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琴
信息技术是一门有着较强实践操作性的学科。学好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及应用信息的能力。但是受到上课时间的限制,在教师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学生并没有充足的时间上机操作,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而应用翻转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缺陷,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与其他文化课程不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是考试必考的应试科目,而是侧重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学会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处理计算机信息,并用正确的传输与收集手段完成应用的过程。鉴于这个科目的特殊性,翻转课堂模式的引入,使教师能够更多地去听取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疑点和难点的见解,而非刻意地枯燥地对知识实施强制性的灌输。此外,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加灵活的思维,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探索欲已经相对小学阶段要高,具有活力的思维让其更加喜欢创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纸质教学模式,是适应现代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模式学习知识,同时还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诸多的便利。这样不但有利于帮助和鼓励学生的探索热情,教师还能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实行个性化的教学,去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最终达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目标。
“计算机基础”课程属于公共计算机类课程,主要面向大一学生开设。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地信息化水平不同,学生学习基础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已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有的学生对基础知识还不熟悉。这种情况导致传统教学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认为过于简单,有的学生却认为难度太大,因而传统教学在进度上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习需求。此外,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
“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特性。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先操作演示,学生再上机练习。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很少关注学生是否掌握,更谈不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能力提升。同时,传统方式下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师讲授时间偏长,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少,难以激发学习热情。
课前准备环节是整个翻转课堂模式运行良好的基础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把即将讲授的课程内容,提前制作并以文档、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表现出来。将教材上的重点知识点转化成更加直观的文档,需要教师用更加丰富和切合实际的技术,对这些重点文档进行编辑,并掌握图片添加、压缩制作、视频剪辑与播放的各种操作技能,为学生做好课前资料的准备工作。
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是学生进行知识内化的关键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其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1)问题探讨环节。教师要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由发问,然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分类,按照问题的分类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问题的探究与解决。然后教师要对经过小组讨论依然无法解答的问题实施个性化指导。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缺乏针对性和代表性,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提问主题,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围绕主题发问,然后根据情况确定下一步是应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还是让学生独立探究。
(2)巩固练习环节。教师要梳理这一节的教学要点,针对同一类型的问题,找出相应的练习任务,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完成任务,实现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
(3)汇报探究成果环节。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为基准,选择小组代表,针对小组内的问题和交流结果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
(4)教师总结归纳环节。教师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各层次目标,再次引导学生回顾课堂教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吸收和内化,同时引导学生针对存在的困惑点进行再一次的提问和解答。
翻转课堂的成立是以网络信息科技作为载体的,能够更加快捷地记录和分享教学内容。在课后延展阶段,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制作的小视频,比如软件的安装技术,给生活中需要安装软件的朋友帮忙,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软件安装技能,还能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再如,根据小视频,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电脑定期杀毒,及时地将病毒与木马程序清除掉,保证家庭电脑能够安全高效地运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总之,翻转式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含教学视频的设计与开发、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课后评价三个环节。为了更好地将翻转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