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以法治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2020-04-06 21:37陈晓红
中国市场 2020年34期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化途径

陈晓红

[摘 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把法治作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同时,把法治作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略之一。文章从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化两者的关系出发,具体阐述了法治化对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并论述了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化;途径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4.104

1 國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化的关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法治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显著优势之一,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下简称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1)四个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党提出,到20世纪末,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21世纪,我们党又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就四个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而言,四个现代化是生产力的现代化,是经济基础的现代化,而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生产关系的现代化,是制度的现代化,是上层建筑的现代化。只有四个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两者都实现,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2)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国家治理法治化。国家治理现代化主要表现为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市场化和治理上的法治化。政治上的民主化能够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的国家主人地位;经济上的市场化能够保持市场主体之间在市场中的竞争关系,防止任何形式的垄断;治理上的法治化能够把制度运行的成本降到最低。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看,五个领域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作用。对经济来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对政治来说,法治是最好的政治生态;对文化来说,法治是最好的文明标尺;对社会来说,法治是最好的公正堡垒;对生态来说,法治是最好的绿色屏障。所以,在每一个领域都要法治化,以法治化来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容;法治化是衡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标准;法治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2 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1)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合法性渊源。国家治理现代化所依据的制度标准应该是公平、正义、以人为本,而法律是在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党的领导下制定的,法的基本价值包括了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所以,法治的价值追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现代化的治理必须在宪法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只有按照法治的模式来治理,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承认和认可,国家治理现代化才具有合法性基础。

(2)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当今世界上,无论是一国之内,还是国与国之间,纠纷的解决越来越倚重法治模式。同时,任何发达的国家,肯定也是法治相对健全的国家,法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经验总结。法治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特征。相对于人治而言,法治是理性的治理,法治可以不受人的喜怒哀乐的影响,客观理智地治事;法治可以规范权力的运行,防止权力被滥用;法治可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在法治模式下,没有人有特权;法治使人们可以预期自己行为的后果,从而通过理性方式来处理日常事务。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3)法治可以把国家运行的制度成本降到最低。法治是良法善治,良法就是要建立公正、有效、透明的规则,能够让所有的企业和公民把自己的精力、资本、资源放在发展上,而不是放在拉关系走后门上,法治能够降低全社会的体制运行成本。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现代化,要实现这样的现代化,必须调动每个公民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满怀信心;必须调动每个企业家的积极性,让每个企业家都满怀信心;必须调动每一个创新者的积极性,让每个创新者都满怀信心,大胆创新。这就要求用法治来保证每个人的人权,每个企业家的产权,每个创新者的知识产权。法治是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治理。法治不仅能够降低当下的体制成本,也能降低一个国家长期发展的体制成本。

(4)法治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保障。国家治理现代化依靠法治来保障社会秩序。在没有法治的国家,人们通常用武力或暴力来解决纠纷,政局不会稳定,社会不会安定。法治使人类远离暴力、杀戮、战争和血腥。法治是预防和化解矛盾最好的方式。没有法治就没有规则和秩序,没有规则和秩序的国家不可能是治理现代化的国家。国家治理现代化依靠法治来提供制度保障。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法治,离不开相应的法律法规。即使改革这种具有尝试性、实验性的战略举措,如果要突破现行法律,也需要全国人大授权,在授权范围内进行改革。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离不开法律体系的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离不开法律实施的现代化。没有法治便没有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3 国家治理法治化的途径

(1)依法执政。国家治理法治化首先要求执政党要依法执政。现代国家,由执政党掌权,无论是权力的分配还是运行都离不开执政党作用的发挥。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的核心内容就是执政党要依法执政。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章总纲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宪法序言中规定了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各个政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又规定了各政党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党章与宪法都对执政党提出了依法执政的要求。落实依法执政就是要在制定方针、政策的过程中,在立法、行政、司法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来进行。中国共产党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提出要善于把党和人民的意志通过立法转化为国家法律,改革要依法进行,国家治理的法治化程度在不断提高。

(2)政法依法行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在所有国家职能中,政府的行政职能无疑是最大、最普遍的职能。在我国行政承担着大部分的国家和社会事务,一个公民从出生到死亡无不受到政府的监管。建设法治政府是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法治政府的标准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法律看成是约束自身行为的规范,而不是管理老百姓的工具。建设法治政府要坚持“合法”这一首要原则,坚持立法先行和程序优先两个原则。政府的行政行为要有法律的授权,没有法律依据的行为都是被禁止的。政府在一切活动中都应受到规则的约束,而且该规则是事前设立,事后设立的规则不具有溯及力。在执法过程中,当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不能兼顾的时候,应当优先选择程序公正。

(3)公众提高法治素养。在学术界和理论界,人们都已认可法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最优良的统治。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法治在民间的认可度依然有待提高,法治尚未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我国的法制教育依然不尽如人意,中小学尽管有《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但是内容以德育为主,法律鲜有涉及,即使涉及也是非常浅显。法制宣传也差强人意,只强调义务的履行而不太注重权利的享有,导致人们不能及时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 结论

法治的价值是自由、平等、公正、秩序等,当人们认识到法治的价值并且同意和认可这些价值,就会逐渐形成法治觉悟,进而形成法治信仰,在实践中自觉地运用法律。公众提高法治素养,还需要扎扎实实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做出表率,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带动民众自觉地尊重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同时要做好普法工作。普法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要做好长期的宣传。这就需要发挥好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的作用,采用人们喜闻乐见且行之有效的方式,形象生动地宣传法治,使普法工作能够如春风化雨般渗入人心;通过具体案例的介绍,帮助群众树立法治意识,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处理问题靠法的自觉行动,不断提高全民的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盈.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J].中国市场,2015(42).

猜你喜欢
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化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信访法治化中的权利义务配置
国企改革法治化的“知”与“行”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与现实维度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