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洙慧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力度不断提升,在陆续成立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等自贸区之后,我国又进行新的开放式探索,设立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六地为自贸区。2019年8月26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设立,山东作为东部沿海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发展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在山东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有着长远的考虑。山东省作为东部强省,此次中国(山东)自贸区成立,济南片区正式启动建设,青岛片区、烟台片区也分别挂牌,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文章浅析山东自贸区建立背景,重点从带动国内经济转型、商贸环境更加便利化、拉动周围国家经济发展等方面研究山东自贸区建立的有利影响。
[关键词]中国(山东)自贸区;背景;经济结构转型;便利化;新生态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4.069
1 山东自贸区成立的背景
1.1 经济背景
改革开放多年,经济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以前的开放模式发展到现在显示出一定的不足。而在自贸区,货物贸易完全没有关税、服务贸易完全自由、资金流动和外汇兑换完全不受限制、直接投资没有负面清单,具有比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
1.2 政治背景
目前经济全球化是趋势,不过局部也出现逆全球化现象,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特别是美国大搞单边主义,随意践踏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打压其他国家。中国建立山东自贸区是向世界表明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同时也是抵抗美国霸权主义。
2 山东自贸区建立的有利影响
2.1 国内
(1)释放政策“红利”,带动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山东自贸区支持中外合作高校的创办,对技术型人才落户提供便捷通道,支持高新技术研究院落地。国家对于人才的大力引进,极大地降低了对于人才国际流动的国籍壁垒。高校的建立,研究院的成立更是为山东自贸区的繁荣提供智力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双边人才进行技术性交流,建立山东自贸区智力高地。同时山东自贸区释放的政策“红利”也吸引了大量拥有高新技术的外企进入,外企的进驻加快了园区内产业一体化建设,上中下游企业相互带动,形成了强大的群聚效应。高新产业的进驻与国内企业产生新的碰撞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内企业向“高、精、尖”过渡,使国内部分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型,从低效率向高效率升级。带动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
(2)行政效率提高,商贸环境更加便利化。山东自贸区对投资、海关、人才落地等领域进行制度优化,政事审批推行“极简审批”“不见面服务”等方式。将“一次性办好”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的日常商事活动,节约了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了贸易效率。行政的便捷化,使整个山东自贸区的商贸环境更加自由化和开放化,使企业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经济活动。
(3)有利于吸引高端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和国外投资。山东自贸区的政策开放对国内外高端人才具有强有力的吸引收纳作用。国务院《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对于知识及知识型人才的优厚待遇。创新型孵化中心、中外合办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立使得大量国内外优秀人才向自贸区内聚集,形成了强大的、辐射能力较强的经济拉动内生力量。其中,医疗医药行业更是被予以特殊说明,医疗医药生物等人才被准以优先准入权,促进了自贸区内医疗产业核心力量的聚集。技术型人才的大量流入,也带来了技术知识与先进技术,有利于自贸区学习借鉴并有效吸收。自贸区内的政策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外资进驻所面临的“技术革新难”“审批制度繁”“政策环境差”的问题。“贸易环境便利化”“行政管理一体化”“人才准入宽松化”三位一体形成了吸引外资进驻的强劲动力。
2.2 国际
(1)打造国际贸易新生态,拉动周围国家经济发展。山东自贸区除了在吸引外资提高行政效率方面有政策红利外,还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新的突破。山东自贸区将互联网科技与码头建设、船舶服务等基建工程相结合,提高了国际贸易的效率, “准入门槛放低”“行政程序简化”“基建工程高效”三位一体形成高效体系,打造国际贸易新生态。而山东自贸区邻近日本韩国,中日韩三国作为东亚最大、最具活力的经济体,经济总量占东亚的90%、亚洲的 70%、全球的20%。贸易总量占东亚的 70%、世界的20%,但依存度只有19.4%,打造国际贸易新生态,加强合作交流有利于中日韩三国产业优势互补,深度挖掘贸易合作点,推进区域合作交流。中国在实现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相关国家进行互利贸易,实现多方共赢。
(2)传递中国态度,同时为其他国家建立自贸区提供经验参考。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举一动都影响着世界关系、状态的变化,而山东自贸区建立就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合作共赢的重要举措,表达出中国对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态度,在逆全球化言论再度高涨、美国大搞单边主义、强权政治的今天,中国举措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在不断探索发展的同时,为其他国家建立自贸区提供了优秀的示范。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展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风范。
3 未来发展注意事项
3.1 根据实际情况变动,不断完善法律和调整执法方式
由于贸易环境的多变性与法规制度的封闭性,可能会出现政策跟不上实际变化或者相关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使得顶层设计与实际情况脱节。为尽量防止其发生,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对自贸区实际情况的有效調查,及时调整政策以使其充分符合经济发展。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制度,为自贸区发展扫清制度障碍;法律制定部门应该充分利用改革自主权,加强地方立法,对相关具有争议性的条款进一步完善,对不完善的法律程序进行规范化,为外资进驻以及人才涌入提供充分法律保护;执法部门也应该充分考虑相关问题的特殊性,在按规办理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政策考量并予以合适规范的处理。园区应在各个方面进行不断地优化与完善,使自贸区能与时俱进,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3.2 国与国之间彼此尊重,互利共赢
自贸区的建立使得国家之间关系更加密切,但随着贸易环境的变化,国家利益不断地趋同与相异,使得国与国之间出现一系列贸易摩擦、利益纠纷等问题。在产生贸易问题的情况下,国与国之间要积极解决自身问题,同时国际协调组织要承担起责任,协调其中相关问题。尊重是合作的前提,尊重他国对合理利益的争取权利,在关注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关切他国合理权利。同时对全球化保持信任支持态度,积极参加国家间贸易与合作,深化国家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沟通,彼此尊重,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王喜红. 中韩自贸区对山东投资效应及实证分析[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15(10):36-38.
[2]廖望. 山东制定自贸区可复制改革六大任务[J]. 政策瞭望, 2015(6).
[3]乔翠霞. 外资与山东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和对策建议[J]. 山东社会科学,2006(5):107-110.
[4]孟昭斌, 王海昌, 胡君保,等. 山东省引进国外智力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华东科技,1997(8):20-21
[5]张哲. 浅析中韩自贸区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影响[J]. 企业导报, 2015(18):128,130.
[6]李娇娇. 地缘经济视角下山东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7]付本超, 刘福贵. 关于山东自贸区建设司法保障相关问题的调研报告[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18, 34(3):163-173.
[8]麦岚. 山东板块竞争中韩自贸区[J]. 齐鲁周刊, 2014(47):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