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润秀丽 烟云升腾
——元·高克恭《春云晓霭图》赏读

2020-04-04 05:02
老年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山水画江南

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色目人,祖籍西域(今新疆),后移居燕京(今北京),故又号房山,晚年寓钱塘(今浙江杭州)。元朝按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的顺序排列社会等级,因高克恭是色目人,所以社会地位较高,早年便进入仕途,最后做到刑部尚书和大名路总管的显赫职位。他在职时注重文化建设,但因受排挤而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干,于是公务之余便从事绘画创作,以寄寓自己的情操。他曾多次到江南任职,遍历南国风光,并与江南艺术家切磋画艺,从而提高了他的技艺。因而,他的山水画多描绘林峦烟雨之景。

《春云晓霭图》是高氏对江南春山风光的描绘,作品设色高雅,温润秀丽,图中烟云升腾,有雨后晴山之感。画家本人的自题交代了绘制此图的时间和缘由,题曰:“岁在庚子九月廿日为伯圭画春云晓霭图,房山道人”;题款下钤“高彦敬印”一方,另钤有“愚公”“苏氏昌龄”“朱氏泽民”“柳氏叔雅”等藏印多方;作品的裱边有蒋国榜、李健等人题记。此作著录于《大观录》《江村销夏录》,曾经近代蒋国榜、李健等人收藏。

从此作构图来看,山水画中的“分疆”问题表现得尤为明显。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境界章”中专门提到这个问题,认为画面可作“三叠两段”的处理,三叠是指“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所谓“两段”是指“景在下,山在上,云在中”,将画隔作两段。古代作品中不乏此类画例,如明人王孟端的《溪山深秀图》、文嘉的《天地山月图》等。高克恭的这件《春云晓霭图》也大致属此类型。当然,“三叠两段”只是山水画中的一种章法,而非法则。

纵观此图,远景山势雄伟,气象苍郁,巨山两侧呈半圆弧形,高耸入云;山顶多矾石,形似蘑菇,多露白点,与山色对比强烈。中景,云雾缭绕,环抱山峦,以渲染法与勾云法相掺,有空灵蕴藉之妙;山坳处楼阁半露,一线瀑布飞流而下,使群山缥缈而起,气象万千。近景,老树长青,绿树成荫,枝干虬曲且均向左倾斜;树阴掩映之下,几间工细严谨的茅舍隐于其间,舍前拱桥掠水,溪水潺潺,一叶轻舟半隐半现游荡于水中;树丛以没骨法和双勾法交替画出,显得粗重圆浑,树叶则以花青调墨点染而成或以介字法为之,变化丰富。

在艺术上,高克恭一生追学米氏父子,构图远师李成,晚年集董源、巨然等多家风格而自成气象,晚年上溯董源,笔墨苍润、气韵闲逸。他在元以前画山水多用湿笔,至元始则多用干笔皴擦后再以浓墨横点山体轮廓。《春云晓霭图》作于元大德四年(1300年),时年高氏53岁,正值其自有风格形成的初期。因此,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诸多大家的痕迹。此图可谓由董源、巨然、“二米”的矾头、披麻皴及米点皴叠加而成,显得浑厚、重大。细细品来,高氏受以上诸家影响的痕迹清晰可见:首先,图中远山矾头为典型的巨然风格;淡墨勾轮廓,浓墨沿轮廓线点皴,点子形态为米氏流派;中、远景交界处披麻皴的运用亦较为明显。其次,树法运用李成、郭熙蟹爪寒林之法,显得密而不乱、寒而不疏。画面左下角的树干以双勾法画出,再以介字法点叶并用赭石平涂。再次,构图有范宽遗意,自然有层次,山体脊脉用浓点营造,山脊及矾头有受光面。最后,勾云有层次感,云气过渡自然;碎石、水口等处轮廓以中锋用笔,清晰可见。但综观此图,其中亦有画家自身的特点,比如从主峰到缭绕的白云、从远景至近景,画家采用了点、染、勾、皴等手法,一气呵成。

从此图可看出,高克恭的山水画是温润的,不像元代许多画家那样冷逸。究其原因,高氏是在50多岁任职江南以后才开始画画的,而他画画的目的只因累于宦海泅游,想通过画画“世虑冰释”,获得心灵的超脱,借笔墨的幽远情境补充生活里的凡俗。正是这种放松的心态,使他能够随心所欲地借鉴诸家之长而自成面目。他曾有诗句曰:“平时四海作宦游,高兴最爱江南秋。”由此可见,他是真正醉心于江南山水的。倪瓒亦曾称其:“僦居余杭,暇日策杖,携酒壶、诗册,坐钱塘江滨,望越中诸山,冈垅之起伏,云烟之出没,若有得于中也。”移情寄兴的手法,在高克恭那里被运用得淋漓尽致。

《春云晓霭图》元·高克恭 纸本设色 138.1cm×58.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猜你喜欢
山水画江南
最美江南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张筱膺山水画作品
程灿山水画作品
江南瓦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