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标准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2020-04-06 22:14张晓申南丁解振海
中国市场 2020年34期
关键词:新时代制造业标准化

张晓 申南丁 解振海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衣食住行是支撑人民美好生活最重要的基础,新时代的新变化,也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文章从新时代标准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当前标准化工作如何贯彻顶层设计、提升标准化工作活力、标准体系等方面,并提出了新时代标准化工作新思路,探讨了要采取的主要措施,对提升标准化工作能力和水平有着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标准化;制造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4.112

2020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又是“十四五”谋篇布局之年,也是提升标准化治理效能之年。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要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立足顶层设计大力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持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大力推进标准制度型开放,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

2 立足顶层设计,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战略定位

(1)依托顶层设计,研究编制区域标准化战略。按照“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的要求,立足国家的顶层设计率先形成本地区版本的标准化战略行动指南,指导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优化标准供给结构,完善标准化政策措施。首先,要按照“分级分类、精准发力施策、加快提档升级、聚力突破”的原则加强与政府近期出台的新旧动能转换相关政策文件配套衔接,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结合创建质量强省强市建设的要求,加大力度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标准领航工程、实施乡村振兴标准支撑工程、实施海洋经济标准创新工程、实施公共服务标准保障工程这四大工程,并对实施的情况开展全链条的督查,让标准化战略的实施见成效。其次,抓实标准化战略的互动对接。加强标准化战略与国家重大战略互动对接,准确把握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国家战略对标准化的重大需求。最后,强化本区域标准化战略与国际标准化战略的互动对接,助力高水平开放。

(2)抓好“十四五”标准化工作谋篇布局。积极推动将实施标准战略写入各地区、各部门“十四五”规划,把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作为重要内容,突出标准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并结合工作实际,组织编制本地区、本部门“十四五”标准化发展规划。

3 立足深化改革,提升标准化发展活力

(1)立足新《标准化法》的实施,进一步加大对标准的监督抽查。标准的“生命力”就在于实施好的标准除了要快速反映市场需求外,还要创新,创新是一切发展的动力源泉。我国标准化在融入经济全球化、促进高质量发展及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正经历四个转变,即标准体系架构层级由政府主导的一元结构向政府与市场相协调的二元结构转变,标准化由工业领域向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全面拓展转变,标准化工作由重标准制定向标准制定、实施及监督全过程管理转变,由单纯采用国际标准向采标、参与标准制定和标准化治理全方位国际化转变。同时,我国标准化工作也面临标准体系重构、标准化体制机制创新、标准化能力提升和标准国际化四大挑战。因此,应按照新《标准化法》的要求开展自下而上的标准实施情况的自查和督查,企业是否真正有标生产、按标生产、符标生产;标准化主管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各类组织实施标准的情况进行督查,让标准真正成为不打折扣实施的标准。

(2)完善各类标准的管理,推动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标准。首先,做好《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宣贯实施,积极构建协同权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体制,并加快推动有关强制性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整合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初步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其次,优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管理,并加大行业标准的整合优化力度,重点制定本行业重要产品、工程技术、服务和行业管理标准,适量控制新增行业标准规模,提升单项行业标准覆盖面。再次,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出台一批高质量的地方标准。如大力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标准化协同发展,积极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雄安标准体系。最后,做优做强团体标准,增强企业标准竞争力。

4 立足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引领高质量发展能力

(1)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标准体系建设,精心培育国际标准。当前,形成一批企业标准领跑者,引领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是经济平稳运行的重中之重。如智能制造装备、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工业软件等标准的制定,开展细分领域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持续开展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标准体系,如推进区块链、物联网、新型云计算、大数据、5G、新一代人工智能、新型智慧城市、地理信息、生物样本库、工具酶、生化检测、生物基材料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

(2)丰富标准供给,共同推进“三同”工程。当前,疫情已对经济运行产生深远影响,且影响还会持续,如延缓投资项目建设进度,抑制内外商务经贸活动等,因此,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扩大内需当仁不让地站到前台。新时代的今天,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需求的档次也拓宽了,大力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对于提高质量供给水平、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提升、扩大内需尤为重要。市场上一直有传言,日本人是把一流产品留在国内,二流产品销往欧美,三流产品销往中国,新时代的今天,让更多的老百姓消费得到“同线同标同质”产品,更有利于助推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地发展。

(3)健全公共管理和服务产业发展,加强标准化工作保障。健全标准化保障机制,一是建立政府层面标准化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优势,共同推进包括城市管理、社会公共安全、社会公益服务、公共交通、公共文化、体育与旅游服务等公共管理的标准化工作。从政府层面看,是上下联动、横向联合;从企业层面看,标准化工作是一盘棋,企事业单位与标准行政主管部门互联互通、及时有效传递标准化工作需求。二是完善生活性服务业标准体系,实施家政服务标准化试点专项行动,如制修订家政服务、旅游度假区等国家标准,研制家政教育培训服务、体育旅游,以及面向数字交通应用的城市出行服务等新业态标准。三是优化政务服务标准体系。如加快研制政务服务“好差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层政务公开等标准。

(4)立足长远发展,加强组织建设和人才培育。标准化是创新型工作,做精标准化工作一是加强培训交流,增强重点培植企业的标准化意识,营造了解、重视、应用标准的浓厚氛围,形成“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的标准观。二是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因此要鼓励企业懂技术、懂规则的标准化专业人才积极申请国际、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工作,树立“做企业的最高境界是做标准”境界;鼓励企业设置专门的标准化工作机构;探索开展标准化专业学历学位教育,推动标准化学科建设。

5 结论

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标准化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因此,要更加注重标准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更加注重标准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更加注重标准化的全方位开放,更加注重标准化对市场监管的有效支撑。用未来观、全局观、全球观的视野,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建设制造强国。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2).

[2]邝兵.标准化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新时代制造业标准化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标准化简述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