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瑶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国学讲堂”。本期我们来看一个关于下棋的故事,先来读一读原文吧。
予观弈①于友人所。一客数②败,嗤③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④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⑤。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⑥(nǎn)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1.弈:下棋。
2.数:屡次。
3.嗤:讥笑;嘲笑。
4.不逮:不及。
5.得先手:指处于有利形势。先手:有利局势。
6. 赧:羞愧,不好意思。
这个故事出自清代儒学大家钱大昕的《弈喻》一文,讲的是作者的亲身经历。钱大昕曾在一个朋友家里看别人下棋,有一个客人接连几次都败给对手。于是钱大昕心里讥讽他失算,总想替他去改放棋子,认为这个客人水平不如自己。过了一会儿,客人邀请钱大昕对弈,钱大昕觉得轻而易举。但刚走了几步,客人就已经取得了优势。下到快一半,钱大昕已经开始绞尽脑汁,客人却依然游刃有余。下完一局,客人赢了钱大昕十三个子。于是钱大昕羞愧难当,一句话也说不出。后来,再有人喊他去观棋,钱大昕只会坐着默默地观看,一言不发。
钱大昕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观人得失易,观己得失难”。作为旁观者,我们对别人的要求总是不自觉地拔高,对别人的能力和成就以严格的标准来评价,对于自己却总是“网开一面”。这就导致我们很容易对自己和别人的差距产生误判,最终像钱大昕那样输得一败涂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是一种传统美德,要求我们对别人的失败和错误要保持宽容的心态,但要以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只有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与他人。
在《弈喻》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钱大昕由这个故事延伸开来,谈到了做人与求学的态度问题。他认为,做人不能一直盯着别人的短处和不足,而更应该经常审视、反省自己的过错。学习也一样,读古人的书,不必总是抓着一些小瑕疵不放,而要看到书中那些智慧的闪光点。看到别人的长处要努力学习追赶,看到别人的短处要自我审视,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下面我们来看两个故事——
京剧大师梅兰芳不仅技艺精湛,还有一颗谦虚向学的心。他经常向别人虚心请教,不问身份高低,只要言之有理,能帮助自己提高演出水平,他都欣然接受。
有一次在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梅兰芳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演出结束后,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他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
老人指出:“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七上八下,你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正是这样的精神,让梅兰芳的技艺日益精进,终成一代京剧大师。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走到半路时,发现前方有一个孩子在路中间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急着赶路,就对那个孩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出乎意料的是,孩子并没有慌慌张张地跑掉,也没有口出狂言,而是不卑不亢地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一下被问住了。虽然被挡住了去路,但孔子并没有生气,反而觉得这孩子谈吐得当,聪慧过人,也很懂得礼貌,于是就亲切地问道:“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tuó),七岁!” 弟子们很疑惑,问孔子为什么对一个拦路的小孩这么彬彬有礼,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七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对于一个贪玩的七岁孩子,孔子并没有因为他挡住大路而生气,而是看到他身上的优点,并以此来激励自己和弟子们。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