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研究

2020-04-07 03:47徐浩扬
财会学习 2020年9期
关键词:风险控制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徐浩扬

摘要:我国现阶段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国有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只有不断提升国企内部审计工作水平,才能逐渐提高国有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本文主要针对国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进行相应的分析,并对现阶段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升内部审计风险防控意识,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从而推动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内部控制

一、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增强国企的风险防控能力

风险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对于规模和体量较大的国有企业而言,开展有效的内部审计是健全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的正常运营活动不仅受到企业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限制。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有效的识别潜在风险因素,确保国有企业的平稳运行。内部审计可以从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要素、发展目标等方面进行相关制度的调整,并对国有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双重”核查,有效的约束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1]。内部审计人员对于发挥审计作用,利用审计结果,做好问题、原因的症结归集,具有组织协调的优势,通过审计整改,可以不断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防范企业风险。

(二)有助于提升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内部审计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和起点是企业内部控制,而内部控制工作也渗透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企,内部控制体系是对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控制、企业资源调配和经营管理的基础。内部控制审计是国有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力保障,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发挥“防火墙”的作用,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三)有利于完善国企的内部控制机制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独立第三方”,发挥着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是否有效、企业运营活动是否合规的职能。通过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是否有效、合理,可以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合规进行提供保证。同时,内部审计还可以发现内部控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水平。

二、现阶段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审计认知存在偏差

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领导层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将内部审计简单的看作是对财务进行检查,限制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内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另一方面,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所处企业的行业特点、经营业务等不熟悉、不了解,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内部控制、经营流程的判断,制约内部审计的效果。

(二)缺乏独立性的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内部的“独立的第三方”,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内部审计工作要想行之有效的进行,必须保证内审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在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中,部分国有企业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有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由相同领导分管,有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承担了额外的业务管理职能,导致内审部门无法准确有效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进行客观预判,压制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2]。

(三)内部审计信息化程度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国有企业都纷纷建立起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平台。但是,在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和数据化较为滞后。首先,一些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企业内部、企业内外部间数据传递受阻,审计部门无法准确掌握有关状况,导致审计质量大打折扣,企业运营过程中潜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为企业后期发展埋下风险隐患。再有,部分国有企业审计数据交互滞后,审计工作通常处于被动状态,审计风险发生概率较大。同时,有的国有企业建立相关信息系统,但是并没有定期维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黑客、病毒攻击、网络不稳定以及人员素质不达标导致的操作失误等带来的审计风险,都会影响相关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内部审计认知理念,提升内部审计风险意识

国有企业管理层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要从思想层面上转变内部审计认知,注重内部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好内部审计人员控制,做到“双管齐下”,真正发挥出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效果。首先,根据企业和内部审计部门的实际状况,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更为良好的环境。通过在企业管理全过程开展内部审计,促使企业领导和各级员工都转变认知理念。其次,通过对审计工作控制、监督规范,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考核,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通过专业知识培训,特别是开展基于企业实际业务和管理水平的培训,提升内部审计风险防控意识和防范能力。最后,要加强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有效识别问题,针对性的在采购、生产、运营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从而提升内部控制的质量。

(二)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健全国企内部控制机制

国有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内部审计成效,必须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建立完善的审计管理机制,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首先,要在公司治理的层面上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使得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在独立不受干扰的环境下开展。其次,在部门和结构设置方面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通过明确部门架构、管理职责,明确划分岗位职责,使得內部审计部门与各个职能部门构成一种良性的监督控制循环。最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基础是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人员要及时检查内部控制机制的运行状况,确保内控有效性。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形成良好内部管理形态。

(三)构建信息化的管控平台,加大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国有企业搭建信息化的内部管控平台之前,要对内部审计人员、内部控制人员进行专业性的培训,集中进行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学习和实践,确保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人员能全面掌握相应的操作技术,这样才能保证此信息平台使用的高效性,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同时,还要实现国有企业内部各种信息数据的实时共享,制定相对应的内部审计工作计划,从日常经营业务、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明确经营管理重点业务,加强专项业务审计监督,转移内部审计重点,加大内审力度,全面落实内部审计工作[3]。此外,要将内部审计与绩效考核相挂钩,激发员工积极性,保证内部审计的质量,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从而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效率。

(四)不断优化内部审计模式,完善内部审计评价体系

国有企业需要根据当前的发展状况,针对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状况设置相对应的内部审计考核指标。通过内部审计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做好问题的评价和定性,判断问题的严重性,不断提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的效率,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敏感度。同时,要根据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的实际状况,不断完善内部审计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效力,保障内部审计的质量。此外,要对内部审计模式进行创新和改进,做到与时俱进,增强内部审计的时代适应性,加大内部审计薄弱环节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现有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从而降低国有企业的经济损失。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加强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管理,有利于增强国企的内部风险控制效果,进一步完善国企的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推动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国有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工作时,要转变内部审计认知理念,提升内部审计风险意识,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优化内部审计模式,完善内部审计评价体系,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工作创造前提和条件,增强国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宇荃.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6.

[2]严玮佳.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8.

[3]刘虹艳.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J].南方论刊,2016 (10):70-71.

猜你喜欢
风险控制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及改进措施分析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