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2020-04-06 22:15温明焕
教育·教学科研 2020年12期
关键词:同学学生

温明焕

摘要:颁布《地理课程标准》后,教师们研究最多的话题就是“地理核心素养”,特别是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这三部分内容更是教师娓娓而谈,各抒己见的话题,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相对较为冷门。笔者从2020年高考全国卷来分析高考对地理实践力考查情况,并从课堂教学中培养地理实践力的举措来展开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课堂教学;体验式学习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2020年高考落下帷幕时,按照习惯笔者在高考结束后也对今年的高考地理试题进行搜索下载研究。笔者研究发现2020年高考地理仍沿承着往年的风格,坚持以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素养立意、价值导向的命题原则,每个题组都体现出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在研究的同时也发现很多试题中的材料来源于生活,将传统的文化、时代的精神、地域特色、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渗透到试题中,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在试卷中考查所占的比重在上升,这就给地理一线教师敲响了警钟,地理实践力的考查不再是“空中楼阁”,应该落实到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本文结合笔者在研究高考试卷中的发现及教学过程中实际经验,谈谈对培养地理实践力的看法。

2020年高考对地理实践力分析

巧妙创设情境,解决地理问题。原题展现:(全国Ⅰ卷)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如图1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题。

1.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II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相对居住片区II,居住片区I的建筑布局宜(  )

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层建筑为主  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

A.春季盛行风  B.夏季盛行风  C.秋季盛行风  D.冬季盛行风

试题分析:地理教学中应始终秉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客观事实上学习的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生活处处都显示着地理。试题以生活有关的背景为基础,巧妙创设情境,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本题组以东北地区的居住小区为背景,考查建筑物布局规则、建筑特点,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引入试题。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冬季防风、夏季通风”,考生应考虑到当地盛行风,根据图形中的“风向玫瑰图”及结合我国风向情况,可知当地应该夏季西南风和冬季东北风。根据图中判断居住片区Ⅱ位于西南方向,因此受夏季西南风影响较大,因此最关键要考虑有效通风;而居住片区Ⅰ位于该小区的东北方向,因此要考虑到光照和冬季防风,可以判断建筑布局应该是楼层高、建筑密度大,有利于获得南侧的光照,阻挡北侧的冬季风,起到冬季防风作用;居住区出入口位于小区的东南和西北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是为了避开冬季寒冷的东北风。

得到启示:在平时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会观察身边的生活情景、现象,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关注社会生产,探究地理原理。原题展现:(全国文综Ⅰ卷的第36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葡萄喜光、耐旱,图2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

1.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据此分析该地的降水特点。(8分)

2.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8分)

3.说明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的理由。(6分)

试题分析:本题组考查了当地农民充分利用坡度和太阳光线之间的关系进行光照的有效利用,帶领学生探究农事活动的地理原理,将农业生产中的劳动智慧与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相结合。

解题思路:1.看到这张农业景观图,可联想到我国在山地的农业情景“梯田农业”,按照梯田能保持水土的特性,自然可得到顺坡垄的走向与坡向一致,水流速度较快,不利于保水保土,且灌溉不便。结合材料,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应位于温暖湿润的西欧,因此,该地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点:降水频率高即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每次降雨量较小,对土壤的冲刷能力较弱,故可不考虑保土保水的作用,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故可不考虑灌溉的问题。2.结合材料葡萄喜光,可得到种植葡萄宜选择向阳坡南坡,而且该地位于52°N附近,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太阳低,与梯田相比,顺坡垄葡萄之间的阻挡少,可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的面积较大,利于葡萄的生长。

得到启示:工农业的生产特征是一定地域人类与地理环境长期协调的结果,因此学生要了解工农业生产环节,探究工农业活动中的地理原理,在真实的地理情境下能够将地理知识向地理实践转变。

近5年全国文综Ⅰ卷分析

福建省从2016年高考采用全国卷开始,笔者对这五年全国Ⅰ卷的研究发现,地理实践力已渗透在高考试题中,而且对地理实践力的考查题目在增多,分值在升高,角度更多样化。全国文综Ⅰ卷对实践力的考察内容情况(如表1)。

培养地理实践能力的举措

很多教师认为实践力的培养就应该外出研学,这是错误的认识,课堂上仍然是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主战场。那如何才能在课堂上实现实践力的培养呢,那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体会,用嘴来说,用手来操作,亲自去感悟所学的知识点。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体验式学习来培养实践力的一些措施。

体验式教学是1982年由心理学博士马丁汤姆森创立。体验式学习就是让学生亲自参与某种特定的活动,或让学生置身于某种特定的情景,用自己的行动和自身感受来获取技能、知识、原理等。体验式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融入地理知识的情景中,还可以让学生对地理学习充满了学习的兴趣。

情景模拟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培养地理实践力 情景教学是将地理知识融合在模拟场景中,创设角色情境,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参与者,使其亲身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内涵,促进对该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如学习高中地理“恒星日和太阳日”时,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图3)来讲解,由于知识点抽象,教学效果往往不佳。针对这种问题,笔者改变了教学模式,请同学体验该项活动。

准备:三位同学,同学甲模拟地球、同学乙模拟太阳、同学丙模拟遥远的恒星。

步骤:1.让三者站成一条线,甲同学(地球)两只手合并伸长,指向乙同学(太阳)和丙同学(恒星),模拟太阳、恒星位于地球某点位置的上中天,同时恒星远离地球(图4)。

2.甲同学(地球)一边自转的同时绕着乙同学(太阳)公转,当甲同学(地球)的手第二次指向丙同学(恒星),就是一个恒星日(图5)。但此时并没有甲同学的手并没有指向乙同学。

3.甲同学继续自转和绕着乙同学公转一定角度后,这时甲同学的手才指向乙同学,就是一个太阳日(图6)。

通过该体验式的学习,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同时反映对恒星日和太阳日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该方式的缺点就是受到场地的限制,无法使三者之间间隔遥远,因此模拟时自转的角度会有较大的差异。

科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地理学习能力 古人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要想最容易掌握其内在性质、规律和联系,最佳学习途径就是自己去发现,而这种发现的理解是最深刻的。实验式学习是借助一些材料,来模拟地理现象,探究地理原理的过程,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变化规律。在地理课堂中引入实验,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实验的操作途径,能用实验去验证地理原理,更能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同时实验具有很强实践性和直观性,可以让学生快乐中学习,感受学习中的快乐,提高主动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如学习高中地理“沿地球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时,笔者就通过让学生实验来学习,实验如下:

材料:雨伞,红色水。(清水加了红色的颜料配制成)

步骤:将雨伞伞骨代表地轴,伞尖朝上,代表从北半球上来观看,模拟地球自转,逆时针旋转伞骨;在伞尖滴适量的红色水,让它自由下滑;观察红色水的流动轨迹,描述红色水的偏转方向;再将伞类朝下,来模拟南半球,旋转伞骨,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

通过直观形象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及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达到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目标。

角色扮演学习,让学生切身体验培养地理实践力 地理角色扮演就是根据所学的地理问题,让学生来扮演某种人物角色,根据扮演的角色身份,对社会中产生的地理问题进行解剖、分析,并找到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知识进行直观化、生活化,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完善自我人格,促使学生多元化的发展。如学习高中地理“热带雨林要开发还是保护”时,笔者就通过让学生角色扮演来讨论本部分内容。

探讨内容: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是开发还是保护;

角色扮演:巴西政府官员、商业伐木法人代表、热带丛林土著居民、气候专家、生物学家、世界环保组织官员、地理学者;

准备:学生根据自已的特长兴趣来自愿认领扮演的角色;将相同的角色合并成一个小组,将班级学生分成七个小组;每小组选出小组长,提醒各小组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去收集相关的资料(如表2)。

讨论发言阶段:各小组用5分钟的时间进行对本组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讨论,最后推荐一位代表最终论述,同时也可以上台展示材料,小组的其他同学可以及时补充。在这时另外小组的同学认真听,同时可以充当记者提问。

最终成果:经过激烈的探讨,针对目前雨林的不断遭到破坏的严峻形势,各小组一致认为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为了雨林能够可持续发展,同学们也提出了各种既能保护雨林,又能发展经济的有效措施。

在这个角色扮演的学习中,同学们展示了他们开阔的视野,宽广的知识面,对问题能够进行透彻分析,在表演的过程中轻松获取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之感培养地理实践力 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显现出强大功能。多媒体可以集声音、图片、动画等展示地理现象,模拟地理成因,化抽象为直观,把学生带进相应的氛围中,可以使学生进入情境之感觉。如學习高中地理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时,笔者采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学习情境。

让学生观看《世界的形成》视频,让学生假想自己也随着视频乘坐时光机器穿越时间,感受来自地球内部隐藏的力量,打造出崇山峻岭,沧海桑田的变迁。通过该视频的学习,解决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漫长影响的难点,让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海陆变迁的结果。

通过播放各种景观照片,引导学生用地理的视角来观察地形地质,探讨造成该景观的内、外力因素。这样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可以使学生穿越时空,创设身临其境之感觉,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实践力。

结束语

目前课堂教学虽然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主战场,但往往在课堂教学中遇到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如抽象的自然地理原理,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是一知半解,只能机械记忆,就别谈将地理知识提升到地理能力,因此有条件的学校仍然要开展地理野外实践。研学旅行让学生走出教室到自然,走出书本到实践,可以丰富知识,不拘泥于课本;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拥有广阔的格局;可以让学生感知未知的世界,增加对世界的认知;提升学生在研学中发现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学旅行将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一大举措。地理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其核心思想主要来自实践。在地理实践力备受关注的情况下,地理教师对自身专业素养的关注要提高,遵循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用真实的地理实践活动去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将满堂灌变成师生探究的过程,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高阶段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与改变,提高在快速变革社会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海涛,李桂荣,赵旸.从2017年高考题看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J].教学考试,2017(45).

[2]贾灵丽.中职学生体验式德育教育综合平台设计[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11).

[3]黄小婧.浅析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J].读与写,2016(13).

(作者单位:福建省仙游县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同学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学生写话
聪明的学生等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