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企业原有预算管理工作的一种重要发展,全面预算管理能夠帮助企业实现运营和发展全过程的预算编制与实施的控制,同时研究企业预算项目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通过具体的预算指标进行反映,提供给企业管理层用于运营决策工作。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全面预算工作,并通过全面预算编制与实施的评价,来改进企业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评价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4.088
1 研究背景
企业的全面预算由业务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和财务预算三方面组成,构成了对企业全部运营的总括性统驭作用。采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后的企业一般都能比采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之前的管理水平提升更高、盈利效果更好,以及更有效率地进行资本运营。因此,对全面预算的编制与实施进行评价,是使全面预算这一有效工具更能够发挥作用的良好手段。
2 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与实施相关评价工作现状分析
(1)全面预算编制中的整体性评价工作未能全面开展。如果全面预算没有真正做到“全面”,则无法满足全面预算管理对深入到企业各个业务层次的要求。笼统的指标难以实现对企业的全面管理,对风险的有效控制。甚至有些预算指标因为过于片面而形同虚设,执行过程中难以量化等。从企业内部管理上来说,各部门缺乏联动性,部门领导更关注自身内部利益,而忽略企业整体利益。导致企业内部竞争过度,易给企业整体带来损失。因此,企业从战略上就要做足功夫,发挥战略的指导作用,在战略作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作用。同时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也可以推动战略目标的完善。
(2)未能突出全面预算编制与实施中的主次构成。如前所述,全面预算包括了业务预算、财务预算、资本预算,而其中业务预算是其核心。在业务预算的编制中,根据全面预算中的预算目标,对业务目标进行分解,从而实现对业务预算的编制。例如,对于销售预算,应考虑市场需求、用户偏好、产品结构,进而确定成本相关预算,细化分解为生产预算,再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分解到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而销售与管理费用预算,是为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发生的辅助性费用预算,是为实现企业业务目标进而实现企业全面预算指标服务的。在当前的全面预算实践中,不少企业往往更加关注整体指标的完成,而忽略了业务预算在全面预算中的主导地位,未能将全面预算中的业务预算编制与实施重点突出,导致预算编制指标很“美好”,但实施效果却很“骨感”,全面预算成了无本之木。
(3)全面预算的实施评价还不够到位。首先,对预算的评价一般包括对预算组织工作的评价与预算指标实现的评价。在实际工作中,较多的企业往往注重对预算指标完成情况的评价,却忽略了对预算组织工作的评价。其次,在实施评价中对于关键指标的权重不够合理。例如企业可以通过预算管理进行成本费用控制,对企业发展进行预测,并及时规避发展中的风险,但部分企业片面强调收入指标的控制,这样看起来企业的收入很大,但利润指标仍不理想。
3 科学评价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升企业效益的措施
(1)通过评价验证全面预算是否真正做到了业务与流程的全覆盖。一是通过制度建设来确保全面预算的全局性。在进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时候,建立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考核制度对于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能否有效执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企业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合理的、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之后,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二是提升管理层对于全面预算落实程度的重视。企业领导者应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理解全面预算的意义和作用,准确定位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重视预算管理的实施对企业经营的作用。在贯彻预算管理理念的同时,深入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在企业内部积极宣传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点,使得每一个员工积极学习预算管理的实施意义,以便在企业内部顺利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三是充分利用全面预算及其分析评价对企业决策的支撑作用。企业通过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预算编制过程和预算指标数据直接体现了预算单位使用资源的效率以及对各种资源的需求,通过全面预算的编制和平衡,企业可以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佳的安排使用,避免资源浪费和低效使用。例如通过全面预算的编制,可以初步反映企业下一年度的经营情况,使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提前暴露并予以估算,可预先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使企业在未来年度的运营更加稳健。
(2)重视全面预算的每个组成部分,强调各部分的独特功能。从全面预算管理所扮演的角色来看,一方面是作为资源分配工具使得资源分配更加科学化;另一方面是通过预算指标的作用,通过相关分析使决策投资、资源投入、项目资金使用等方面都得到了财务数据支撑。企业遵循着基本的步骤来实施预算管理,却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得到了预期的效果,有的企业照搬模式却还是破产,但有的企业因地制宜,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符合企业文化、符合企业发展的预算管理体制,最终使企业起死回生,迅速发展。以ETAM公司为例,它以“预算运作计划体系”“预算分析评估体系”和“预算调整提醒”为重点设计了公司的预算管理体制,展开了四个体系(管理制度体系、管理组织体系、经营指标体系、评价与奖惩体系)的预算管理,可以看出,除了基本的预算管理步骤,ETAM公司直到作为一个服装运营公司,经营指标是它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盈利发展的关键环节,所以在预算管理体制中,它把经营指标体系加入,并全面预算,保障了公司的盈利。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引进先进的管理理论是工业企业的必然之举,预算管理作为具有独立优势的管理方案是工业企业的不贰选择。但是,值得注意和提醒的是,工业企业在应用这种理论方法时,要更加注重公司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不要一味照搬模式经营。
(3)做好全面预算的实施评价与监督工作。一是充分评价全面预算的约束功能是否完整发挥。要实现全面预算对企业的约束功能,对于超过预算的部分坚决不能通过,企业经营严格在预算内进行,同时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的激励功能。只有企业的绩效激励等机制与全面预算紧密挂钩时,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才能达到良好的执行效果。
二是在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中,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后的考核与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在全面预算的评价工作中,首先要重视全面预算组织工作的评价。即从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着手,分析从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到各预算执行机构之间的预算工作关系是否清晰、明确,各相关部门是否安排了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来负责此项工作,确保全面预算工作的基本质量得到保障。同时还要评价全面预算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分析与调整工作是否到位,全面预算管理是否起到了指导生产、约束成本费用的重要作用。其次,要重视对预算指标完成情况的科学分析。对于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要结合市场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其完成率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着人为原因导致的重大差异,并结合指标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部门、人员兑现奖惩。
4 结论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否有效,其关键在于是否对预算进行切实有效的控制,而控制的基础就是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通过对全面预算组织、编制与实施的评价,可以客观分析企业全面预算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使全面预算充分发挥资源分配、指标导向,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蔡艳丽.多元化集团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10).
[2]李茜.集中管控下的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0(1).
[作者简介]夏瑞之(1978—),男,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与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