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通
摘要:基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翻转课堂教学中常常存在种种必须警惕的低效现象:视频资源的选取和制作过程中的费、慢、差现象,课堂活动设计的传统模式倾向和伪讨论问题现象,作业设计的随意散漫现象等。为了确保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必须厘清每个环节在教学中的地位和要求。本文就翻转课堂的三大模块进行探析,并结合新课程理念,围绕有效教学和高效教学两个标准,试图给出解决策略,以期对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翻转课堂低效行为应对策略
自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TED大会上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介绍给全世界起,借着国家推动教学信息化的春风,我国的翻转课堂教学实验逐步走向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热热闹闹的背后,还存在着重形轻质、旧瓶装新酒等问题。为了甄别正误,做到语文教学的有效化,乃至高效化,特将翻转课堂里的一些常见低效现象列举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一、低效行为
1.视频制作的费、慢、差现象
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视频,教学视频最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备课经验,精心选择有关资料、网络资源,整合后放给学生。这就考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选择和制作能力,而实际上也考查了教师的教学思维,考查教师是否主动追求了高效。
视频制作的理想过程當然是通过占有大量的资料,去芜存菁,利用视频软件恰当地呈现给学生。但是实际制作中,囿于制作时间、教师语文素养和视频制作水平的限制,教师的视频制作常常处于一个低效化的阶段。如下载网上现成的课件,通过粗糙的比较、剪辑、合并而得到的微视频。这样制作出来的视频也花了时间、用了力气,可谓费时费力,但是效果不佳,因为别人的毕竟是别人的,简单的复制粘贴很难考虑针对性,从而只能从普适性出发。这样的视频的低效率就可想而知了。
更何况,有时候教师的视频制作连内容的有效性都难以保证。由于网络资源的丰富,乱花渐欲迷人眼,很多教师在资源选择上贪多求全,自觉不自觉地追求面面俱到,追求资源的完整性,以保证知识点的完整性。这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里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但完整性不代表有效性,翻转课堂的起源地——林地公园高中教学视频的成功经验证明,学生对这种略等于把教师的传统课堂搬到视频、搬到家里的换汤不换药行为是很不感兴趣的,说到底,还是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决定的。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所以一个知识点需要以完整的逻辑思路呈现给学生。而翻转课堂呈现的知识更多的是一种碎片化知识,最好的处理方法往往是一个主题一个视频,这就决定了视频录制需要短小精悍,因此对教学内容的择取非常苛刻。
视频制作的“差”,除了“费”“慢”导致“差”之外,还反映为教师使用视频制作软件能力的不足。由于无法熟练使用软件,无法应对丰富的媒体材料(文本、图片、3D动画和视频等),很多情况下,教师只能无奈地选择“幻灯片+声音”模式,无法更形象直观、更生动地呈现知识点,这样枯燥和单调就成了必然。很容易想象,学生绝对不会主动、快乐地在家(课余)观看这样的视频,一旦学习缺少兴趣和主动性,课堂的翻转就难以保障,高效教学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2.伪课堂活动
翻转课堂不仅仅是学生们完成检测作业,教师答疑解惑的阵地,这一点大家基本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无论对学生大面积的提问活动,还是现在非常流行的分小组活动,我们都要警惕课堂活动(尤其是课堂活动里的讨论阶段)的形式化和虚假化。如在一次校际公开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教师在课前提供了丰富的视频资料供学生学习,因此课堂教学部分主要是两个大活动:学生分角色表演和分组讨论本课的主题思想。课堂是热闹的,学生回答问题是积极的,不少教师评价教学效果不错。但如果考虑到翻转课堂的特性,就可以得出分角色表演在高中阶段,甚至在本课里似乎都不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而主题思想更是学生只要随便翻翻资料就能得到,其实在视频资料里教师已经给出了结论。那么这种建立在已知结果基础上的讨论意义又有多少呢?对于本课的重难点目标“分析林冲的性格转变过程”反而轻轻带过,的确是一种架空课堂的形式化教学行为。追求热闹,“学生伪主体,教师真主导”的现象是比比皆是,所以如果不能改变理念,真正地遵循“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就可能使我们的翻转课堂又滑到了旧模式里的教师表演、学生配合表演的泥淖中。
3.作业设计的随意性
翻转课堂的作业设计由于可以借用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因此更先进,更灵活,效率更高,反馈速度更快。教师甚至可以单独辅导,做到一对一,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翻转课堂的作业包括两个类型:课前自我测评型作业和课后巩固拓展型作业。理科学科,很多教学内容只需要清楚地讲授一个概念、一道公式、一道例题、一个实验,因此作业设计基本可以采用客观题型。而语文学科无法完全学习理科作业设计模式,很多时候主观题型不可避免,这就给教师设计作业以及及时反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面对这个问题,不少教师没有好的做法,往往只能随意地以一些简单的知识性客观题来应付,比如对于课文教学的课前自我测评型作业以字音、字形、字义的检查居多,而课后的巩固拓展型作业多以随大流的讨论探究类题目居多。前者简单重复,是一种低效的对识记能力的考查;后者很多时候大而无当,难以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应对策略
为了保证教师更好地利用翻转课堂,给高效教学带来成功的契机,针对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突破:
1.苦练内功,提高认识
相较传统课堂,翻转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苦练内功是一门必修课。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视频制作,其实也是备课的一种。必须要在传统备课的基础上再备课,不是所有的资料都要一股脑地呈现给学生,不是所有的资料都是必须使用微视频的。视频资源必须是这个知识点非要不可的,非有不行的,并且适合使用视频的呈现表达方式。翻转课堂十大成功案例里的高中教师雪莱·赖特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穆斯乔的草原南高中执教,她就认为课堂时间的释放,在正确的教师手中是一个巨大的机会,特别适合探究性学习。雪莱不是在她的所有课堂教学中使用翻转模式,也不是每晚都分配给学生视频讲座,她更喜欢有选择地进行。“我在学生需要新的信息时才使用翻转模式。”她如是说。
其次,视频制作的时间要严格控制,5~10分钟的短片最切合高中生的接受心理特征。
再次,视频内容的主题要微小化、单一化,一个视频解决一个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层次性,兼顾学优生和学困生。
最后,教师必须加强学习,熟练掌握视频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
2.转变思想,关注学情
首先,转变思想。翻转课堂模式中,我们的教师必须意识到翻转课堂变相地增加了课堂时间,因此课堂活动不能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活动,应该增强其活动价值,我把它称之为增强版课堂活动。这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需要考虑得更多,不能仅仅根据教学内容而自然产生活动,否则就是低容量的课堂活动,学生可能“吃不饱”,是低效翻转课堂的表现。
其次,分层分班设计。活动设计中,教师还需要掌握课前视频学习的程度、突出的疑难问题、学生的共性问题等来随机应变、因地因时制定最佳的活动方案。可能这一个班的活动方案和
另一个班的活动方案有所区别,也可能根据学生掌握程度的高低而设计分层活动。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活动才能真实而高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3.有的放矢,精设作业
为了确保翻转课堂落到实处,语文作业的开发刻不容缓。不能照搬照抄现有资料里的陈题和老题,必须要有翻转意识。必要时,教师甚至需要自己编题创题,这样才能有效地针对学生,落实教学。
具体而言,课前自我测评型作业可以利用已有的优质资源,通过必要的选题和改题,基本上能够满足需要。而课后巩固拓展型作业则需要在对班级学情全面完整反馈的基础上,把力气花在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要上,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练有所获。
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尝试,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是必然的。但是只要时刻牢记以学生为出发点,以有效、高效为标杆,时时警惕教学行为里的低效行为,翻转课堂一定能走成一条康庄大道,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铺桥搭路。
责任编辑:黄大灿 赵潇晗