软骨膜可以彻底清除耳廓假性囊肿的炎症反应, 可以有效阻止囊肿的继续发展。分区引流条留置可以使软骨在每个解剖亚区都可以和皮肤紧密相连, 不易形成血肿, 因此使耳廓假性囊肿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应用前壁软骨切除联合分区引流治疗耳廓假性囊肿患者, 其愈合时间快, 手术操作简单, 疼痛轻微, 术后不良反应较少, 预后效果非常理想, 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唐锦森, 吴文伟, 叶子菁, 等. 耳廓前壁软骨切除与后壁软骨切除对耳廓假性囊肿术后的影响.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8, 25(11):48-49.

[2] 刘艳, 丁锋. 小切口联合PVC片贯穿缝合治疗耳廓假性囊肿55例.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7, 2(4):13-15.

[3] 李英, 董维刚, 欧宁江, 等. 耳廓穿通性缝合加压治疗耳廓假囊肿的临床疗效.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 40(10):80-82.

[4] 夏艳华. 前壁切除后局部打包加压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疗效.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8, 34(3):66-67.

[5] Itatsu K, Yokoyama Y, Sugawara G, et al. The Benefits of a Wound Protector in Preventing Incisional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in Elective Open Digestive Surgery: A Large-Scale Cohort Study. World Journal of Surgery, 2017, 41(11):1-8.

[6] 王继波, 张亚娜. 囊肿前壁软骨切除联合贯穿缝合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18, 33(5):38-39.

[7] Hamid R, Baba AA, Bhat NA, et al. Post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abdominal pseudocyst: Challenges posed in management. Asian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2017, 12(1):13.

[8] 党攀红, 魏苗, 陈佳文, 等. 耳廓假性囊肿的研究进展.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7, 41(3):128-131.

[收稿日期:201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