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0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要求,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包虫病的群体免疫密度应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应达到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应常年保持在70%以上。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是强制免疫主体,依据《动物防疫法》承担强制免疫主体责任,切实履行强制免疫义务,自主实施免疫接种,建立免疫档案,做好免疫记录,并接受畜牧兽医机构的监督检查。对拒不履行强制免疫义务、因免疫不到位引发动物疫情的养殖单位和个人,要依法处理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同时,各级畜牧兽医机构要加强对辖区内强制免疫疫苗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疫苗生产行为。全面实施兽药“二维码”管理制度,加强疫苗追踪和全程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疫苗行为。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组织实施疫苗质量监管工作,对疫苗质量进行监督检验,对生产企业实行督导检查;进一步强化强制免疫疫苗采购、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督检验。
2019年12月17~18日,全国设施农业机械化推进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要求,着力推进农机装备与种养工艺、工程设施融合发展,加快提升设施栽培、养殖机械化水平,到2025年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推动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我国设施农业规模连年扩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产业效益持续提升,已成为设施农业第一大国。但也面临设施装备总体水平不高、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攀升、废弃物处理利用难等问题。要加快提升机械化水平,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水平和经营效益,并为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装备支撑。
会议要求,各级农机化系统要密切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方面协同配合,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全程机械化、机械化信息化融合、社会化服务,完善扶持政策、公共服务,加快补齐发展短板,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不断取得新成效,为我国由设施农业大国向强国转变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