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中的树人根本任务意见提出之后,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成为各学段发展期间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学科教学活动实施不仅要做好基础知识教学,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升,从而保障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应该要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例如理解相关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研究方式以及批判思维等品质,同时还需要具有尊重事实、理解科学以及良好的理性思维,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1]。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从某些方面来说是国家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也是课程和教育目标制定的根本依据,更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对于学生的综合体现。总的来说,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其分别是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社会责任以及科学精神四个方面。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不仅是有效落实教学理念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得以发展的关键。
生命观念指的是人们对于生命现象进行分析之后而产生的一种抽象概念,这也是人类社会经过大量实践研究证实之后而形成的观念,如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观等观念。为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想有效促进学生生命观念得以形成,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概念性知识教学,让学生在这些知识学习中,逐渐形成生命观念,从而有效实现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期间,可以借助于动植物器官结构与功能之间所具有的统一性关系,来帮助学生在掌握概念性知识的同时逐渐构建出结构与功能观;也可以借助于生物从水生逐渐向陆生进化过程、从低等生物逐渐进化到高等生物并且持续进化的过程,来帮助学生掌握适者生存这一进化理念,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把握,还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命观念。为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深入挖掘、分析教材,借助于生物概念知识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从而在保障学生对生物基础概念形成理解的同时,有效地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得以发展[2]。
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课程,与语、数、英等科目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科学探究意识的培养。为此,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于实验的方式来加强对学生科学探究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意识与科学精神,从而有效实现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进行“渗透作用”教学的时候,因为知识点具有一定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于实验的方式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平衡时半透膜两侧的浓度,之后再借助于实验数据分析来获得正确结论,而学生则能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发展自身科学探究意识。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提升意义非常。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很多知识点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知识来为学生设计探究性情境。因为传统讲解的方式学生只是理解了其表面知识,对于其内涵以及具体应用无法形成有效把握。而探究性情境的设计,则能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同时,有效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探究性情境中发展自身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实现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3]。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知识点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直接带领学生种植玉米,让学生对玉米胚芽在单侧光照下的生长特点进行观察,同时探究其整个植物生长激素产生过程,这样学生自然能够在探究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实现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也是核心素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这一点教师在教学期间即可联系实际生活来为学生构建培养核心素养的桥梁,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这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情感,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核心素养形成离不开生活情境与社会实际,教师若能结合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生物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对教学内容形成良好把握,还能逐渐提高自身社会责任,从而有效实现高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有效培养。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之后就在教学领域受到了较多的关注,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准确把握核心素养内涵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意义非常。为此,教师一定要准确认识核心素养,在教学期间借助于生物知识传授、实验活动开展来探索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这样学生核心素养自然能够得到有效发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