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伟
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在新课标发展下的新型学习方式,也是促进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研究性学习方式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兴趣为主。将研究性学习方式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同时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自主学习兴趣。本文将通过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研究兴趣
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推进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与积极性。情境教学方式的创设是当前新课标发展下高效且科学的方式,将情境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结合,是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认识时间”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对时间这一抽象概念比较难理解,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与研究中掌握知识。教师在认识大格小格、认识时分、时分关系等基础上开展教学之后,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并且利用教具钟表将所说时间拨出来。也可以问题情境形式,引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由一名学生或教师说出时间,其他学生在钟表中拨动相应时间。因此,情境教学法不仅利于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同时有效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合作研究。
引导学生动手解决问题
动手操作是促进学生加强对知识认知与理解的方法,也是研究性学习的表现方式。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在操作环节往往是教师操作,学生观察的形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进而导致学生不仅学习积极性较低,甚至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适当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在学生亲自操作的过程中,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最好时机。实践才能出真知,如果学生仅仅是在学习教师的经验与教材中的内容,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发展逻辑思维与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教师不仅应当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能力将同时提升。因此,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实践中找到学习数学的方式与思路,是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倡导教师以自身专业能力作为学习中的引导者身份,将学习的能力与学习方法给予学生,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并且在学生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及时给予帮助,改善学生的学习误区,优化学习方法,在自主学习之后加强学生自我反思与总结,进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克和千克”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研究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对生活中常见物品的估量与称重,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同时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超市购物引入教学中,引导感受克与千克的抽象化概念,对超市中物品重量进行研究与学习,以此达到促进学生加深理解数学概念的目的。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决定其数学基础与研究性学习是否顺利的重要标准。因此,重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才能保证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拓展性的教学内容有效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逐渐提升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培养学生以“一题多解”方式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能力,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一题多解”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利用发散思维,解决数学问题。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基础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此方面能力的培养。
强化研究性学习意识
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不仅仅是依据学生即可完成的,需要教师、家庭及学生三方面配合,将研究性学习概念深刻灌输进日常学习及生活中。因此,强化教师、家长及学生研究性学习意识是极其重要的问题。首先,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与引导,使教师树立研究学习的意识。继而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或者线上沟通的方式,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策略及优势为家长传达。在家长的配合中,将数学学习内容与生活有效结合,促使学生善于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并将自身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进而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积极的状态完成数学学习,避免对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带来的厌学心理。因此,强化研究性学习意识,做到家校联合,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意识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抽象化与概念化的特点,学生不易理解和吸收。教师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将研究性學习与小学数学教学紧密连接。将情境创设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加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内容进行探究,以此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同时提升教师数学教学效率。因此,研究性学习法的科学运用是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也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更是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与探究的教学手段之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南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