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政治建设一直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制定正确的政治纲领,把握政治方向,确立政治路线,站稳人民立场,建立党心与民心的血肉关系。中共政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一是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二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立足点;三是突出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全方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四是立足“初心”,践行“使命”,抓住党的政治建设的灵魂。
【关键词】政治建设;统领地位;初心;新中国;历程
【中图分类号】K27;D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6644-(2020)01-0068-08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是指马克思主义政党为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围绕坚持政治方向、政治路线、政治原则进行的自身建设,是直接关系党的宗旨,直接影响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直接决定党在政治上成熟程度的根本性建设”。a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一直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中共十九大报告在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明确了其统领地位。正是中共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制定了正确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确定了政治目标,才使社会主义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引起全世界注目,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是坚强有力的。因此,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政治建设的历程及创新,总结其经验,以进一步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远大理想与近期目标的统一:把握政治纲领,确定政治方向
任何政党都要承载政治使命,实现政治目标。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其先进性的本质体现。习近平说:“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这就是我们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的道理所在。”b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一般都在党的政治纲领中得到明确表达,因而,党的纲领在党的政治建设中从来都居于首要地位,它规定着党的奋斗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行动路线。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时非常重视党的政治纲领,认为党的纲领“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c这说明,党的纲领表明党的性质,是一个政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标志。所以,制定党的纲领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进行政治建设的基础。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纲领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近百年历程中,制定了鲜明的政治纲领,以阐明党的政治主张。党的纲领既包括根据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制定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包括确定长远目标的最高纲领,两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明确宣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二大制定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即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的社会。经过28年的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党的最低纲领,开始了为实现最高纲领而进行的艰苦探索。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1953至1956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大解放了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开始由理想变成现实。正如《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书所说:“解放后前八年所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在于共产党确立的目标与它使用的方法之间没有任何可以觉察到的不相容之处。”a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中共对当时国家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做出了基本正确的判断,遗憾的是在随后的国家建设中,在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上,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作用,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重大挫折。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并经过艰辛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十二大明确指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中共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将其写入党章。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习近平对中共十八大精神作出高度概括:“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十八大以来,在中共领导下全国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面对国内外深刻复杂的形势变化,中共十九大报告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定位,明确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性方向性问题。十九大报告也成为新时代兴党强国的政治纲领。当前,从政治上加强党的建设,核心就是一定要弄明白党的纲领和根本任务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毋庸置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统一,二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坚持共产主义理想有助于涤荡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增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必须要经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践中,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二)坚持问题导向,确立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
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政治纲领的制定尤其关于实现共产主义目标的确定,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一些党员干部表现出一种“打江山坐江山”的心态,出现贪污腐化、不团结的现象;另一方面,党的组织发展太快,影响了中共先进性的彰显。因此,中共中央緊紧围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共产主义最终目标的实现,号召全党继续保持革命时期的战斗精神。1951年,在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刘少奇提出的共产党员八个标准中,第二个标准为“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在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以后,还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斗争,“一切党员必须具有为彻底实现党的这些目的而坚持奋斗的决心”。a在“大跃进”高潮时期,中共中央提出党的组织工作要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这一阶段党的政治纲领大大激发了民众热情,提高了民众政治认知能力,巩固了新生政权,顺利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但因为没有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没有正确处理好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使党和国家的建设经受了重大波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共确立了“四位一体”的党建布局,强调制度治党。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在“四位一体”的党建布局上又增加了反腐倡廉建设,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党建布局,及时解决了党内出现的突出问题,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在新形势下,中共自身建设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尤其一些党员干部不仅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消极、模糊、动摇,甚至政治立场、政治原则产生了严重偏差。这些对党的前途产生严重影响问题的存在,与一段时间以来党的政治建设软弱、不到位密切相关。对此,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发表讲话,告诫全党,要抓住党的政治建设这个根本。为此,中共中央在全党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要求党员在事关重大是非、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等重大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在这个问题上,不要含糊其辞、语焉不详”。
正是从政治建设的高度思考问题,中共十九大报告将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对此作了解释:“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因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第一个措施就是把准政治方向。当前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党的纲领,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说明,紧紧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制定正确的政治纲领,从理论和实践上正确处理共产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阶段关系,中共的政治方向就不会发生偏差,就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和国家的建设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政治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中共的纲领规定了其最终目标和各历史阶段的近期目标,党的政治路线则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指明了具体的途径和道路。党的纲领决定党的政治路线,党的政治路线是实现党的纲领的保证。因此,无产阶级执政党要从政治上加强党的建设,不仅要确定正确的奋斗目标,而且要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以保证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二者紧密相连。
(一)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党的政治路线正确与否,决定着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活动有无成效,决定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决定着党的自身建设的命运,因此,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毛泽东曾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强调:“党的建设过程,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过程,是这样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d他在《矛盾论》中指出:“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e可见,制定一条不同历史时期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问题。
新中国建立后,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正确的政策,认真实行了“不要四面出击”的策略,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随后,毛泽东把握时机,制定了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同时推进“一五”计划的建设。至1956年,中国不仅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而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因此,中共八大指出:“我们国家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a八大的决议充分显示了中共超强政治能力和高超的政治水平。新中国初期七年,中共比较好地处理了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问题,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顺利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但在随后二十年的建设中,在处理阶级斗争、人民内部矛盾、经济建设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上逐渐偏离了中共八大的政治路线,出现了失误,其教训就在于中共没有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执行了“左”的方针和政策。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治方向,制定了经济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邓小平说:“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就是搞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b叶剑英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为这个中心服务。”c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定了今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指出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经过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中共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路线问题逐渐有了较深入的认识。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将其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共十三大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国国情认识的精准把握,再次显示了中共高超的政治领导能力和政治智慧。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要求“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e无疑,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来进行。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党内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问题,江泽民强调全党要“讲政治”,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揭示了“一定要讲政治”的深刻内涵。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根据党的建设新情况指出:“讲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全面、正確、积极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出现什么干扰,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三)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2012年11月,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全党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他强调: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进步,就会沦为一句空话;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失去动力。进入新时代,党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并要求全党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习近平在推进管党治党的过程中,多次强调“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b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就要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开展党的各项建设工作,保持政治定力,切实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探索和实践证明,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是完全正确的。无论将党的基本路线上升到党和国家能否经受生死考验的高度来认识,还是视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来看待,都足以说明中共制定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是多么不容易,要经过许多困难和曲折,进行不断探索和经验总结,才能认识和掌握它。但先进理论一旦被真正掌握,就会变成强大的正能量,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
三、党心与民心血肉相连: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从政党理论来说,政党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通过政治纲领和政治主张的表达获得选民或民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不断践行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历史,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就是党心与民心紧紧相连的历史。1944年,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说道:“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c这段话鲜明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及其内容。
(一)党的政治建设一定要站稳人民立场
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推进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首先要把握根本政治立场,即站稳人民立场。党在制定政治路线、方针、政策时,党员干部在进行决策和执行工作时,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个人、集团或政党利益的最大化为工作的出发点,这既是中共根本宗旨的体现,也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追求和价值追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战争年代,中共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革命实践中更多是解决政权的问题,最终的落脚点是让广大人民获得解放,翻身做主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共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巩固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让人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的生活。因此,这一时期党群关系主要体现为党领导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纲领与路线。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广大人民过上小康生活。进入新时代,中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阶层、利益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日益复杂,与国家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党群关系更多表现为服务群众,与群众沟通,建立民主、协商、平等的党群关系。但不管时代如何发生变化,中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没有变,变化的是在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过程中,根据时代要求在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着力点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评判各项政策成败得失的根本依据、党员干部工作实效的根本衡量尺度、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
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党员受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影响,“公仆”意识淡化,背离群众路线,漠视群众心声,无视群众利益,严重损害党的形象。面对改革开放复杂的局面以及中共党内建设存在的问题,邓小平多次强调,不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相信人民的力量和智慧。邓小平甚至认为中国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第一条就是要同人民一起商量着办事”。a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社会多元利益格局的形成,邓小平更提出“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各项政策成败得失的根本依据”。b心中有人民,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邓小平用极为通俗、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实践标准,至今成为检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效的基本遵循。沿着这个基本遵循,江泽民强调,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也要以此作为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从而将这个评判标准进一步上升为党员干部工作实效的根本衡量尺度。随着中国发展路径的创新,胡锦涛则将其作为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并在人民是否拥护、赞成、高兴、答应的基础上,要求“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c这既体现对广大人民群众权利的尊重,又切实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
(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广大群众对党内存在的作风问题表达强烈不满。习近平明确指出:“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d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告诫全党:“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e他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f从这些表达中不难看出,习近平对党风建设超常重视,将其与中共的生死存亡、民心向背紧紧联系在一起。
找到问题后,破题是关键。中共十八大后,中共中央紧紧抓住民心政治,从党内脱离群众比较严重的现象、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入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据统计,自2013至2018年,“中央纪委共通報曝光40批23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形成强有力的警示和震慑”。g这些举措消除了广大群众的疑虑,使其认识到中央执行八项规定不是运动式的,而是中共政治生活的常态,从而极大提升了中共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
中共十九大报告总结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的经验,不仅明确要求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而且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调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在此共识基础上,习近平特别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h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宗旨和政治本色。习近平这段话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与党的宗旨的内在逻辑关系,说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点。
四、党的政治建设的创新和发展
(一)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
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党历来注重从政治上建设党。从古田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到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强调“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都表明注重从政治上建设党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这说明,在近百年风雨历程中,政治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从来没有缺位,而且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一方面,从理论维度来说,政党是政治组织,这注定了一个真正意义的政党天然具有政治属性,它必须讲政治,否则何为政党。无产阶级政党更是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正如习近平所说:“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共产党不讲政治还叫共产党吗?”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即使没有将“政治建设”概念单独表述出来,并出现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但是有关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要义——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则一直贯穿于党的各项建设中,起着党的建设的政治引领作用,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以及加强自身建设的始终。
(二)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立足点
邓小平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明确指出,搞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这就是当前中国的最大政治;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习近平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政治建设历程就是紧紧围绕人民的幸福线而展开的,其立足点就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1956年毛泽东在谈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说道:“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b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当改革遇到阻力时,邓小平提出了著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从而将改革成效落实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切身感受上,落实到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上。同样,习近平也强调“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c进而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程说明,一代又一代的中共领导人在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世界舞台上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这都依赖于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
(三)突出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全方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对党的建设的政治引领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这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统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贯彻实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得到了印证,但正式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范畴,并明确其在党的建设中的统领地位,是在中共十九大上,确立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是习近平对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习近平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中共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大案要案,紧紧抓住问题的本质,指出这些案件不仅说明党员干部在经济上存在严重问题,更暴露出他们在政治上也存在严重问题。“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不抓党的政治建设或背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a在指导党的建设工作中,习近平逐渐形成了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系统思维,从“两个务必”到“两个永远”,杜绝“七个有之”,坚持“五个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等,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的话语文库,如政治属性、政治方向、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政治根基、政治定力、政治能力、政治意识、政治原则、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政治本色、政治风险、政治追求、政治使命、政治标准、政治教育、政治训练等等,并赋予了其深刻的内涵。在习近平的指导下,中央颁布了一系列涉及中共政治建设的党规党纪,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等。所有这些加强中共政治建设的举措,不仅突显了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彰显了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而且体现在将有关中共政治建设的具体内容落实到中共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反腐败斗争的全过程中,从而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网络建设系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不断走向完善与成熟。
(四)立足初心,践行使命,抓住党的政治建设的灵魂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已成为一个拥有9000多万党员、461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大国执政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总体上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党员淡化甚至背弃了党的宗旨和信念,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松懈,政治立场不稳,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另外,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出现了代际消减,一些年轻党员思想平庸化、庸俗化。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统计,截至2018年底,35岁以下党员共有2211.6万,b占党员人数的24.4%。青年一代的党员生活在物质文化比较丰富的环境下,其中的一些人对“理想信念”“吃苦耐劳”“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话题不感兴趣,甚至对这些理念的应有宣传进行讥笑,这些人的政治方向是迷茫的,思想意识是动摇的,忘记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历程,忘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出征。为此,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會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c中共十九大报告更是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大会的主题内容。
坚守中共的性质和宗旨,坚定理想和信念,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灵魂;背离了初心,政治建设也就失去灵魂,党的各项建设无从谈起,党的使命更无法实现。初心,是中国共产党的血脉相承,是全面加强政治建设的目的和归宿。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从其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已彪炳史册,习近平运用历史思维,站在历史高度,透视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创造性地提出了“不忘初心”的政治话语,提出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熊秋良,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